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萬箭穿心--Feng shui

万箭穿心/风水/FengShui

7.7 / 676人    120分鐘

導演: 王競
編劇: 吳楠
演員: 顏丙燕 陳剛 焦剛 李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愁城困主葉可涼

2013-06-18 03:33:56

萬箭穿心非是命,十年生死亦酸辛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李寶莉已經死了,從丈夫馬學武跳江的那時起,她為婆婆、為兒子活著。兒子考上大學後與她決裂,她跟建建重新開始生活。她又在這裡新生。
  電影題目雖然是風水堪輿的術語,但鍵人以為用來形容生活的挫折對女主角李寶莉衝擊更為合適。導演說:「影片描寫的是一個典型的武漢女人••••••她在生活中很強勢,但是她輸給了比她更強勢的命運」。影片英文名是「Fengshui」,即「風水」,顯然是想把這一切解釋為命運悲劇:自從李寶莉一家搬進了「萬箭穿心」(穿心煞,房屋格局的一種,十大風水凶煞之一)的新家,夫妻關係、母子關係、婆媳關係就不斷惡化。作為家庭成員,李寶莉顯然是一個失敗的人。本文將就這李寶莉的家庭關係展開討論,嘗試去發現「李寶莉型」女人的典型性、悲劇性,與造成其悲劇的原因。
  李寶莉坐在搬家的輕卡上,丈夫馬學武騎著自行車,帶著孩子走在後面,搬家工人說:「看哈撒,她老公走在後頭,他老婆走在前頭」。這句話預兆了李寶莉的夫妻關係破裂。影片雖然一直強調武漢背景,並且用武漢話進行演繹,但李潑辣直率,強勢暴躁,堅韌不屈的性格,卻具有超出這個環境設定的典型性。因為無論在哪個國家,哪座城市,都有這樣的女人,區別只是她們說著何種語言。
  搬家工人對丈夫馬學武一直遭到李寶莉的壓迫表示同情,馬學武的持續懦弱也說明家中陰盛陽衰的時間已經很長。馬學武提出離婚,對於李寶莉來說是莫大的打擊:不僅是離婚本身,她這樣能將丈夫牢牢把握住的女人,是有控制男人的自信的,馬學武這一著顯得有點挑戰李寶莉「一言堂」的權威。李寶莉在發現馬學武和周芬去賓館遂報了警,這事傳到了廠里,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下了崗,跳入漢江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感性的說,如果馬學武因為李寶莉的強勢而提出離婚,觀眾尚可以將李視作弱勢,但她在發現丈夫通姦後的舉報,卻是在處理婚姻關係時完全錯誤和不必要的手段;觀眾的同情由此轉向馬學武一方,尤其在他下崗、跳江後,這種同情達到了頂峰。無論哪種社會,婚姻中夫妻互相尊重、理解、平等相待是不變的原則,李寶莉卻將婚姻看作佔有,在外人面前不給丈夫留面子,處理危機時的慌亂與不擇手段,把馬學武的懦弱(其實這是來自農村男性娶了城市女性後的自卑心理)看作天經地義,只因為「當初憑我的長相,追我的人排成排,我選了他這個鄉里人他一輩子應該感激我」。可見,她從一開始對婚姻的態度就是錯誤的,這才造就了她的婚姻悲劇。
  而馬學武這一跳,則直接導致了兒子小寶對母親的怨恨,尤其在長大後發現李寶莉和建建同居,以及當年那事是自己母親報的警後,最終,在高考後,小寶提出跟李寶莉斷絕關係,母子關係徹底破裂,不知道是影片處理問題,還是有意為之,在兒子小寶看來,似乎自己父親跟有夫之婦通姦就是正當的,李寶莉喪偶後跟建建同居就是下作的。當然,這也能籠統地說成為青春期的叛逆心理-----實是片中很難想通,又不難想通的一種心理狀態。
  李寶莉是可憐的。丈夫死後她毅然挑起照顧婆婆和兒子的重任,下苦力,做「女扁擔」,肩挑背扛地供兒子上了大學,更是令人敬佩的。「孝道主義」者也許會批判小寶的「白眼狼」行為,但換個角度來看,李寶莉除了生活上的基本保障,又給過小寶什麼?多年以來,對於小寶的關心,僅僅止步於「作業做完了沒有?」這樣缺乏母性與愛的問話,作為母親來說,是失敗的。母親對未成年孩子的關心,除了衣食住行上的基本保證,還有作為家庭成員的愛與問候。李寶莉一味要孩子好好唸書,從不過問小寶的感受,在學校的情況等等一系列青春期少年需要家人關心的問題,對小寶的逐漸變化心理也不去察覺,積水成淵,破裂是遲早的事。
  對於李寶莉這樣的女人來說,生活就像影片末尾建建的那輛舊麵包車,就是「個婊子養的」,但推推還能走。她人生悲劇的絕大部份是自己造成的,但經歷了生活中種種艱辛(人道的說),種種萬箭穿心的痛苦,她依然能堅韌不屈,依然閃耀出萬丈光芒,這是影片最感人的一處,也是最值得我們深思的一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