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超人:鋼鐵英雄--Man of Steel

超人钢铁之躯/超人钢铁英雄(港/台)/

7.1 / 812,319人    143分鐘

導演: 查克史奈德
編劇: 大衛葛爾 克里斯多福諾蘭
演員: 亨利卡維爾 艾美亞當斯 羅素克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椿杪居

2013-06-26 02:11:12

神話敘事與寫實美學


   (超人有什麼好劇透的)
   忘記這是超人系列的第幾次重啟了,只記得這是第三部引進中國扎克施耐德電影。
 施耐德自《300》以來的諸多大作為他贏得了視覺系導演的名號,這個名號細想一下頗覺駢冗,電影本是視覺藝術,用影像語言構建敘事,對改編文本進行呈現和解讀,是所有電影導演的當行本職。因此可能有難以視覺化的作品,但絕對沒有「非視覺系」導演。扎克施奈德的視覺導演名聲,其實來自於他一次次將無法視解的作品搬上螢幕的勇氣和野心。不論是極端風格化的法蘭克米勒漫畫《300》,還是被譽為改編毒藥、位列二十世紀美國百大的漫畫小說《守望者》,扎克施奈德都是在忠誠於文本核心的基礎上,用強大想像力對其進行影像重構,讓觀者產生「 見其所聞,察其所想」的通感快感。某種程度上說,扎氏電影最大看點,就是在螢幕上目睹他如何耗盡天才物力且不計成敗的對經典作品進行影像解讀的悲壯表演。
 電影翻拍和文學的翻譯很像,如春上春樹所說,是有時效限制的。永恆的經典總是需要流行的翻譯。超人系列的定期重啟是對超人電影的價值更新,也是對經典漫畫的老生常談。
 經典畢竟難譯,對經典文本的重新解讀則既吃功夫又不討巧,即使成功了也有被譏為「影像搬運工」的危險,實在比「偉大的作者型導演」差到不知道哪裡去了。但提起「作者型導演」代表人物諾神,只要看看他的《失眠》、《黑暗騎士崛起》的糟糕程度就該知道,翻拍改編是比原創作品難得多的工作。人猿高高拋起的旋轉的 骨頭,是改編作品對原著的一次成功解讀,也是阿瑟克拉克即使重寫一遍太空漫遊劇本也難以創造的神來影像。
  說這些是因為聽到了有關《鋼鐵之軀》翻拍無新意的抱怨。電影以視聽語言為基本敘事手段,新意很大程度上也是源自影像風格的重新確立。三池崇史翻拍《切 腹》,原劇本設定幾乎不動分毫,只在場景構圖畫面色彩下功夫,就已經新意盎然得「追不上神作的影子」,像近年的金庸神劇一樣外科手術式的翻新,其實已經超出了翻拍的限度。
   《鋼鐵之軀》對視覺風格求變的意圖很明顯。施耐德為了讓一部本質是希臘半神故事的DC漫畫電影能夠兼容冷峻寫實風格用盡了解術(據說是為了與黑暗騎士風格對接的需要),例如大篇幅的進行社會風情描寫,引入《阿甘》式的「邊緣人融入社會」副主題、電影敘事儘量向人物傳記體靠攏,用頑童身披床單等隱喻鏡頭減弱超人戰服不入時的滑稽感,當然還有膾炙人口的紅內褲消失事件,扎克施耐德甚至首次在自己的電影中放棄了引以為傲的招牌慢鏡。常規動作片裡旨在表現的搏擊的身姿與招式之美在《鋼鐵之軀》里也消失了,取而帶之的是對野蠻、迅捷的人體運動物理細節的豐富捕捉。絢爛的音爆和風阻聲、迅速拉焦和搖晃鏡頭,賽車電影般的觀感,的確成功的賦予了諸神之戰以寫實主義美感,給堪薩斯人的兒子在水上行走神蹟做了影像見證。以致於全片最佳動作橋段,我認為是超人首次試飛的那場獨角戲。
   倒是扎克施奈德另一個極容易被忽略的影像標誌依然被保留了——細節特寫鏡頭還在被誇張的使用。
   對英雄神話進行寫實主義改編的最大障礙,是對超人母星氪星的描寫部份。喬斯偉登的《復聯》在創作初期,曾明確反對雷神托爾的加入,原因是害怕雷神故事中神 域和地球「兩個世界」的設定會撕裂電影的內在邏輯和美學風格。神力操縱的戰錘如和科學原理的史塔克戰甲如何並肩戰鬥?觀者又怎能將塵土飛揚的西部市鎮和金 碧輝煌的天上宮闕兼容進一部電影裡?氪星雖然不比神域,至少在維度上與地球同一,分享著一個字宙真理,但域外文明生生滅滅的強劇情,足以對辛苦構建的寫實 主義美學風格造成致命破壞。對此問題,最安全的手段是虛化描寫,如前作《超人歸來》。然而《鋼鐵之軀》作為重啟系列的首部曲,在結構上承擔著成長故事的功 能,如果放棄對「天上的一端」的正面描寫,風格雖然會更加完整,但這個半神神話故事的神話端又會坍塌。無計奈扎克施奈德只好採取了最危險和最辛苦的方法。
  毀滅氪星雖然不是《鋼鐵之軀》改編最成功的段落,但閃光點很多,多得甚至有些令人起敬。
  氪星故事始於超人母親分娩時痛嘶的畫外音,超人母親和助產的拉塞爾克勞依次入畫,這裡遵循的是就是英雄神話的敘事習慣。然而電影在此玩了個大花招,因為照例「英雄的降生」會是一個神話的首章,通常也是此英雄展現首個奇蹟的時候,對痛苦分娩的直白描寫雖然有利於觀者情感的代入,但距離感的減小也會造成副作用,即英雄「神性」遭減損,電影為了擺平兩端,用大篇幅介紹了氪星的整套生育制度。在這個施行了基因改造和機器生育的文明中,人類胚胎皆從科技樹上誕生,既然超人的自然分娩成了異數,英雄誕生的神蹟就在反襯中產生了。
   這套技術基本實現了對人的先天發育和後天發展的全控制,根據工作需求而專業對口的造小人兒也不再是難事。氪星的中央計劃者們就這樣通過對個體命運的強干預,徹底否定了人類自主選擇的合理性,建立了決定論的文明秩序。被打上先天的社會角色烙印的人,對成長選擇權被剝奪的事實會心安理得的接受,成為自由意志的早產兒,隨著成長逐漸異化為聽話賣力的人型工具也就順理成章了。
   另一個與此類似的設定是太空劇《太空堡壘卡拉狄加》中的賽昂文明,賽昂人將自己設計為7個可以量產製造和無限復活的人物模板,每個模板從性格到特長都進行預先設定,整個文明施行1號賽昂領導下的共和制。一個文明以複製而非繁衍的方式延續,人作為社會動物就只剩下了產品屬性。然而隨著賽昂復活生產技術被破壞,賽昂人的自我複製被迫停止,死亡有了真正的意義,每個賽昂都成了獨一無二的存在。產品屬性的意外消失,甚至使三個型號的賽昂型號奇蹟般的萌生了自由意志。
   以後是超人之父飛過城市的俯瞰鏡頭,御獸飛行來自希臘神話系統,是氪星乃諸神之國的暗喻。氪星文明偏愛建造無用的高塔則另有所指。電子人向超人展示氪星歷史的橋段,智能水銀繪製了教學幻燈片,大型紀念性浮雕般的構圖,昂頭闊步的軍旗手、動作一致伸臂指路的男女青年等等造型明顯是借鑑自蘇聯美學。這些是《鋼鐵之軀》對氪星社會形態特徵的鮮明提示,也就是說,在神話系統之上,《鋼鐵之軀》又在地球與剋星之間又建立了新的價值觀層面的對立。
  在這種中央計劃主導下的人才育成模式中,佐德將軍是被設定成軍官的,議會諸長老自然也是被設定為統治者的,佐德的臨危立斷不計手段叛變殺人,長老死到臨頭 仍然質問佐德「誰給了你殺人的權力?」「不願雙手沾血而流放叛國者」皆是社會角色支配下的思維考量。然而自然分娩的超人卻是違規生產,是」中央計劃外懷孕 「,一個沒有主人的提線木偶、被設定為科學家的父親追求「選擇的權力」的產物。因此超人自誕生之先就被迫獲得了一個黑身份,用神話敘事來解釋這一概念,就 是「氪星神的私生子」.。
  人生來無從選擇的事情就是命運。在敘事層面,氪星的人工干預實際是神捉弄凡人命運的神話變體。影片在此引出了所有英雄神話的母題「英雄對命運的不屈反抗」,身份認同問題也被拋出,同時埋下了佐德與超人之戰的動機。在價值觀層面這是雅典模式與斯巴達模式孰優孰劣的紛爭,在故事結尾,「中央計劃外受孕」和「自主選擇人生」的神的私生子,為了保護躲在廢墟裡的一家三口,被逼無奈的擰斷了前老鄉、職業軍人佐德「的脖子。三口之家象徵什麼自不必說:「被逼無奈」是超人的命運。 老鄉佐德死在了象徵人類文明的博物館,一種文明的存在方式死去了,超人以倒戈氪星的方式解決了身份認同問題,這種倒戈其實是對以人類文明為代表的自由意志的肯定。
   有新聞說《鋼鐵之軀》上映前曾在美國教會廣泛試映,甚至有人把超人降落的農場附會成伯利恆的馬槽,不是說救世主不能有身份認同危機,但超人的確不是救世主,是半神。半神的使命不是拯救世人,而是與命相爭,做自己的主人。超人的結局是選擇做了記者,成為人類一員。與超人身份認同危機相似的是《守望者》中的曼哈頓博士,曼哈頓博士一夜封神,是實打實的救世主,他擔起了結束冷戰的大任,結局卻是與世結怨,無奈的自我放逐了。
   氪星人的服裝造型很耐尋味,有工業感和朋克趣味。超人胸前的S型族徽,據父親說是像徵「建立一個擁有選擇權的文明」的希望。希望,即英雄「需要完成的任務」,佐德脫下盔甲後,裡面露出同樣款式的連體襯衣(但我沒看見徽章,大家都看見了),如此超人的戰服便被賦予了「卸甲歸田之衣」的意味。
   在整個氪星段落結束時,母親為臨別的少年超人送上祝福,」他會是人類的神「,這點明了超人的半神身份。「漂泊的太空搖籃」是聖經傳統,其實也來自英雄神話傳統。《鋼鐵之軀》用兩組對抗讓氪星與地球的二元世界得以建立,避免了《雷神》中神域與真實世界的對照失措。在敘事層面是天庭與半神之間的對抗,在價值觀層面則是自由人對決定論者的勝利。
   不能說氪星段落完全無損於影片的寫實主義美學,但扎克施奈德的確有效的避免了《鋼鐵之軀》成為像《雷神》《復聯》一樣的悲劇——因兩個宇宙真理的不兼容導致影片內在的邏輯破碎。當驚奇漫畫以鋼鐵人為代表開始走雅皮道路時,蝙蝠俠和超人,一個肋下受傷死於兩名匪徒之間,一個坐著搖籃漂流到地球上岸,正義聯盟將是兩位神之子的會盟,半神對救世主,價值觀的衝突比諸《鋼鐵之軀》只增無減,令人不禁會有惡意的期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