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消失的子彈--The Bullet Vanishes

消失的子弹/奇案风云之消失的子弹/TheBulletVanishes

6.5 / 2,264人    USA:108分鐘

導演: 羅志良
編劇: 羅志良
演員: 謝霆鋒 劉青雲 楊冪 井柏然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olon

2013-06-13 08:20:22

21世紀的我們如何思想?《消失的子彈》影評(2013年2月5日)


21世紀的我們如何思想?《消失的子彈》影評(2013年2月5日)
 
影片資訊:《消失的子彈》,劉青雲、謝霆鋒主演,羅志良導演,爾冬陞監製,2012年8月上映。
2012年,似乎也是春節前後,我決心評論一下電影《投名狀》,一年過去了,我遲遲沒有動筆。主要是因為,我覺得,這部電影的編劇很真誠,反映的主題太殘酷,我暫時有些不好意思寫出來。而《消失的子彈》,編劇就不敢面對現實,不敢真誠了。為什麼這麼說?
(一)故事梗概
先從這部電影的故事說起。故事的背景設定在民國時期的一家兵工廠。工廠老闆發覺,有一批子彈消失了,於是懷疑到一個女工。而這位女工堅決不承認。於是,工廠老闆,發明了一種「天意制裁」:他給手槍僅僅裝上一顆子彈,朝自己開槍了,他自己沒事,然後把槍交給那位女工,讓她也照做,結果,這位女工中槍了。工廠老闆,就這樣了結了此案。
然而,可怕的,事情遠遠沒有平息,這家兵工廠接二連三地死人,似乎是那位女工的冤魂在實施報復,工廠工人們,惶惶不可終日,意圖罷工等等,把事情鬧大了,驚動了當地社會,包括警察局。於是,兩位警官被派去調查,這就是劉青雲和謝霆鋒的角色。劉青雲是推理高手,而謝霆鋒是快槍手、神槍手。在他們的聯合調查之下,事情的真相逐漸浮現了出來,原來是兵工廠老闆和警察局局長狼狽為奸,做下的惡事。
劉青雲和謝霆鋒,通過激戰,把相關事情都擺平了。由於立功顯赫,謝霆鋒晉陞為警察局局長。就在這時,最為可怕的事情發生了,善於推理的劉青雲覺察出,謝霆鋒才是兵工廠連環殺人案的真正策劃者。他們兩位直面對方時,謝霆鋒說,你總是在人死了以後,才去抓兇手,人已經死了,抓到兇手又有什麼用!我當了警察局長,就可以盡力減少死人,比事後抓兇手要好得多。劉青雲說,可是,你害死那麼多人,和那些壞人又有什麼區別!爭辯無果,劉青雲槍指謝霆鋒,謝霆鋒說,你要知道,我是第一快槍手!突然,啪的一聲,謝霆鋒中彈倒地。不是劉青雲,而是謝霆鋒自己開的槍。
(二)編劇的心思
編劇好可愛啊,在編劇的安排下,謝霆鋒悔過了,意識到了自己的惡,選擇自殺,結束衝突。這其中的意味就深了:在編劇看來,即使是想做好事,也不能以做惡事為手段。這就牽涉到幾千年來的一直糾纏不清的倫理疑難:善良目的,可以有邪惡的手段嗎?或者稍加修改,一個做過惡事的人,有資格懲治惡人嗎?
這些問題始終困擾著我們。我們始終覺得,做好事,要有好的手段。我們始終覺得,一個做過惡事的人,沒有資格去懲治別的惡人。就這樣,我們頑固地堅守著幾千年來的人類道德,不能前進一步。無數的文獻,熱衷於批判傑出人物的污點:瞧,他們也不過如此嘛,並不是完美的!就在同時,無數的文獻,致力於美化所謂的傑出人物:看,他們是完美的,他們有資格懲治壞人!可是極其糟糕的事情也就同時發生了,由於我們發現了傑出人物的污點,所以我們失去了領路人、導師,我們覺得,一切入都是不完美的,一切入都不值得做我們的導師,於是我們困惑了,我們迷路了,我們停滯不前了。由於我們堅信只有完美的人,才有資格懲治惡人,所以無數的粉飾、資訊封鎖,也就應運而生了,這無非是想塑造一個完美的高大形象!可其實,大家都在私底下,偷笑,當然,大家在公開場合,也會逢場作戲。但是,大家內心的偷笑,主導了一切。
一切偉大的東西,都統統凋零了。而毒藥卻是唯一的:不過如此嘛,懷疑,嘲笑。並且是有調查研究、科學根據的,這個才是一切毒藥中最毒的。
(三)節制與貪婪
試想一下,倘若《消失的子彈》的結局改成這樣:劉青雲扮演的角色開槍自盡了,而謝霆鋒扮演的角色,繼續履行期警察局局長的職務,字幕上寫幾行字:此後,當地黑社會逐漸肅清,社會治安逐漸變好。為了照顧藝術的悲劇色彩,再寫這麼幾行字:十年後,局長死於槍殺。經查,是黑社會報復。如此等等。這樣是不是好一些呢?
這種安排可能更切合現實。我相信,各行各業的人,都有一定的敬業精神,都幹過盡職盡責的事情。我同時也相信,各行各業的人,都可能會有錯誤:貪污、搞異性,等等。大家都是人,人是脆弱的,都會犯錯誤。但是,這並不能說明,大家都是一樣的,都不過如此爾爾,誰也別笑話誰,誰也沒資格懲治、管理誰。有公德的人,在現實中,不是沒污點、不是沒錯誤,而是有節制。舉例說吧,張居正當內閣首輔,去世後,遭到清算,可是查證下來,有金銀幾十萬兩(此處數字不確切),遠遠不及嚴嵩。倘若僅以是否貪腐而論,認為,張居正與嚴嵩之間沒什麼區別。那麼,人應該如何做官,那就十分困難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