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花樣年華--In the Mood for Love

花样年华/

8.1 / 168,190人    98分鐘 | Poland:94分鐘

導演: 王家衛
編劇: 王家衛
演員: 梁朝偉 張曼玉 潘迪華 Lai Chen Ping Lam Siu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gentle

2013-06-04 07:28:02

無法理解周慕云為何放棄了蘇麗珍 直到看到這篇影評 轉載於花樣年華百度百科 跟大家分享下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這其實是一個關於復仇的故事
關於《花樣年華》的影評,大家談論它的懷舊,談論它的音樂,談論它的攝影,談論張曼玉的旗袍,談論梁朝偉的影帝頭銜,談論王家衛……唯獨沒有人談論過《花樣年華》的情節,至少沒有人深入談論過。當然大家都明白這是一個關於婚外戀的故事,但是故事情節的脈絡卻沒有人詳細討論過,這對一部電影來說是很悲哀的,畢竟情節是一部電影最基本的元素。但王家衛的電影太特殊了,很多非王家衛影迷認為王家衛電影根本無情節可言,而王家衛影迷是以能看懂王家衛電影的情節為傲的。而《花樣年華》,它的電影語言太過豐富和簡練了,以致於連王家衛影迷在面對它時也顯得不知所措。如果你沒有看懂《花樣年華》的情節,那你就無法真正體會它所表達的感情。其實《花樣年華》的情節並不復雜,造成它如此晦澀的原因大概有這三點:
第一個原因,王家衛。《花樣年華》是一部由梁朝偉的表情來推動情節發展的電影,這樣的電影也許是前無古人的。如果你願意再看一遍《花樣年華》,我建議你什麼都別管,注意看梁朝偉的表情就行了。更絕妙的是,《花樣年華》的不少重要情節都是在那幾段MTV式的場景中交代的。恐怕這幾個場景出現時大部份觀眾都趁機打個盹或是陶醉在美妙的配樂中,而無暇去理會螢幕上男女主人公的一舉一動了。梁朝偉的表演是《花樣年華》最重要的因素。
第二個原因,「剪刀手」張叔平。《花樣年華》的鏡頭已經到了少一個鏡頭則太少的地步了,張叔平在《花樣年華》里除了把能穿上的旗袍都穿在張曼玉的身上外,還把所有能剪的鏡頭都剪掉了。舉個例子,周慕雲約蘇麗珍吃飯,只有兩個鏡頭,王媽接電話,在餐廳見面。中間沒有任何過渡。但如果換成一般的導演和剪接,這可能需要以下這組鏡頭才能把這件事交代清楚:鈴響、王媽接電話叫蘇麗珍接電話、蘇麗珍接電話並與周慕雲通電話、前往餐廳見面。還有個例子,蘇麗珍去周慕雲家借報紙,聊起武俠小說:
周慕云:我有很多武俠小說,要看給你拿。
蘇麗珍:不用了,下回再麻煩你,謝謝。
周慕云:不謝。
緊接著的下一個鏡頭,已經是另一天了,蘇麗珍穿著另一件旗袍拿著一摞武俠小說來還書了。中間還是沒有任何過渡。借報紙、還書。所以電影鏡頭太過簡約了,這對大多數對電影語言並不敏感的觀眾來說是相當晦澀的了。《花樣年華》的情節本來夠拍成瓊瑤劇,但是在張叔平的剪刀下成了一部看似緩慢實則十分緊湊的電影。
第三個原因,張曼玉。她的的光芒太耀眼了,以致於所有的目光都被她吸引了。當他和梁朝偉一起在影片中出現時,大家都只注意看張曼玉而忘了留意梁朝偉在幹什麼,很多情節就因為沒看見梁朝偉的某個眼神而被錯過了,留在記憶裡的只剩下張曼玉和她的旗袍。這當然不能怪張曼玉,她的確太出色了。你可曾留意這時梁朝偉的眼神?
總之,《花樣年華》的晦澀其實並不在於它的情節,而在於它令人驚嘆的電影技巧。所以請不要說《花樣年華》是一部形式大於內容的電影,它的內容很豐富,只是藏得太隱秘罷了。
《花樣年華》講的是一個關於復仇的故事,請不要誤會,這並不是一部驚險片,《花樣年華》當然是愛情電影,只不過它的大部份篇幅在描述的是梁朝偉復仇的故事。或許說得更恰當一些,筆者認為,《花樣年華》所描述的是復仇過程中愛與恨的矛盾以及其後的懺悔。這也許和你所了解的《花樣年華》相差太遠了:「《花樣年華》不就是個婚外戀的故事嗎?」還是讓我們一起回到《花樣年華》的情節中去,來重新體會一下王家衛這個讓人費解的故事:
那是一種難堪的相對,她一直羞低著頭,給他一個接近的機會,他沒有勇氣接近,她掉轉身,走了。
周慕雲、蘇麗珍兩家人一起搬家,成了鄰居。蘇、週二人先後發覺周太太和陳先生(蘇的丈夫)有染,但一直沒有完全確信,直到有一次周看到蘇有一個和他太太一樣的皮包,於是把蘇約出來吃了頓飯,把話說明了。
蘇麗珍:「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樣開始的....」於是他們各自演起對方的配偶,開始「表演」周太太和陳先生「是怎麼樣開始的」。
「表演」之一:
蘇麗珍:你這麼晚不回家,你老婆不說你?
周慕云:已經習慣了,她不管我.......你呢?你先生也不說你?
蘇麗珍:我先生早就睡了。
周慕云:...今天晚上別回去了。
蘇麗珍:我先生不會這麼說的。
周慕云:那他怎麼說?
蘇麗珍:反正他不會。
(兩人再次來過)
蘇麗珍:你這麼晚不回家,你老婆不說你?
周慕云:已經習慣了,她不管我...你呢?你先生也不說你?
蘇麗珍:我看他早就睡了。
(蘇用手撫摩周的外衣)
蘇麗珍:我真的說不出口。
周慕云:我知道.....事到如今,誰先開口已經無所謂了。
蘇麗珍:你知道你老婆是個怎麼樣的人嗎?
(蘇離開周離去)
數日後,周與蘇在一間餐館吃飯。這是最體現張叔平「快刀手」風格的段落,你可曾注意,這一段里他們其實吃了兩頓飯!
第一頓飯:
蘇麗珍:你幫我點,我想知道你老婆喜歡吃什麼。
周慕云:....那你先生喜歡吃什麼? (周給蘇盤裡放了些調味品)。
周慕云:吃的慣嗎?
蘇麗珍:你老婆挺能吃辣的.。
注意周和蘇的服裝
第二頓飯:(鏡頭一轉,其實已經是過一段時間後的另一頓飯了!) 精妙的蒙太奇:鏡頭一轉,蘇已換了套旗袍!
再看他們對話:
蘇麗珍:今天幹嗎打電話給我的公司?
周慕云:我只是想聽聽你的聲音。
蘇麗珍:你倒挺像我先生的...油腔滑調。
他們的關係似乎已更進一步,而且他們還是在「表演」周太太和陳先生,想知道他們是怎麼走到今天的。
再看下一幕:
(周和蘇在車上)
蘇麗珍:為什麼不打電話給我?
周慕云:怕你不高興嘛。
蘇麗珍:那以後再也不要打給我。
看起來是吃完飯後回家,其實這應該是很多天後的事了。他們的關係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也可能還是在「表演」)。他們又「換」了套衣服(周的眼神是不是越來越讓人感到不安了?)周收到一封他太太從日本寄來的信,周和蘇意識到周太太和陳先生已經一起住在日本了。
蘇麗珍:「你猜他們現在在幹什麼?」
鏡頭一轉
「表演」之二:
「他們現在」正在幹的事。這裡本來有一段床戲,被王家衛剪掉了,只留下這一個鏡頭,剪得好!你可以理解為周和蘇什麼都沒做,這段「表演」沒有「演」成,用蘇麗珍的話說,就是「我們不會跟他們一樣的。」
周慕雲病了一場,病癒之後周與蘇在街上邂逅。周邀蘇一起寫武俠小說。開始寫作前心事重重的周慕雲 。周與蘇合作寫武俠小說,孫太太一家與顧先生一家外出吃飯回來,顧先生大醉,蘇怕引起鄰居閒話,在周家沒敢出門。第二天晚上,她才換上週太太的鞋,假裝從外面回來。於是,蘇麗珍的拖鞋留在了周慕雲家。
先來說一說周慕雲的心理歷程。一開始,他好奇,想知道:「他們是怎麼開始的」,和蘇麗珍也是同病相憐。後來,隨著周太太和陳先生的情況日漸明朗,好奇轉為嫉妒,恨心漸起,他要開始報復了!找不到陳先生,恨屋及烏,他只有向蘇麗珍報復。向女人報復的最好方法是什麼?讓她愛上你,然後把她拋棄。
蘇麗珍走後,周慕雲在家裡抽了一枝煙。這個不被人注意的鏡頭王家衛用了他那種經典的斷斷續續的慢鏡頭,這是有意的。看來看去,周慕雲都是在這裡醞釀了他的「復仇計劃」:征服,然後拋棄。
周的計划得以實施的一個前提是:他也感覺到蘇麗珍有點兒開始喜歡他了。這從前面的周生病時蘇給他煮了芝麻糊這段可以看出來。就算周不一定知道蘇是有意的,但從病後與蘇邂逅時蘇的反應,周應該能感覺到點什麼。
周的計劃很簡單:借寫小說之名,在外面租間房,並繼續邀蘇一起寫作,為兩人在一起創造更方便的環境。只可惜,蘇麗珍沒有接受他的提議。看一看他們對話:
蘇麗珍:幹嗎無緣無故請我吃飯?
周慕云:今天收了稿費,你的那份又不肯要,只好請你吃飯。
蘇麗珍:其實關我什麼事?我只是在旁邊打打邊鼓而已。
周慕云:過一陣我可能會多寫一家報紙...今天有人打電話來約稿。
蘇麗珍:是嗎?那麼急,你應付的了嗎?
周慕云:所以想找個地方。
蘇麗珍:幹什嗎?
周慕云:寫東西啊.以後你過來方便一點,雖然我們之間沒有什麼,但我不想別人誤會,你...你覺得怎麼樣?
蘇麗珍:何必要浪費錢呢?其實全都是你自己寫的,何必多此一舉呢?
「何必多此一舉呢?」蘇麗珍沒跨出這一步。
周的計劃落空了。 計劃落空後的周慕雲在露出短暫的失落表情(上)後,很陰沉地望著蘇麗珍的背影(下)。
周慕雲需要補救他的計劃,他的補救計劃也很簡單:玩失蹤。因為他相信,蘇麗珍是希望跟他在一起的,只是她沒有勇氣這樣做,她需要被「推動」一下。所以周索性躲起來,這樣反而能讓蘇麗珍主動來找他。於是,周慕雲在他的新住所「躲」了起來。先在窗前看了一下,然後冷笑!
周慕云「失蹤」幾天了,蘇打電話到周的單位,周的同事也不知道他在哪裡,蘇很焦急。終於,周給蘇打了個電話:
蘇麗珍:「餵...你在哪裡啊?」
蘇麗珍很焦急地趕往周的新住所。而這時在新住所裡的周慕雲呢?沉著臉站在窗前。聽見蘇按的門鈴聲後,低下頭笑了。看不出來是冷笑還是苦笑,我想兩者都有吧。冷笑是因為計劃成功,苦笑是因為也許他現在就有些猶豫了:「這樣的報復有必要嗎?」他是不是也發覺了在他心底其實藏著對蘇麗珍的另一種感情?
與周見面(被張叔平或王家衛剪掉了)後,蘇從周的房間裡出來:
蘇麗珍:我明天再來看你。
周慕云:不用了,我休息一會就好。
蘇麗珍:沒關係,就一會嘛,我給你買點吃的,你想吃什麼?
周慕云:隨便。
蘇麗珍:那好,我走了,你早點休息。
周慕云:回去打個電話給我...你不用說話,響三下就好。
蘇麗珍:...好。
周慕云:...我沒有想到你會來。
蘇麗珍:...我們不會跟他們一樣的...明天見。
蘇麗珍說:「我們不會跟他們一樣的。」
但是……
本要離開的蘇麗珍在走廊盡頭停住了,停了很久。鏡頭一轉(又是典型的張氏蒙太奇):
在周慕雲的新住所里,周慕雲站在窗前,還是帶著那種陰沉的眼神。而他身後,蘇麗珍正在寫作。雖然蘇麗珍說「我們不會跟他們一樣的」,但是,事實正好相反,她還是留了下來,幫周寫小說。周的補救計劃成功了,蘇麗珍落入周的「圈套」。此時蘇麗珍可以說是沉浸在幸福中,殊不知周慕雲是在報復她,她對周慕雲的愛多一分,周勝算的把握就多了一分,她天真的就像是個孩子。而此時的周慕雲呢?寫著寫著,偷偷瞥了蘇一眼。還是這種眼神!
在周的新居,兩人想像對方是自己的配偶,模仿張先生從日本回來後的情景進行對話。
蘇麗珍:你老老實實告訴我...你外面是不是有個女人了?
周慕云:你有毛病啊...誰跟你說的?
蘇麗珍:別管是誰,你外面是不是有個女人?
周慕云:...沒有。
蘇麗珍:你不要再撒謊了,你看著我...你看著我...我問你外面是不是有了女人了?
周慕云:是啊...
(蘇輕拂了周的臉一下)
周慕云:...你是怎麼回事啊?他已經在你面前承認外面有個女人了,你還打這麼輕?
蘇麗珍:我沒想過他會這麼回答...我不知道該怎麼辦。
周慕云:再來一次吧。
(兩人再次來過)
蘇麗珍:你老老實實告訴我...你外面是不是有個女人了?
周慕云:你有毛病啊...誰跟你說的?
蘇麗珍:別管誰說,你是不是有女人了?
周慕云:...沒有。
蘇麗珍:不要騙我,你告訴我,你外面是不是有女人了!
周慕云:是啊...
(蘇凝視周片刻,默然)
周慕云:你沒事吧?
蘇麗珍:我沒想到原來會這麼傷心。(伏在周肩上哭泣)
周慕云:試試而已,又不是真的...就算是真的他也不會承認...沒事的,別這樣。
(蘇仍舊在周肩上哭泣)
「我沒想到原來會這麼傷心。」——這其實是為最後一次「表演」作鋪墊的。
蘇麗珍經常很晚回家,這被房東孫太太看在眼裡,她被孫太太數落了一頓。於是蘇打電話給周。
蘇麗珍:我想我這一陣子都不會過來了。
周慕云:為什麼?
蘇麗珍:昨天晚上回來,讓孫太太損了幾句。
周慕云:她說什麼?
蘇麗珍:不想提了...我們最近還是少見面吧。
就這樣,周慕雲本進行得很順利的計劃因為孫太太的干擾而遭到重大挫折。不能見周慕雲,蘇麗珍在家裡心事重重。而這時的周慕雲,看他的表情要破釜沉舟了!計劃不能再受挫了,周慕雲要使出「殺手鐧」了。周打電話到蘇的單位找她,蘇沒有回電話。大雨傾盆,周遇見避雨的蘇。
蘇麗珍:...你找過我?
周慕云:還以為你同事忘了告訴你...本來想找你買張船票的。
蘇麗珍:你要到外地去嗎?
周慕云:阿炳寄了很多信過來,說他那邊缺人手,要我過去幫他。
蘇麗珍:打算去多久?
周慕云:不知道,去了再說吧。
蘇麗珍:怎麼會突然間想去新加坡了呢?
周慕云:換個環境...省得聽那麼多閒言閒語。
蘇麗珍:...我們自己知道沒什麼不就行了?
周慕云:本來我也這麼想,所以不怕別人說什麼...我相信自己不會跟他們一樣的......可是原來我會...我知道你不會離開你先生...我想走開。
蘇麗珍:我沒想過你真的會喜歡我。
對話中,周慕雲的眼神一直飄忽不定,不敢直視蘇麗珍,心虛得很;而蘇麗珍對周要走的消息顯得不知所措。本來是她自己害怕閒言閒語而不敢見周,當聽到周要走的消息後卻勸周「我們自己知道沒什麼不就行了」。
「我沒想過你真的會喜歡我。」正好相反,沒想到會真的喜歡上對方的正是蘇麗珍自己。她還是天真的像個小孩子一樣蒙在鼓裡。
對話繼續:
周慕云:我也沒想過...以前我只是想知道他們是怎麼開始的,現在我知道了...很多事情不知不覺就來了...我還以為自己沒什麼...但是我開始擔心你先生什麼時候回來...最好是別回來...我知道我這麼想不對...你能不能幫我個忙?(周慕雲這句話說的恰恰是蘇麗珍的心事,「很多事情不知不覺就來了...我還以為自己沒什麼...但是我開始擔心你太太什麼時候回來...」)
蘇麗珍:什麼?
周慕云:我想有個心理準備。
蘇麗珍:......
於是,他們又開始「表演」,他們「表演」是當陳先生從日本回來,他們被迫分手時的情景。周慕雲說的「我想有個心理準備」的意思就是說他想現在就體會一下當陳先生回來,他們被迫分手的心情。而他的真正目的,並不是讓自己,而是讓蘇麗珍提前體會失去自己的心情!讓蘇麗珍體會到失去自己的巨大痛苦,這樣讓她徹底地愛上自己,這就是周慕雲的「殺手鐧」!
「表演」之三:
蘇麗珍:你可不可以以後不要再找我了?
周慕云:你先生回來了?
蘇麗珍:是...我是不是很沒用?
周慕云:也不是......那我以後不找你了...好好守著你先生。
在「表演」時,周慕雲的眼神仍是很心虛。
「虛擬」分手
「虛擬」分手後失魂落魄的蘇麗珍。周的目的得逞了。無疑,蘇已深深體會到那份分手後的痛苦。
鏡頭一轉:
「表演」結束,周慕雲回來了,蘇麗珍在周懷裡痛哭。
上回表演時,蘇麗珍說「我沒想到原來會這麼傷心。」而這次,她無疑要傷心得多。她已體會到,失去周慕雲也許是她最承受不起的事。而周慕雲,雖然他在安慰蘇:「別這樣...別傻了,說說而已...不要哭了...這又不是真的...」而他的表情,計劃成功的快感和一種莫名的失落還有隱約的不安一起出現在他的臉上。不知道在他的心裡,哪一種感情更多呢?他是不是有些良心不安?他是不是也忽然意識到自己也已經愛上蘇麗珍了?畢竟他們曾經同病相憐,畢竟蘇麗珍這麼愛他。
(在回去的車上)
蘇麗珍:今天晚上我不想回家了...
她把頭靠在周的肩上,周有些猶豫地握起蘇的手,幸福感又回到她的臉上。她徹底愛上週慕雲了,周的計劃只差最後一步。如果這時候將蘇麗珍拋棄,那對她的打擊無疑是最大的。至少有99%的觀眾在看到這個畫面時都把目光集中在蘇麗珍身上,而沒有留意周慕雲的表情。他的臉越發陰沉了,他後悔了嗎?
(在周的家中)
電台:陳美儀點給好朋友權仔和雯雯,祝蜜運成功,又點給同屋的張太太收聽,祝她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有一位在日本公幹的陳先生點這首歌給他的太太欣賞,祝她生日快樂,工作順利。
現在請大家一起欣賞,周璇唱的《花樣的年華》。
這是他們在一起的最後的「花樣年華」。
(蘇的公司...電話鈴響,周慕雲打來的)
周慕云:是我...如果有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一起走?
「如果有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一起走?」這是計劃的最後一步,周慕雲先邀蘇麗珍一起走,然後自己不辭而別,把她拋棄!這時的周慕雲,在自己住所的窗前,先是沉著臉沉思了很久,然後,又笑了。(還是那樣,復仇的快意和失去蘇麗珍的失落交織在他的臉上,讓人分不清這是苦笑還是冷笑。無疑的,周慕雲意識到他自己也愛上蘇麗珍了。但是事已至此,還能挽回嗎?)看了這間充滿回憶的房間最後一眼,轉身離開了。而這時還蒙在鼓裡的蘇麗珍正從家裡趕來,而到了周的住所,才發現這裡已人去樓空,她這才明白自己被無情的拋棄了。
「如果有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一起走?」她默念著周慕雲留給她的最後一句話。
一年後,新加坡
新加坡的這段情節本來十分簡單,但王家衛居然用倒敘來拍這段故事。如果按照正常的順序,這段故事是這樣的:周慕雲已在新加坡的星洲日報當編輯。而已離婚的蘇麗珍來到新加坡,悄悄「潛」進周慕雲在新加坡的家,抽了一隻煙,在上面留下自己的唇印,然後,給周慕雲打去一個無言的電話, 臨走時,她帶走了一年前留在周慕雲家裡的那雙拖鞋。這是不是對周慕雲的一個小小的「報復」呢?這雙拖鞋被周慕雲作為蘇留給他唯一紀念品帶到了新加坡。我想,就從這雙拖鞋,蘇也應該能感到周對她的感情決不僅僅是仇恨。
也許單憑這雙拖鞋,蘇麗珍就已原諒周慕雲了。
周回到家裡,他發現拖鞋不見了,然後發現了那截留著唇印的菸蒂,他知道蘇來過,那個電話是在她在他家裡打的。
(而王家衛士這樣拍的:先是周找東西?,發現菸蒂,讓大家看的一頭霧水,然後再按順序拍這段故事。)
四年後,香港
周慕雲回到故居,與已為人母的蘇麗珍擦肩而過。
那個時代已過去,屬於那個時代的一切都不存在了。
同年,柬埔寨吳哥窟
周慕雲向一根柱子上的洞裡傾訴著自己的秘密。他的秘密是什麼?我想無非是對多年前那場復仇的懺悔和對蘇麗珍的真實感情吧。(注意周慕雲在傾訴秘密時的僧人背影)
那些消逝了的歲月,彷彿隔著一塊積著灰塵的玻璃,看的到,抓不著。
他一直在懷念著過去的一切,如果他能衝破那塊積著灰塵的玻璃,他會走回早已消逝的歲月。
終於解析完《花樣年華》的故事了。也許在上面你看到的《花樣年華》已經變得面目全非了。但它不是一部關於復仇的懸念片,這仍是一部愛情片,它表現的重點仍是人物之間的感情糾葛,也不難體會到這個復仇計劃的矛盾與無奈。只是從中選取了一些片斷來著重描述,一些淺顯的片斷和一些愛情戲這裡略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