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鵬

2013-05-26 22:58:21

為有色人種的不公而崛起


「先賢立國已有八十七年,自由平等乃立國之本,如今內戰戰至此地,為了國家的存亡我來到此地,願以方寸之地紀念勇士們,倖免於難的勇士們,應當擔負起所餘重任,承烈士之志完成未完之業,願上帝保佑我國重獲自由,並且使民有、民治、民享之國永續於世。」
  上段是1863年11月19日在葛底斯堡戰役後建成烈士陵墓的那一天林肯做了一場人類政治演說史上最為重要的一次精緻演說,之所以說它精緻是因為只有短短的兩分鐘,而它的意義與價值卻不止這點。
  時間回到1776年7月4日,美國宣佈獨立成為一個國家時所演說的《獨立宣言》是由托馬斯傑斐遜主要起草和班傑明富蘭克林等人共同完成,國父們偉大之處在於他們所確立的美國精神根深蒂固於每個美國公民心中,甚至於全世界都是一種巨大的影響。正如《獨立宣言》中「人人生而平等,人人都有追求公平、正義、幸福的權利」一樣,亞伯拉罕林肯也有追求憲法本身更佳完善的賦予每個人公平、正義和幸福的權利,這也說明沒有一勞永逸的「法」來保障人民的幸福生活,它只能是不斷的推翻與重建中形成適合於當代的一套制度。但人類的心理機制似乎習慣於將偉人們神化為聖人,就像我們將孔子奉為孔聖人一樣。其實當初的《獨立宣言》有悖於本身,當然它起草的初衷是美好的,但是由於形勢所迫其所表達的主意正如歷史所呈現給我們的一樣,有色人種並未得到屬於自己應有的權利,不同的人種之間還是存在階級關係,所以歷史順應了美國內戰的爆發。
  前段時間的電影《被解救的姜戈》讓我看到了黑人奴隸的悲慘生活,那種人不如人的生活肯定會引起有志之士奮起反抗,雖然電影中的暴力美學讓人覺得有點誇張但看著很過癮,最終的結局也是大家所期待的那樣,《被解救的姜戈》講述的是美國南北戰爭爆發前兩年奴隸主與奴隸之間的事,而電影《林肯》則側重敘述內戰中關於廢除奴隸制而產生的一場政治戰,當共和黨領袖林肯主張廢除奴隸制時黨內的保守派和民主黨的邊緣人物都處於一種立場不堅定的狀態,因為很多對廢奴主義者反對的白人難以忍受與黑人共享一切資源的事實,而且民主黨們深信林肯是個自私狂妄的暴君,但林肯的偉大之處就是他並沒有懲罰戰敗方,他說人們所承受的創傷和分裂已經夠多,我們現在要的是美國的一次融合,而不是仇恨和繼續的分裂,因為這場戰爭死亡人數是除了內戰以外所有戰爭的總和都不夠。但歷史也告訴我們這場南北戰爭並不是以哪一方的道理戰勝哪一方的道理為結果的戰爭,不是在血泊中真理搖搖晃晃站起來的戰爭,而是當雙方都握有真理打了一架之後握手言和共同接受彼此真理的一場戰爭。
  也許就像林肯說的他沒有權利廢除奴隸制,因為憲法並沒有給予他這個權利,但內戰讓他看到了廢奴修正案的可能性,並且先賢們賦予了他們追求公正的權利。我想南北戰爭的價值就在於他們彼此將自己手握的真理放在一起來確定他們今後共同生活的基本準則。但就像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說的「我們未來的生活能不能對得起我們曾今承受的那些苦難」還要看我們怎樣的生活所決定,就像歷史總是不確定的一樣,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
  記得以前看過一個電影《獅入羊口》其中有一段是影后斯特里普作為記者和湯姆克魯斯扮演的政客之間的談話升級到唇槍舌戰之後斯特里普在他的辦公室裡看牆上的照片時無意中看見這麼一句話:「如果必須在正義與和平之間做出選擇,我寧願選擇正義---羅斯福」,就像林肯一樣作為美國總統的他們始終對先賢們所尊崇的精神都保有敬畏。
  但大家都知道種族歧視一直是困擾社會的一個嚴重問題,雖然奴隸製得以廢除,但是黑人們真正得到了平等對待?歷史告訴我們答案是否定的,就在1963年8月28日的那一天一個黑人在林肯紀念堂前發表了一片演說《我有一個夢想》,他就是馬丁路德金,他通過新的民權法再次將給予黑人平等權利的話題拋給全世界。他讓我明白在歷史的長河裡,有夢想是一個人活下去的一種理由,然而實現夢想卻要用盡一生的努力為之奮鬥,可能在你生命結束的那一刻它都未必實現,但是你應該為你有一個夢想而感到驕傲,因為這是憲法賦予你自由的權利。
  回頭想想當下的中國社會:貪污、腐敗、浮躁、不安、缺失信仰是它的標籤,它是一個五味雜陳的社會,而不是一個豐富多彩的社會,我不敢想像這樣一個名族、社會、國家它會走向哪裡,答案只有時間知道。
  最後引述來自柴靜部落格的一句話:自由就是對何謂正確不那麼確定的精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