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阿拉伯的勞倫斯--Lawrence of Arabia

阿拉伯的劳伦斯/沙漠枭雄(港)/阿拉伯的罗伦斯(台)

8.3 / 315,523人    216分鐘 | UK:228分鐘 (director's cut) | UK:187分鐘 (1970 re-release) | UK:210分鐘 (original version) | UK:2

導演: 大衛連
編劇: T.E. Lawrence 羅伯‧波特
演員: 彼得奧圖 亞歷堅尼斯 安東尼昆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elenesun

2013-06-23 13:10:36

『沙漠到底是哪裡吸引你?』『因為沙漠潔淨』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我本不擅寫長評,但因為答應了QM,所以還是湊了這樣一篇。若要探討歷史或者勞倫斯其人,甚至導演掌控、鏡頭運用、宏大場面、恢弘配樂的種種妙處,都早已珠玉在前,不需贅述了。但這電影之所以讓人覺得千迴百轉,尚有一點是因為裡面人人都是聰明人,說話只愛說半句,甚至話也不說到,只有留白,細想特別有趣,所以這裡都是些一家之言,也只從電影設定考慮。

一,勞倫斯
這樣子的人生下來了就是要吃虧的。
從最開始,他的目光便一直落在高處,他的學識更令他只為了那個理想而努力,以致於對自己身邊平凡的日常視而不見;他不僅僅有著令阿拉伯自由的理想,而且有著能夠實現它的絕對信心。於是他帶著這樣的信心去到貝都因人中間,所有人都防備他別有所圖,而他居然沒有,居然真的是一心一意地要為了那崇高的東西豁出性命,達成奇蹟。
他做到了不可能的事,又像帶以色列入出埃及的摩西一樣帶著兩個僕人進埃及……他幾乎變成了他理想的光芒萬丈的化身,不僅阿里認為他能夠寫自己的命簿,連他自己的眼也為其遮蔽。他當然知道政治遊戲的險惡,可是這與他有什麼關係?當他握有阿喀巴,握有貝都因人的愛戴,上級和政客自然會答應他的條件。
可是他並不是他的理想,他自己其實很早就察覺到。他在開羅與阿棱比將軍談他已經致兩個阿拉伯人於死地時,說這令他不安,第一次將軍答『那是自然』,是以為他因有人死去而沮喪,第二次答『就當作是個警示』,是以為他愧疚自責,第三次他卻自己澄清,是因為『我甘之如飴』——那兩樁死亡歸根結底都是因為他掌了別人的生殺大權,而他卻能毫髮無傷。這一半因為權力,另一半滿足了他盲目的信心,『非常危險』,是的,他知道。
於是他繼續,理想的光芒像沙漠的日光一樣耀眼,令他以為只有金子彈能致他於死地,以為敵人看不見他,以為只要他開口,貝都因人會為了他赴湯蹈火,即使人數越來越少也不在話下,直到他信心的根基在德拉被動搖。他終於發現自己是凡人,這認知幾乎使他發瘋,會被傷害的凡人要如何來達成那高不可攀的理想?要怎樣為貝都因人負責?他請求調離,傷痛未癒於是姿態奇怪,卻發現已騎虎難下,不單費薩爾王子已經開始對他防備,更意外得知英法兩國的『協定』,直到阿棱比大量金錢的許諾使他覺得也許尚有一條路可走。
他一邊說『他們裡面最好的人並不是為了錢』,一邊卻收買部隊,甚至要收買阿里,即使阿里仍然相信他沒有變。然而他終究還是變了的,不顧即將攻打大馬士革的重要性,卻為了復仇格殺土耳其軍團,滿身鮮血的勞倫斯再也不『潔淨』了。
攻下大馬士革後的亂像他無力招架,因為他並不懂如何建立一個國家,土耳其傷兵病院則是最後一根稻草,現實的諷刺即使在這裡也沒有放過他。他清楚地看到他理想中的阿拉怕是那樣美妙的一座海市蜃樓,他以為會由他來寫下這命簿,但是誰能對抗命運呢?一切都早已寫就了。

二,費薩爾王子
他知道如何建立國家。他知道在適當的時間說適當的話做適當的事。他甚至懂得借力打力,師夷長技。他不可謂不寬厚,但是當上門報導阿拉伯起義的記者都忽略他各種引以為傲的表現,而只對勞倫斯感興趣的時候,他便知道在必要的時候需要犧牲他。老狐狸們總是相似的,阿棱比幾乎是由於同一原因作的同一個決定,當然他的起因是土耳其人為了捉勞倫斯懸的賞:怎麼,土耳其人覺得英軍的重要人物只有一個麼。
可是正是政治家能夠在談判時將勞倫斯打造出的優勢利用起來,他對水庫寸步不讓呢,就好像阿里和阿烏達都對自己的井寸步不讓,因為沙漠裡的水比黃金更重要。只有清醒地明白現實世界的秩序和規則的費薩爾,才有可能實實在在地建立阿拉伯。

三,阿里
最後說阿里,是因為他的愛是勞倫斯在沙漠中所得到的最寶貴的東西,但勞倫斯並不知道,這實在是暴殄天物。這驕傲的長老異常忠誠,忠於貝都因人的準則和信條,忠於費薩爾王子,當勞倫斯證明了自己別無他圖的理想之後,也忠於他——結果他是唯一忠於勞倫斯的,也許這是因為他是唯一能理解勞倫斯一部份的人。到攻下阿喀巴時,他僅僅是對勞倫斯由衷敬佩而已;到阿拉伯起義的高峰,記者進入沙漠採訪勞倫斯時,那已經轉變成了愛。
他念英國國民教育讀本,並不是為了建立共和國,也不是要當政治家,而是為了更了解勞倫斯一點,可是勞倫斯卻是為了將他教成政治家。勞倫斯認為貝都因人會為了對他的愛戴跟隨他去往任何地方,提出要進德拉時,被所有人駁回,最終卻是阿里陪他進的城,也是阿里將他帶回來。當勞倫斯心生退意離開他們,從耶路撒冷回來時卻提出以金錢為報酬調用阿裡的部眾後,阿里仍然堅稱勞倫斯並沒有變,僅僅變得謙卑,知道自己是凡人。甚至勞倫斯為了貝都因人掌握大馬士革所作的努力,大概在費薩爾之外,只有阿里感念。但是勞倫斯當然是一貫地忽略身邊的日常,阿里除了在知道以前的勞倫斯再也沒有了,以後再也不能見的時候淚下,確實是沒有什麼能做的了。

所以夢想也好,愛也好,現實分分鐘動動手指就能將個人壓得粉碎。雖然正是人因為理想成就了偉大,只是能這樣不斷吃虧的人,下次不知何時能生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