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史崔特先生的故事--The Straight Story

史崔特先生的故事/斯特雷德的故事/路直路弯

8 / 98,049人    112分鐘

導演: 大衛‧林區
編劇: John Roach (Ⅱ) Mary Sweeney
演員: Richard Farnsworth 西西史派克 Everett McGill John Farley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塵世流年

2013-06-02 19:12:51

《史崔特先生的故事》:親情之旅,永無盡頭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文/塵世流年
 說起大衛.林奇就不得不提起他的CULT風格,相信大部份人都欣賞過《穆赫蘭道》,片中夢中夢的劇情讓人有一種迷失的感覺。隨後我也看了其他幾部,《橡皮頭》裡的超重口味,《藍絲絨》的詭異風格,《妖夜慌蹤》的驚秫和《內陸帝國》里光怪離陸的劇情,大衛.林奇大部份電影充滿了詭異黑色。這使得這部《史崔特先生的故事》顯得有點另類,林奇一改往日風格,通過一個老人的故事,為我們呈現了一部溫暖的小清新。

影片一開始就直切主題,鄰居發現史崔特患病躺在地上,隨後和其女兒送往醫院,醫生對其檢查後勸他以後行動靠醫療器戒和多休息。而老人表現得很固執,根本沒把醫生放在眼裡。女兒問其病情,也是一帶而過。但細心的人發現此時老人的眼裡有一種哀傷,但隨後劇情繼續發展,老人從電話中得知兄弟病重,決定去看他。但此時史崔特的眼睛已不適於開車,家裡一台割草機於是派上用場,他決定開著這台割草機,看望 300多英裡外的弟弟。看到這裡我們不由一笑,這老傢伙夠頑固。史崔特讓女兒準備路上的必備品,這是我們也發現女兒露絲有語言障礙,也為以後的劇情做了鋪墊。

史崔特第一旅行不是那麼順利,正如那些老朋友說的他早晚要回來。果不其然割草機半路壞掉了,史崔特只能搭便車回來,但是他沒有死心,隨後買了一台二手貨繼續上路。大有壯士一去不復返的樣子,這裡不得不提的是林奇的取景很有品味,空中航拍將美國田園的樸實優美的景色一覽無餘。

老人的旅行無疑是艱苦的,但苦中有樂,遇到了一些人,一些事。第一個就是一個搭不上便車的少女,一老一少在火堆旁聊家常。從談話中我們得知,女孩是離家出走並已懷孕,只是對青春感到迷茫。老人沒有進行說教,只是平靜的講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在中國已家喻戶曉:臨死的父親把兄弟兩人叫到身邊,給他們一隻筷子,讓他們折段,他們很輕鬆的辦到了。但又給他們一把筷子讓他們折斷,這很明顯是辦不到的事情,故事告訴我們的是,兄弟合力,其利斷金。史崔特只不過把筷子換成了樹枝,把兄弟的情義變成了家庭,但最後的道理是一樣的。老人的苦心也收到了效果,雖然清晨女孩已離去,但留給史崔特一捆樹枝,告訴他已明白他的用心。
 
接著繼續前行,除草機和房車已成為公路上一道特殊的風景,路上接著遇到一個上班婦女,女人開車無意撞死一頭鹿,但生活的壓力使她變得歇斯里底,這時老人的老紳士風度和婦女的失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風度也體現在下一劇情,一群自行車運動員從史崔特身邊經過,老人主動停車並與他們打招呼,目送他們前進。其實我們也明白,史崔特是在懷念自己的年輕時代並感慨萬千。
 
故事有起必有伏,史崔特先生在路上遇到一段小插曲,在開向下坡路時割草機引掣失靈,不過有驚無險。老人遇到一家好心人,幫他修理機器並暫住在後花園,這段劇情既刻畫了善良的男主人,又引出一段二戰老兵的故事。二戰老兵邀請史崔特去酒吧,兩人在聊天中互訴衷腸,老兵仍不忘記被燃燒彈炸死的戰友,而史崔特先生也說出一段往事。原來他是一名狙擊手,在執行一次任務中誤殺了戰友,至今不能忘懷,那份內疚深深刻在他心中。隨後在和修車兄弟討價還價中表現出的機智幽默讓人哭笑不得,雖然男主人極力想幫助史崔特完成旅行,但是老人那種不服老的精神又一次體現出來,在清晨中又駕著那輛割草機上路了。

 在遇到神父的劇情中,影片詳細坦訴了史崔特的過去。原來他和弟弟一直是形影不離,只是十年前一次口角,使兄弟兩人決裂,十年不相往來,這次來希望能和好如初,不想留下終身的遺憾。又談到了女兒露絲,影片一開始就做了鋪墊,露絲是一位語言障礙患者,她原來也有自己的孩子,在一次火災中孩子被燒傷,被州政府剝奪了撫養權,但是她忘不了過去一直等待孩子回來,露絲是老人心中最放不下的事,他也盼望女兒能有一個完美的結局。

在最後的劇情中,老人的割草機在一次發生故障,其實離弟弟家已經很近了,不過上天有幫助了他,一位路過的好心人幫他修好割草機並為他指路。歷經千辛萬苦兄弟倆終於見面,兩人平靜的坐在藤椅上,弟弟看到哥哥用割草機千里迢迢看望他,眼裡的淚水再也控制不住,史崔特完成了心願,滿足地回望著弟弟。

旅行終有盡頭,而人的親情一代傳向一代永無止盡,片尾的繁星表達了史崔特的心願,能像小時候一樣,坐在藤椅上和弟弟一起望著天上的星星,一起回味那過去的快樂。天上有數不清的繁星,人間有永無止盡的親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