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逆光飛翔--Touch of the Light

逆光飞翔/

7.4 / 826人    110分鐘

導演: 張榮吉
編劇: 李念修
演員: 張榕容 黃裕翔 李烈 懷秋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文森特張

2013-06-26 00:37:19

本影評來自作家張冠仁《逆光飛翔》對內地電影的啟發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自從賈樟柯說了:「拍電影是我接近自由的方式。」這個句式很快成了個套用性很強的金句。
《逆光飛翔》的劇情很簡單一點都不復雜,概括就是「青春期的自我表達突破」:男一號是一個盲人,而彈鋼琴是他接近自由的方式,女一號是家境原因被迫在奶茶店送外賣的姑娘,跳舞是她接近自由的方式。於是在愛情作用之下,他們兩個都跨越了原先重重的障礙,努力接近自由了。對盲童來說,彈琴是逆襲,而對於奶茶妹來說,跳舞更是奢侈。而在這個淺層次阻力之下,還有一個深層次的阻力,盲童如何坦然接受自己盲人的身份;奶茶妹對於自己內心不自信,因此她無自尊地愛跳舞社社長,儘管明知他是一個爛人。
在青春勵志片中,這種熱血特質的劇情有天然符合觀眾預期的營銷功效。而作為「人體奇觀」的舞蹈來說,這是天然適合電影表現的藝術門類,它們出現在電影中的頻率大大高於畫家、雕塑家、作家等其他職業。我記憶中就有《舞出我精彩》,《名揚四海》,《街舞少年》等等。拍一個作家戰勝自我困境的外化動作怎麼拍比較合適?難不成讓他拿著原子筆滿屋子跑吧?不過,科恩兄弟早年的《巴頓芬克》在這方面做了有意思的嘗試。
既然標題開宗明義就表明了是一個草根光明地逆襲的故事,於是台灣導演張榮吉在光影上做了關於逆光拍攝的嘗試,比如當女主角看到心目中的偶像翩翩起舞的時候,那一束逆光處理非常漂亮,攝影角度上儘量採取仰角拍攝,有陽光漏進鏡頭。這是所有華彩段落的處理,就好像1961年的《蒂凡尼的早餐》中,導演布萊克愛德華茲為了避免鏡頭裡暴露出奧黛麗赫本的蒼老,於是將所有關於她的鏡頭都加了柔光鏡的效果一樣。
除了逆光處理之外,每當男女主人公陷入低谷的時候。在攝影方面,導演也同樣有獨到的設計,採用黑夜中比正常曝光度略低一檔的拍攝方式。此外大光圈淺景深的拍法讓觀眾不覺得小清新都難。除了攝影之外,本片還有一個關注點:劇本根據黃裕翔本人真實經歷改編,而電影中扮演這個角色的正是黃本人。
其實豆瓣開始瀰散的「小清新」讓人厭倦讓人吐槽的原因不在於清新二字,而在於之前定型的「小」字。而當這種內在缺乏紮實根基的風格大批量襲來的時候,很容易就透支了觀眾對它的好感度。
這本來是一個慢慢悠然敘說的青春期成長電影,但是排在熱火朝天的中國內地院線檔期上映,就好像一場要求來賓體面著裝的高檔舞會,當你穿著淑女裙慢條斯理地走出來,卻發現你身邊的其他女孩早有準備虎視眈眈,不是比基尼就是深V開胸晚禮服。
出品人王家衛覺得心裡委屈,專門出面寫了一封信要求影院多加場次。但其實這部電影的成本壓力並不大,首先從內容來看,它脫胎於導演早年拍攝的偏紀實性的短片《天黑》,根據盲童黃裕翔自身彈琴的經歷和幫助女孩尋找跳舞夢想的故事改編。在劇情上已經有了成功先例。再從資本來說,總投資數量比較小,3000萬台幣折合下來等於750萬人民幣,根據「文化部長」龍應台的訪談,台北市和台中市給了本片總計400萬台幣的拍攝補助,另外還有拍攝過程中的取景便利和幫助。台灣本土票房也不錯,總計5000萬台幣,分帳回本應該在2000萬台幣左右,再加上香港和海外版權代理的銷售。一部青春片的盈利也不算太糟糕。
何況作為勵志片來說,本片也缺乏真正在內地大賣的核心要素:就是當下性和本土性。影片結尾比較冷靜,熱血是需要的,但是現實還是殘酷的,女孩輸了,男孩也沒一步登天,不過沒關係,繼續努力就好了。這一貼成功學的清涼劑很適合當下容易心理失衡的中國青年們。
所以,其實本片或者這一批台灣電影真正的啟示在於,在市場化浪潮席捲而來的今天,內地政府究竟應該扶植什麼樣的電影?是歌功頌德獻禮片,還是能平衡藝術性和所謂正能量的電影?是給功成名就的老電影人繼續錦上添花還是讓觀眾心裡持續添堵?怎麼更好地給那些電影新鮮血液們一次進入院線的機會。讓更多的青年人通過電影來接近公開表達的自由,而不是小規模放映的自娛自樂。這才是在語境下討論中國電影工業《逆光飛翔》的真正意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