電影訊息
東京家族--Tokyo Family

东京家族/

7.5 / 1,375人    Japan:146分鐘

導演: 山田洋次
編劇: 山田洋次 平松惠美子
演員: 橋爪功 妻夫木聰 蒼井優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愛永

2013-05-21 05:16:56

淡,也許才是最深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看完《東京家族》三個星期了,一直想寫些什麼,卻不知不覺任時間流過,仍未動筆。日子依然繼續,生活中的好與壞一如往常交錯來到,一切彷彿不曾改變。而我,卻在夜深入靜之際,不時想起遠從瀨戶到東京探視子女的平山老夫婦在偌大東京的寂寞身影:他們有時輕描淡寫的交談,有時只是沉默相依,他們像多數老一輩懂禮數的人不願麻煩子女,卻難掩在陌生城市的不知所措。那些不言而喻的無奈看得我頗感心酸。但在深切感受時間的殘酷之餘,我仍為這對感情甚篤的老夫婦慶幸:在意外來臨前,至少他們還擁有彼此。


【在以為是「家」的地方無家可歸,最是心酸】

電影的開始,老夫婦開心地到東京探望子女。起初,老夫婦也確實受到子女們熱烈歡迎。然而,幾日過後,工作忙碌的子女們再無閑暇陪伴老夫婦,他們甚至想到讓父母去住溫泉旅館的點子。表面看來是子女的一片孝心,但實際上此舉是為了省去照顧父母的麻煩。印象最深的是老夫婦被送至旅館後,兩人呆望著玻璃窗外繽紛璀璨的摩天輪。
    
老太太:『你不換睡衣嗎?』
老先生:『旅館不能穿著睡衣下去吃飯啊。』
一句話,就道盡了兩人想待在家,卻無法待在家的無奈。

次日早晨,一夜無法安睡的老夫婦坐在海邊,像平日一樣閒聊,老先生笑老太太夜裡打呼,老太太說她腰酸背痛根本沒睡好。儘管兩人內心五味雜陳,也因為一份如常的陪伴,逐漸釋懷。兩人相視而笑道:『我們回家吧!』我本以為他們要回瀨戶老家,後來才知他們回的是女兒的家。但,女兒的家,是他們的家嗎?看到老夫婦在被女兒拒絕後,拖著蹣跚的腳步,各自想辦法在外過夜的場景,除了心酸,我想不到其他更貼切的形容。

從小到大,只要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子女的「家」,但為什麼長大以後,子女所在的城市卻給了父母無家可歸之感?這就好比許多老人雖有多位子女照顧,卻被迫兩三個月就得遷移到另一位子女家,老人無可奈何,子女也各有難處。但誰都知道,無法安定的感覺不是回家,而是不斷流浪與持續飄泊。難怪,老先生後來說:『我再也不去東京了。』這也說明了:東京雖有牽掛的三位子女,但永遠不是他的家。

《東京家族》與其說講述的是家族,更確切地說,這是一個讓人清楚認知到伴侶有多重要的故事。我一直在想,為什麼片名不是《東京家庭》而是《東京家族》?後來明白了,只有在瀨戶老家子女尚未離家時,老夫婦與三位子女組成的家才是「家庭」。待子女離家後,各自在東京成家立業,瀨戶家真正的成員僅剩平山夫婦。「家庭」與「家族」僅一字之差,但這當中的距離卻足以讓平山夫婦在子女居住的城市深切感到無家可歸的淒涼。
  

【父母與子女,都需要從不同角度看待與對待】

整部電影以老夫婦的視角為主,讓子女能清楚看到以往因自我中心所看不到的父母心情。同時又不忘提醒父母,要換個角度看待既定印象中的子女。電影中的父母與我父母極為相似:嚴肅傳統、不易親近的父親,笑容可掬、體貼細膩的母親。最讓老夫婦放心不下的小兒子昌次,每一遇父親質問工作狀態,總是迫不及待想逃,這時就需要樂觀的母親在一旁打圓場。父親認為兒子偷懶不肯吃苦,才不找收入穩定的工作;但兒子在大城市努力生存,自有他的理想與難言之苦。以為表面看到的就是全部,因此,父子倆總是說不到幾句氣氛就鬧僵。父親想表達的明明是關心,兒子感受到的卻只有責備與壓迫;兒子明明是純真良善之人,父親卻因過於擔憂兒子的未來,而忽略了其最寶貴的本性。

這樣的情節,看來一點都不陌生,彷彿鏡面一下就照出了許多親子關係的無奈與嘆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大部份父母長久以來對子女的深切期待,因此,當長大成人的子女不能如其所願時,父母內心深處那份無處排遣的失落,不知不覺就會變成對子女的嚴厲苛責。但,苛責與數落並不會讓子女成龍成鳳,只會將子女推得更遠。也許,父母要開始學習接受子女未必如自己的想像,並試著轉化失望的心情,才有機會看見子女在自己想像之外的美好之處;也許,子女也要試著體會父母叨念背後的用心良苦。那些因過於執著而看不到的盲點,除了父母,也不會有人願再對你提醒。

父母與子女,都需要不同角度的看待與對待,才有更親近的可能。電影最後,當白髮蒼蒼嚴肅寡言的父親對小兒子的未婚妻九十度鞠躬致謝時,我也跟著淚如雨下。父母為我們做的,永遠比我們所看到的更多。所以,我也告訴自己:從現在開始,試著體會父母的心,即使生活仍難免磨擦,不愉快也不會完全消失,但在遺憾來臨之前,我們其實可以為父母做的更多。


【沉默的寂寞,最刺痛人心】

一直很難忘記母親驟然過世之後,父親獨自站在醫院外的陽台看著緩緩升起的朝陽那場戲,小兒子昌次走近,父親淡淡地說:『昌次,你媽,走了呢。』昌次點頭後,突然悲從中來放聲大哭!父親不再言語,只是默默轉身離去。

電影中的父親幾乎不曾在子女面前表露任何情緒:與子女談及年邁好友逐一離世,說的明明是生死大事,語氣卻平淡地像是在說日常小事;得知相伴了一生的老伴可能不會再醒,他喃喃自語道:『已經走到盡頭了呀。』老伴死後,子女們商量該怎麼安排他的去處,他倔強地說:『我不需要子女的照顧。』這樣好強的父親形象,也是我所熟悉的父親形象。

從小到大,父親在我眼中一直是強大且無所不能的,我的自卑也許來自因為不像父親那般,所以像昌次一樣,總不自覺與父親疏離,而自然與母親靠近。記憶中幾次與父親的嚴重衝突,我幾乎都是轉身就逃,用逃離表達對父親咄咄逼人的憤怒,而父親總在一段時間過後就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一樣,以和顏悅色的態度試圖越過彼此的鴻溝。而我曾經以為愛面子勝過一切的父親其實沒那麼愛我,否則怎會一不順他的意,就完全無法溝通。直到有一次無意中經過父母房門前,聽到父親在電話中對朋友感嘆到三個女兒都和自己不親,他不想囉嗦,只是擔心我們以後會過不好……我驚訝地發現父親的語氣竟有一種我從來不明了的類似寂寞的情緒。

又有一次,母親負氣離家,一向霸道的父親遍尋不著母親,明明十分焦急,在我們面前依然故作淡定,我看著他走向樓上的孤單身影,內心突然一陣心酸,這感覺就像在電影中看到的父親,從不在子女面前表露真實情緒,卻總被他淡定話語中的深深寂寞所刺痛。我以為自己不在意,直到意識到所有的淚點幾乎都在父親的片段中,才明白內心深處始終在意著與父親的疏離。疏離,讓我對父親的寂寞更無能為力。其實很渴望走近他,就像他想走近我們一樣,只是習慣性的距離,拉遠了我們。

父親,是我心中淡淡的哀愁,電影中的父親,彷彿就是我的父親。我不斷想著父母與子女的關係,腦中浮現的卻是曾在劉若英演的愛情電影《生日快樂》中下的標題:『淡,也許才是最深。』一輩子愛著一個人,那是比男女之愛更長久的情感,表面上淡淡牽繫,實際卻是深深相連,看似平淡卻日益深刻的愛,不也是父母與子女的最佳寫照?這是以前只看得到自己的我所想不到的。



【時光無常,愛與孤獨同在】

《東京家族》翻拍自小津安二郎導演六十年前的經典名作《東京物語》。在原有的劇情上略作改編,加入之前重創日本的「3.11」大海嘯情節,緊貼著時代的脈動,看來特別真切。但《東京家族》的過程與結局更殘酷一些,似乎在提醒我們不斷流逝的時光中只有無常不會消失,當它毫無預警地出現在眼前,即便再難接受,人生還要繼續。我想像自己成為電影中失去伴侶的老先生,心頭突然一緊,意識到那種失去伴侶的痛沒有任何彌補的可能。人這一輩子孤獨的來,也將孤獨的去,唯一不同的是,後來的孤獨有愛的回憶相伴。

當愛與孤獨同在,一個人,將不再是一個人。面對無常,這也許仍是一種不切實際的自我安慰,但在寫下這些文字的同時,我想起的是屬於自己的愛,一如電影中老夫妻平淡的對話,相視而笑的瞬間,相依離去的背影,甚至是大吵大鬧後仍不願放手的深深擁抱,那麼平常卻那麼深刻的烙印在心底,讓我知道有愛的孤獨其實不孤單,這也是《東京家族》最後留給我的溫暖註解。

現在的我,似乎更喜歡這樣平淡敘述卻飽含深意的電影,像是看似平靜無波的生活,湖面下卻不斷湧動著新鮮的念頭。沒有一成不變的生活,只有一成不變的自己。於是,我不再害怕老去,只願在慢慢老去的時光中,依然能緊握住愛,將所有的愛戀集結成一輩子的陪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