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三眼貓餅

2013-06-23 19:01:20

We're not laying pipe.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這也許是我看了這麼多電影,最震撼我心的一次,也許是因為我,正好是一個學生。
       從一開始學生們的入學典禮似乎就可以斷定,Walton絕對不是一間"好學校",它嚴肅得,就像是老古董。但這只是我們從現代人的角度去考慮的,在當時,它的確是一間好學校,因為它每年培養出來的學生,有75%到了Ivy League,這是驚人的教學質量,所以它是一間傳統意義上的好學校:著力培養出具有進入任何一間名校的能力的學生,教給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並且讓所有學生都走向"成功的"人生。不必說,這樣的學校一定是沉悶的、令人窒息的,正如它的四大支柱一樣:傳統、榮譽、紀律、卓越,這樣具有鎖鏈氣息的條文,永遠都困不住一群17十七歲少年的心:嘲弄、恐怖、頹廢、排泄。似乎在他們進入學校的那一刻起,命運就註定了他們不會就像每一屆的Walton畢業生一般平平凡凡、庸庸碌碌。
       Mr.Keating是怎樣進入教室的?他吹著口哨,信步悠閒地走進了教室,又溜了出去,才回頭叫學生們跟上去。他帶學生們到校史室參觀,可是他是怎樣帶領學生參觀的?他對學生說了兩句話:carpe diem, seize the day。也許他會是一個不一樣的老師,他的這兩句話,似乎對安德生有很深的觸動,下課之後,安德生在宿舍的床上寫下seize the day。開始講課的時候,他叫同學們翻開課本讀課本的"教條主義"出來,甚至在黑板上寫了板書,可是這樣就是Mr.Keating嗎?不,假如Mr.Keating是個這樣的老師,這部電影根本沒必要拍攝。前言都還沒有說完,Mr.Keating馬上就否定了他的板書,他說,我們不是修水管的,甚至叫同學們都撕下了課本的前言部份。這,才是Mr.Keating。當另一位老師走過的時候,學生們因為有Mr.Keating的撐腰,終於在古板的老師面前吐氣揚眉了一番。回頭一想,我們是不是也曾有過這樣的時候?再怎麼窒息的環境也禁不住青春的心。
       學生們在圖書館裡找到了Mr.Keating的畢業手冊,發現了"死亡詩社"這一社團,便成了這部電影真正開始的地方——學生們決定找到當年的那個山洞,恢復死亡詩社。此時,Overstreet已經深深地陷入了對Chris的愛慕中,他在死亡詩社裡表達對Chris的愛慕,促成了日後打電話、去party、去學校找Chris,最終和Chris去看Neil的演出。在打電話的時候,Overstreet說,她在想我。這足以滿足青春期驛動的心——我於吾之所愛有一絲一毫的地位。是Mr.Keating的鼓勵,是Mr.Keating的那句carpe diem, 才令Overstreet鼓起勇氣去為Chris寫詩,去勇敢地追求愛情。
       Neil是一個喜歡戲劇的學生。他在入學那天,他的父親已經警告他不許再浪費時間去參加課外活動,可是在看到莎翁《仲夏夜之夢》的演出預告的時候,他毅然決定去參加演出,室友安德生告誡他要聽父親的話,Neil之後找了藉口推搪過去。在Neil成功成為表演的主角帕克的時候,安德生對於Neil要偽造父親的同意信這一行為感到不滿,可是欲言又止。最終,事情還是暴露了,Neil的父親到Neil的宿舍罵了他一頓,當晚Neil找Mr.Keating傾訴,老師告訴他要對父親表達自己對戲劇的愛。之後Mr.Keating也就這一事件問過在課室裡自習的Neil,Neil信誓旦旦地說父親雖然不高興,但是還是同意了,而且這幾天父親要出差,不會看到他的演出。可是後來,父親卻在表演的時候出現了,不知道是父親騙了Neil,還是Neil騙了Mr.Keating。當晚Neil就被父親帶回家去,即使Neil的演出很出色,很有天賦,父親還是將Neil教訓了一頓,要他到更加嚴格的學校去學習,將來要考上哈佛,做一個醫生。當晚,Neil儀式性地自殺了,留下了驚惶失措的父母。到了這裡,真的不免要發問,有多少孩子活在了父母的期望當中,有多少夢想死在了父母手裡?父母的確是出於愛才對我們才分關心,可是孩子到底是要的是怎樣的教育方式?詩父母這樣教導孩子安於生活,還是Mr.Keating那種j引導孩子自由思考的教育方式。這是對教育制度發出的最撕心裂肺的拷問,Neil的死亡並不是一個特例,有多少孩子因此而死亡。
       安德生,看起來就是膽小羸弱的學生,他的哥哥是Walton的出色學生之一,他也許就是曾經經歷高壓教育的學生。他最初甚至不敢讀詩,在死亡詩社裡他只是會議記錄者,可是在Mr.Keating的幫助下,隨著畫面移動速度的不斷加快,安德生在閉上眼中寫出了詩,令整個班級都為他而震撼——真理,是多麼可望不可即的存在。安德生又是一個很懦弱的男生,他不斷地奉勸Neil要服從父親,但是卻又是安德生在聽到Neil的死亡的時候,在雪地裡死後出了真相:是Neil的父親殺死Neil的,Neil的父親給Neil戴上了枷鎖,使Neil不能帶著夢想飛翔,才最終導致了Neil的死亡這一悲劇事件的發生。在整個死亡詩社被暴露之後,鏡頭對準了安德生,在父母的苦心哀求中,安德生是搖擺不定的,但當安德生看見了各位詩社成員的簽名,只能無奈的簽下了自己的名字。後來,Mr.Keating被解僱,學生們再一次被老古董門統治,甚至多年不教書的校長也執起了英語課的教鞭,教育學生們要信賴"權威"。似乎故事就要這麼充滿遺憾的結束。但是最後Mr.Keating要離開的時候,安德生做出了一個學生最勇敢的事情——在權威面前挑戰權威。他是第一個站上桌子上面的,因為Mr.Keating曾經叫他們站到桌子上,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
       在我的眼裡,《死亡詩社》這部電影是對教育制度的一次控訴。Neil是傳統教育制度的犧牲品,用悲劇來對傳統教育制度發出了悲壯的質問;Overstreet是Mr.Keating開放式教育的成品,用喜劇來對開放式教育表示了贊同;而安德生介乎於兩者之間,他的名字叫蛻變,他從膽小的學生,最後衝破了權威,他是成長的最好印證。而告密的卡梅隆,則是阻礙開放式教育的抱殘守缺的頑固分子。
       從劇本結構來看,這部電影是典型的商業劇本,一切線索都依足劇本構造法按部就班,有伏筆,有情節點1、2、3,但是這樣「固化」的劇本並沒有影響觀影者觀影感受,反而為劇本所要表達的衝破藩籬的內容留下了廣闊的空間,在固有的框架中注入新鮮的血液,這就是為什麼一切學生寫作文、劇本製作從業者都要在最初學會寫作的框架,因為框架是骨骼,但是在骨骼上建立的肢體是可以變化無窮的,正如人有高矮肥瘦。撕書部份,應該是劇本的情節點1,從撕書之後,學生們開始感受到什麼是自由,什麼是開放;Neil的自殺,是本劇本的情節點2,Neil用自我的死亡發出了對傳統教育制度最強有力的控訴;而學生們在Mr.Keating離開的時候站在桌子上,是劇本的情節點3,從這一刻開始,學生們的生命已經得到了真正刻骨銘心的改變,即使他們將要重新接受傳統教育的束縛,但是開放自由、把握生命的思想早已在他們的心中萌芽。
       現在的中國教育也正面臨著這樣的問題:是放手讓孩子自由,還是每一步都引著孩子前進。在省級的重點中學讀書,雖然的確是有實行素質教育,但是我們的音樂課美術課和電腦課都在高二這一年結了課,可是這些課程,難道就不重要嗎?我很慶幸遇到了一個無與倫比的美術老師,他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甚至在我眼裡,他是一個思想家,也許比我們學校任何一位老師在藝術上的修養都要高。他在最後一節課的時候,告訴我們「什麼是藝術」。也許在我們生命中永遠不會以藝術為生,但是藝術會改變我們的一生,藝術的接觸並不是為了它能為你創造多少財富,而是藝術在你腦海中留下了多少精神財富。他說在我們這群學生裡面,將來我們到了中年會留在腦海中的思緒,就只剩下哲學、藝術和宗教。我想這也許就是上不上重點中學的差別之處了,在普通的中學,高一之後就不會有這樣的課程,甚至從一開始就沒有這樣的課程,就算有也不一定會遇上這樣的因為討厭大學教育制度而去做中學老師的美術老師。他說的話,就像Mr.Keating對學生說的話一樣,也許學生們以後還是從事父母期望的職業,還是按照父母的安排一步一步走向未來,但是Mr.Keating已經在他們心中留下了自由的種子,他們已經成為了會思考的人,而不是會執行的機器了。這就是開放式教育與傳統教育的差異。在今天我們無法避免要在傳統教育下度過青春,還要面對高考,但是Mr.Keating也告訴學生們要在適當的時候妥協,短暫的妥協並不是懦弱,而是為了將來可以走的更遠。
在今天我們無法避免要在傳統教育下度過青春,還要面對高考,但是Mr.Keating也告訴學生們要在適當的時候妥協,短暫的妥協並不是懦弱,而是為了將來可以走的更遠。 我們不是為了做水管工而學習,為做水管工而學習是生活,而學習藝術,學習自由,是生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