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皇家風流史--A Royal Affair

皇室风流史/皇家风流史(港/台)/御医

7.6 / 39,521人    137分鐘

導演: 尼科萊阿爾賽
編劇: 雷斯蒙‧海斯德柏格
演員: 麥德米克山 艾莉西亞維坎德 大衛丹席克 崔娜蒂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夜夜秋雪

2013-05-30 06:21:38

理想始終是理想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首先我想說,這部電影名字取得有點失敗,但也可能是為了避免過於政治色彩,或者為了有點噱頭,引起觀看者的興趣,總之,這部電影其實不是以講風流韻事為主。這是講述十八世紀丹麥一場社會改革的興起和隕落的故事,中間穿插了一點愛情的影子。
這其實是一部著力點不同的電影,不像一般同類型的歷史電影那樣用高潮迭起的緊張劇情,宏大壯觀的場面來歌頌革命者的抗爭和犧牲,激勵著那些不斷為夢想努力的人們。《皇室風流史》從他們的生活細節入手,從主角們的心態和情緒入手,從影片開頭王后平靜的敘述入手,一開始就保持了冷靜和克制的調調,沒有讓這部片子陷入陳詞濫調。
英國詩人艾略特曾經說過:「理想與現實之間,動機與行為之間,總有一道陰影。」
比夢想未能成功實現更可怕的是在一切化為泡影時你才發現你的夢想跟你自己的想像截然不同。來,我們來看看三個充滿激情的改革家是怎樣被時代的車輪碾碎的。
以下是三個人的分別分析,比較囉嗦可略過。

—————————我是劇透的分割線——————————

國王

一開始我是討厭國王的,他太年輕太沒有責任感,他從來沒有真正愛過王后,視她為一個不得不接觸的人,整天醉酒宿娼,走雞鬥狗,玩世不恭,遊戲人間,每天對朝政的處理就是接過一疊看都沒看過的文件不停地簽字。
然而遇到施特林澤醫生後,他漸漸地在醫生面前吐露出自己的苦悶:自己名為國王,卻被議會和貴族視為無用的瘋子(當然也跟他自己的怪誕言行有關),他對貴族專政和階級制度的不公平感到不滿卻從來不知道怎樣真正地做好國王的工作。於是我發現國王不是一個壞人,只是一個天真幼稚的人,他少年時太過放蕩癲狂,並沒有把心思放在朝政上,所以到了他想做點什麼的時候,朝廷已經不是他說了算了,他於是破罐子破摔,每天用酒色麻醉自己,只有醫生一眼看穿了他,他因此將醫生奉為圭臬,甚至將醫生任命為「國王代理」。或許醫生的啟蒙思潮讓他覺得有共鳴,但我覺得他對醫生言聽計從還是因為他覺得醫生了解他。
當然你可以從基情方面想,但我總覺得是國王的生命太寂寞,醫生是唯一一個他能信任和溝通的人,因此即使對文書工作感到枯燥乏味也要留在醫生身邊,即使知道了醫生跟王后之間有私情,他的第一反應也不是吃醋,而是「原來你是為了她不是為了我做這些事情?」即使在太后授意下,民間對醫生和王后的關係議論紛紛,他也沒有對醫生做什麼,只是自己發洩一通罷了。
但另一方面這表現出國王對醫生的依賴性,他雖然有了些想法,但始終是幼稚軟弱的,一時興起幾個月可以發上百道法令,一煩了就只想跟近侍出去瘋玩。當「御醫與王后通姦」的流言甚囂塵上時,他沒有警覺;當有人告訴他貴族在背後偷偷串聯時,他沒有及時採取措施;甚至當不懷好意的隊伍打著「清君側救國王」的旗號在宮門外叫囂時,醫生要他出面接見,以破除「國王被害」的謠言時,他也畏懼不前:「你是國王代理,你去處理好了!」錯過了最後扳回事態的機會。
他被群臣鼓譟著簽署了逮捕、砍頭的命令後瑟縮在一邊,以及自以為發佈了赦免令時興奮不安的搓手說「醫生不會生我的氣吧」的樣子甚至讓我覺得憐憫,是的,是憐憫。
每個人都有個最適合的人生,他也許就是不適合當國王。因為他只是個孩子,從頭到尾都是。
高喊「我才是國王,我宣佈解散議會」的瞬間,或許是他一生最勇敢的時候。


王后

王后本來是一個對未來充滿幻想的女子,婚後她跟丈夫彼此厭惡,丈夫的冷淡和荒唐更讓她心如死灰,脾氣變得很壞,對未來充滿絕望,她說她已經認命了。這個時候,醫生的出現簡直給她的人生帶來了一抹亮色。這樣一個成熟、善良、優雅、有思想的男人,過著不幸婚姻生活的王后會愛上他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王后是一個簡單但是堅定的人,她沒有那麼多政治理想,但對自己的感情非常捍衛,她比國王勇敢太多。她主動派人給醫生送去了幽會房間的鑰匙,面對紛紛流言她漠然以對。當通姦的事情被國王知曉後,她第一反應是不讓任何不信任的人接觸到孩子,包括國王,甚至因為孩子莫名的嚎哭給了國王一耳光。她雖然不敢真正踏出皇家的樊籬,與醫生私奔,但在政治風暴前夕,她勇敢地對醫生說出「換一個國家,做普通的人,我回去看你」的告白。
她是勇敢的,也是自私的,她是皇室的異數,也是犧牲品。她是國王的受害者,又背叛了國王。到最後,與孩子骨肉分離,但到底還是忠於了自己的內心。也許屈從於個人感情的她也是個不成熟的人,但這樣的不成熟卻讓她在那樣一個保守黑暗禁錮個人思想的時代顯得那樣耀眼。


醫生


施特林澤醫生是一個有啟蒙新思想的人,非常具有個人魅力。在議院為國王招募御醫時,國王罵走了無數人,唯有他一眼看穿國王的本性,迅速取得了國王的信任,甚至成為國王離不開的人。
醫生對普通平民懷有極大的同情心,對當時社會貴族的特權極為不滿。伯爵第一次派人來找他要他跟隨國王時,他就說過「我要為了某位伯爵拋棄流血的病人嗎?」
他跟在國王身邊後,新思潮迅速感染了國王。國王甚至為了他不惜解散議會,重組內閣,頒布了大量削減貴族特權,讓百姓受益的法令。
醫生在內閣辦公室激情揮灑筆墨,他開心地與國王擁抱,他覺得自己的理想正在逐步實現,卻沒有看到背後的暗潮湧動。也許懷有超前理想的人都是天真的,何況醫生不是真正從政的人,他不知道一個沒有掌握實權卻得罪了大把貴族的幼稚國王是多麼不可靠。這是他政治上的天真之處,以為有國王撐腰就等於一切,卻忽視了這個國王根本是個沒長醒的孩子,根本就是個長期的傀儡。
猶記得醫生被捕的那一幕,面對逼宮的侍衛隊,他第一句話就問:「國王怎麼說?」當對方回答「國王剛簽署了逮捕令」時,他臉上表情沒有變,眼神卻閃動著錯愕和無法置信。
醫生太信任國王了,或許是因為國王對他的言聽計從,或許是因為跟王后廝混國王也並沒有真正生他的氣,或許是某日在內閣面對瘋瘋癲癲的國王他拍桌大吼,國王也只是委屈的說「我喜歡和你在一起」。
醫生太信任自己的能力了,或許是忽視了自己外國人的身份,或許是忽視了與王后通姦的把柄握在反對者手中,又或許是一直以來法令的順利推行使得他失去了警惕,使得他忘記了被損害到利益的皇室貴族群體是多麼龐大。
最終,改革失敗了,醫生鋃鐺入獄,國王被軟禁,王后被放逐。

我對片中的三個人始終懷著複雜的感情。他們有熱血,有激情,有夢想,唯獨沒有謀劃,沒有策略,沒有成年人的陰險與城府,於是這場變革來得快去得也快,就像學生稚拙的模仿大人的作品一樣,漏洞百出,脆弱得不堪一擊。
但是,理想始終是理想,你說它幼稚也好,不切實際也罷,始終曾有人為它付出過一切。它畢竟曾經給整個丹麥王國帶來衝擊。片尾,懦弱國王的後代弗雷德里克接過了醫生的大旗,避免了國王的老路,十六歲就武力奪權,即位後恢復了幾乎所有改革法令,並大權獨攬55年。也許這就是理想的延續,在時機適當、策劃籌謀、鐵血手腕後,丹麥終於迎來了自己的新時代。
所以,我們大概永遠都不能說理想是錯的,或者為理想而奮鬥的人是錯的,因為理想本身並沒有錯,錯的是實現理想的人或者實現理想的方式。

——————————對電影的印象——————————
影片的服裝、佈景非常華麗精緻,音樂也不錯,演員的演技都非常令人稱道,飾演醫生的麥德斯•米科爾森有幾幕簡直演技驚人。
一是國王大吼「解散議會」後,整個房間裡瞬間寂靜,沒有人敢當眾頂撞和質疑國王。那一瞬間是壓抑的,眾人情緒卻暗藏在表面的平靜之下,愕然、驚呆、不甘、憤怒、小範圍的目光交流,那一個掃過所有人面部表情的鏡頭將當時的態勢、氣氛都收入觀眾眼中。
還有一個是政變當晚,王后聽到急促的敲門聲時驚詫的表情只出現了一剎那,下一刻她第一時間就去搖籃邊將孩子抱起來,作為一個母親,就算天塌了第一反應也是保護自己的孩子。一向對太后隱忍不發的王后看到太后便明白了是對方搞的鬼,當著眾人的面出言譏諷,被太后命人逐出時她知道不能挽回一邊掙紮一邊轉頭大喊,並不是喊冤或者求饒,而是對兒子說「別怕,媽媽很快就回來。」
當然最戳中心窩的是醫生上刑場的一幕,一是在路上的時候,被蒙在鼓裡的近侍以為自己和醫生得到了特赦,興奮得在馬車裡嘰嘰喳喳,醫生卻從對方轉開不敢對視的眼神裡明白了一切:這是個騙局,根本沒有什麼特赦。那一瞬間彷彿他眼裡的光亮都黯淡了下去,最後的希望也破滅了。這一幕沒有一句台詞,他也沒有大的表情變化,我卻感受到他內心深深的絕望。
然後是近侍砍頭後,醫生被拖下車,上千蒙昧好奇的老百姓圍著刑台看「叛國賊」是怎樣被處死的。醫生看著周圍那些冷漠的、好奇的、看熱鬧的眼神,茫然地走著。有老百姓向他扔東西,那一瞬間他大概想起了自己是如何為這些貧苦民眾的權益奮鬥的,他希望在死前得到大家的理解,他悲憤地一邊掙紮一邊大喊:「我是你們中的一員!我是你們中的一員!」而周圍民眾仍然訕笑著,指指點點,不為所動。
這一幕讓我想起魯迅關於「刑場看客」的描述。民眾難以理解改革,也難以理解當權者的爭鬥,他們只是麻木地被壓迫,麻木地生活,把砍頭當成生活的調劑。醫生一步步走上斷頭台,雖然沒說話,但拖著的步子,眼前模糊的景像都顯示出他內心越來越絕望,越來越痛苦。
我不知道醫生最後在斷頭台上是否真的想起了王后,但當刑場周圍的突然安靜和遠方的王后猛然爆發的哭喊交織在一起時,真的有一種情緒緊緊抓住我的心臟。
這是三個人的理想徹底幻滅的時候,是所有應該有不應該有的夢變成齏粉的時候。
但是我知道,理想始終都在那裡,對任何人來說,都一直在那裡,它們或許會因為人們的天真幼稚而被社會的車輪所碾碎,但永遠不會消亡。它會活在人們執著的信念里,活在人們前撲後繼的過往裡,活在時代不斷前進的波濤里。
為理想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