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鋼鐵人3--Iron Man 3

钢铁侠/铁甲奇侠(港)/钢铁人(台)

7.1 / 899,888人    130分鐘 | 195分鐘 (assembly cut)

導演: 沙恩布萊克
編劇: 沙恩布萊克
演員: 小勞勃道尼 葛妮絲派特洛 保羅巴特尼 蓋皮爾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gegemoon

2013-05-25 09:17:26

改編不是偏離軌道的藉口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我知道現在討論這個話題有些晚了,最激烈的爭論也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但看了Bashir翻譯的《暗黑無界》:進取號上的混蛋(dicks)太多了[http://www.douban.com/note/277036403/],覺得還是有些話想說。

我曾經寫過一篇《姐姐的守護者》電影的影評,批判電影的改編脫離了原著小說。很多喜歡電影的人留言反對,說改編改編,跟小說不同是很正常的。

我一直沒想好怎麼提煉出一句話來向這些電影愛好者表達我失望的點在哪裡,直到我看到《暗黑無界》那篇影評里寫的:「一部成功改編電影的導演並不一定要是死忠影迷……可把原來劇集的價值觀丟棄掉是另一回事兒了」,我終於想到問題在哪裡了。

無論是改編小說還是改編漫畫或者改編老版劇集、電影,核心的元素是不應該被改掉的。無論你怎麼改編《羅密歐與朱麗葉》,把故事放在現代、把主角改成兩個基佬、把所有角色變成殭屍……那個故事的框架和核心價值都應該是不變的,觀眾應該一眼能看出它是《羅密歐與朱麗葉》,而不會錯當成《哈姆雷特》。

但《鋼3》基本是把《亨利四世》改編成了《無事生非》。

前兩部《鋼鐵人》和《復仇者聯盟》,包括第一階段的其他電影都選擇了偏明亮、簡潔的路線。而《鋼3》自始至終的宣傳都強調要走黑暗、沉重的路線,彷彿要靠近諾蘭的《蝙蝠俠》系列。滿大人、絕境病毒……這些漫畫迷聞之顫抖的元素讓人做好了「被虐」的心理準備。

結果呢?成片並非如此,大家發現被騙了。電影有多麼脫離漫畫,已經被討論得夠多了,我不再重複。許多人一再強調,電影是199999宇宙,不要帶入漫畫主宇宙616去看。言外之意,這是經過改編的平行宇宙,和你腦子裡的印象不一樣。

如果平行宇宙可以合理化一切差異,那麼我是不是可以說《冰與火之歌》也是個漫威的平行宇宙?羅柏·史塔克是平行世界的鋼鐵人【哈,還是史塔克呢】,弒君者是平行世界的美國隊長——什麼,你說人物不符?這不是平行宇宙嗎?

電影宇宙雖然可以看做另外一個世界,卻是絕對不能脫離於616宇宙而獨立存在的。沒有616的Tony Stark就沒有199999的Tony Stark. 漫畫是電影的基礎。各個宇宙再怎麼不同,人物的核心價值觀和他身上的根本衝突是不應該改變的。如果616的Tony Stark把盔甲看做自己生命的重要組成部份,那麼199999的Tony就不該把盔甲當做前進的負擔。

影片中很多所謂「改編」,因為走得太遠,變成了劇情上的漏洞。IGN這篇虛擬的問答[http://www.ign.com/articles/2013/05/20/the-ultimate-iron-man-3-faq]點出了很多問題,而如果按照漫畫的設定來,這些問題本不該存在的。

除了和漫畫原型的脫節,《鋼3》本身作為一部續集,和之前的影片也有偏離。

這種偏離跟導演的更換有很大關係。Jon Favreau是一個鐵人粉,對Tony Stark很了解,對塑造角色投入很多。他甚至找到了Paypal聯合創始人、SpaceX和Tesla Motors的創始人Elon Musk,把後者當做電影版Tony Stark的原型(據傳漫畫中Tony Stark的原型是Howard Hughes)。前兩部參考了很多Elon的經歷和觀念,比如他說自己是「骨子裡的工程師,但被迫當上企業家」,這也為Tony後來把公司交給Pepper作了鋪墊。《鋼2》中HAMMER企業的鏡頭都是在SpaceX拍攝的,Elon本人還有客串。
然而到了《鋼3》,不知是不是因為Shane Black和RDJ太熟,Tony Stark徹底變成了RDJ他自己。之前有傳聞說RDJ想要拍自己的鋼鐵人系列,我轉發的時候說了句「讓他自己去玩,把616的Tony還回來」,還遭到RDJ粉絲的長篇抗議。我不否認RDJ對鋼鐵人、甚至整個復仇者系列的貢獻,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後來的這些電影,我覺得他是個很棒的演員,甚至如果沒有他演的鋼鐵人我可能都不會進這個圈子。但是隨著RDJ和這個系列一起發展,RDJ個人的性格習慣越來越多地被帶進Tony Stark這個角色。《鋼鐵人》前兩部和婦聯也有他個人的東西,比如說Tony不喜歡從別人手裡接東西,其實就是RDJ的習慣,還有婦聯里吃藍莓干,其實是RDJ自己愛吃零食。但《鋼3》里我們能看到的Tony Stark基本只剩下RDJ,Howard Hughes和Elon Musk都不見了。電影裡散佈著RDJ現場即興發揮的插科打諢,還有他樂於展示的詠春拳學習成果。 RDJ用自己的方式演繹Tony Stark,但RDJ並不是Tony Stark. Shane Black作為導演沒能控制好對主角的塑造,結果Tony看起來就像是加強版的RDJ.

有報導[http://www.vulture.com/2010/12/jon_favreau_iron_man_3.html]說Jon Favreau不再執導第3部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和Marvel Studio對劇情走向的意見不一致。婦聯之後的《鋼3》往哪兒走,在他續約的時候連Studio都不明了,他對這種情況很擔憂。另外一個可能的原因是,經過前兩部電影,Favreau的導演酬勞會很高,加上RDJ的酬勞,會是一筆很大的支出,Studio想要降低成本。無論是什麼原因,Favreau和Black對劇情和人物的理解明顯相差很大,導致第3部有一種推翻前2部甚至婦聯的感覺。Marvel Studio沒能保證第一階段到第二階段的連貫性,很可能會直接影響婦聯2的銜接。估計Joss Whedon心裡在罵那些被炸掉的盔甲和被扔進海裡的反應爐吧。

我可以理解Studio為了票房,或者說,為了吸引更多觀眾,在漫畫的基礎上做出改編。但是到底要怎麼改,改成什麼樣,就是另外一個層面的問題。沒錯,票房面前人人平等,不愛漫畫、衝著逗樂和爆炸場面看個爽去的人佔了大多數,但這是不是代表一定要耍得漫畫粉團團轉、把他們氣得跳腳?前2部鋼鐵人和婦聯已經把很多電影粉變成了漫畫粉,第3部鋼鐵人沒有理由不能吸引更多的人愛上漫畫。既然如此,兩者不應該是如此對立的局面。

很多人像我一樣,因為前幾部電影而喜歡上鋼鐵人,在《鋼3》上映之前的空檔去補看了漫畫。我們花時間去了解主世界最原始的那個有著幾十年積澱的鋼鐵人,愛上這個角色的深度和矛盾。結果《鋼3》上映,我們發現自己被拋棄了,彷彿我們本不該去了解那麼多。倘若我們像大多數蜻蜓點水的觀眾一樣,對電影和電影背後的漫畫世界沒有投入那麼多感情,倒不會受到這樣的傷害了。這樣的改編,到底是打算吸引更多觀眾變成M家死忠,還是在告訴M家死忠,我們不在乎你們的感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