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聖血--Santa Sangre

圣血/HolyBlood/圣血

7.5 / 23,493人    123分鐘 | 120分鐘 (cut version)

導演: 亞歷山卓尤杜洛斯基
編劇: 亞歷山卓尤杜洛斯基 Roberto Leoni
演員: Claudio Argento Axel Jodorowsky Blanca Guerra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登丹油俠

2013-06-07 02:43:06

聖血的迷戀——破除偶像崇拜,信仰唯一真神


  「豆瓣——影視——恐怖——評分排名」第一位赫然在列的是《聖血》[Santa sangre (1989)],於是我滿懷好奇地去搜了這部片子。也許是由於片子比較老或是比較生僻的原因,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個資源,683M,解析度極差,而且還沒有字幕,但我還是好奇地看了下去。然而兩個小時過後,我很慶幸自己當初好奇地看了下去。
  
  影片開始時,馬戲團、侏儒、飛刀、走鋼絲等元素就為片子奠定了一種怪誕的色彩,而隨後主角母親所信奉的邪神「斷臂少女」的出現,通紅的「聖血」池,更是讓影片顯得荒誕不經。這些怪誕的元素本身就對觀眾很有吸引力,即便是在開頭階段對劇情一頭霧水的情況下,光是看馬戲團的雜技、魔術表演也很讓人過癮了。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劇情的起伏,影片貫穿著一種飄渺虛幻的音樂旋律,充滿了超現實主義的韻味。
  
  應該說影片的劇情還是很容易看懂的,在這裡就不贅述。個人認為影片主要探討的還是「父權」、「母權」、「宗教信仰」和「自我意識」的關係。在馬戲團長大的主角從小就深受父母親的耳濡目染,所以在逃出精神病院之後,他的各種行為都難逃父母的陰影。喜歡找胸大臀圓的女子做「情人」,模仿父親玩飛刀遊戲,顯然是父親形象的作用。成為想像出來的母親的雙手,為母親做任何事情,因為母親的嫉妒和佔有慾而不惜殺害一個個新結交的「情人」,顯然是對母親的過度依賴和迷戀,正是所謂的「俄狄甫斯情結」。潛藏在主角潛意識中的「父母」,尤其是「母親」,為何能實現對主角思想和行為的絕對控制,這都可以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中找到答案。
  
  影片最後啞女的出現,用愛喚醒了主角的自我意識,頭腦中的「自我」和「母親」激烈地廝打纏鬥,在掙紮一番之後終於用匕首刺穿了想像的「母親」,大聲高呼「get out of my life」,走出了潛意識中「母親」的陰影。在燒燬了異端偶像,同意識中的小丑、侏儒等告別之後,主角最終獲得了「自我」。而這個「自我」,不是別的,正是耶穌基督,因為耶和華是唯一真神,耶穌基督是耶和華的獨子,「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影片中有這樣一個情結,躺在床上的主角被兒時的噩夢驚醒,身旁的「母親」呵斥道:「你別想通過噩夢來贖罪!」這大概是隱喻了唯有對基督的信仰才能贖罪。在基督教的教義中,耶穌基督是救世主,他並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偶像,而是屬靈的基督徒內心中的「自我」。與其說主角最終獲得了「自我」,不如說是真正地認識了神。影片最後出現的是《舊約·詩篇》中的一段:「I stretch out my hands to thee: my soul thirsts for thee like a parched land...Teach me the way I should go, for to thee I life up my soul.(Psalms, 143.6.8)」,這正是「向基督伸出雙手,接受引領」的告誡。所以,就像影片開頭推倒供奉「斷臂少女」的教堂那樣,破除偶像崇拜,信仰唯一真神,大概就是這部影片的主題。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