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荊棘鳥

2013-06-02 01:16:44

在最美的地方戛然而止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當舞曲結束,賓客散場,「我」要和外交官一起走時,外交官說,去哪?——前面。 ——前面有什麼?不。我決定,留在這裡。
面對他淡然的微笑,我突然感到一陣心酸。是啊,前面有什麼?當一切繁華落盡,歡樂與融洽的氣氛消逝,等在前面的又是什麼?面對如此其樂融融的良辰美景,前面又還能有什麼比得過這個時刻呢?此番對話中大有深意,令人嘴嚼不盡,越是體味,越是感到一種好景不常在,人生無常的感嘆,一種樂至極點而陡然生悲的況味。
  外交官屬於那個時代,不論從精神上,思想上,都標舉這那個時代的旗幟,對女性的慇勤風度體現那個時代的教養,對宗教的崇信又有質疑,體現那個啟蒙的18世紀的思想,對音樂的鑑賞,「所有音樂家不都是日耳曼人嗎?」的確,那個時代,時格魯克,海頓,莫扎特的時代,那個「精神風發」的年代。他對於俄國音樂的偏見也體現那個時代人們的普遍看法,認為最好的音樂家來自歐洲,而俄羅斯並不算是歐洲,在法國人眼裡俄羅斯也屬於亞洲。他對於衣著的品味,在看到兩個現代人穿的西裝時驚訝地說,這種衣服會扼殺人的一切創造力。相較於18世紀的服飾,那種輕快誇張的裝飾風格,現代人的衣服的確太板正太嚴肅也太沉悶了吧。
外交官與「我」在宮廷里暢遊,給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覺的盛宴,片中也不是流露出對於那個已逝去的時代的留戀惋嘆。也與正因為外交官著著實實的屬於那個時代,他終於選擇了留在人散鏤空的舞會大廳。他不能再往前走了,對於一個18世紀的人來說,過了十八世紀,就只有尖銳的階級衝突,革命,共和制,一切他欣賞的美好都將煙消雲散。
「我」又何嘗不是呢?他選擇的留在盛大的舞會終結的時刻,選擇在月正圓融而將缺,花正鮮妍而將謝的地點留下,也就暗示著那個時代的最後的繁華就在那裡,戛然而止了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