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DieKlavier

2013-06-09 08:26:46

對待歷史的態度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讀過一段關於莎士比亞的<尤里烏斯凱撒>的評論,大意是:Casius在密謀刺殺凱撒的集會上提到,凱撒患有癲癇,有一次游泳的時候幾乎淹死,被救上來之後不停地顫抖。他說這件事的目的是告訴同謀者,凱撒不過是個凡人,不該被當作神一樣看待,可是對於觀眾來說,會因此而同情凱撒,並且更欽佩他,因為他以凡人的力量成就了這麼偉大的事業。
我看過<帝國的毀滅>之後突然想起了這段話,片中多次出現希特勒顫抖的手,毫無疑問在有意識地想喚起觀眾的同情。而他的暴躁脾氣以及拒絕接受現實並沒有讓我討厭這個人----無法接受失敗對於這麼驕傲的人來說不是自然的嗎?莎翁筆下的李爾王的脾氣可不比他好到哪去,而麥克白則是同樣拒絕承認失敗。
麥克白當然是個暴君,但是莎士比亞寫他的目的顯然不是為了批評篡權。<帝國的毀滅>並非沒有態度的電影,它對戈培爾則是明確的批評,對醫生和蒙克是明確的讚揚,對於希特勒的塑造則無疑具有悲劇英雄的色彩。全片表現了許多政治正確的反戰主體,唯獨在希特勒一點上跨過了道德範疇,不再是唯唯諾諾的懺悔,而開始把這個具有強大意志力的人放在遙遠的,無偏見的歷史中考慮。就像我們回觀中國曆史上皇帝們對異族的屠殺,人道主義的信奉者可能真的會努力回憶血腥味,但是這是徒勞的,因為「歷史」的天性就是忽略無名者的死,而重視突出人物對人類進程的塑造。猶太人知道,如果你對著人群大吼,快來關注我的痛苦啊,大家很快就會厭煩,於是他們拍了許多好電影,但這只能在電影的歷史上留下一筆,斯皮爾博格和辛德勒——依舊是大人物,不是嗎。
總有一天,人們會忘了無名的猶太人,而記住一個人如何喚起一國之力對抗歐洲,最後失敗的故事。
歷史的遺忘無關種族,而關於無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