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地球過後--After Earth

重返地球/地球过后(台)/末日年(港)

4.8 / 209,374人    100分鐘

導演: 奈沙馬蘭
編劇: 奈沙馬蘭 蓋瑞威塔
演員: 威爾史密斯 杰登史密斯 蘇菲歐克妮多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飛去飛來

2013-07-14 05:10:14

材料仿生學的未來


就在我寫這幾個文字的時候,IBM和INTEL實驗室的超級電腦正在瘋狂計算下一代高介電材料的構成份子式。沛納海的工廠里正在高溫製造鋯氧化物(ZrO2)合成陶瓷的外殼鍍層。法拉利工廠的工人,正在用模具製造碳纖維車殼。
以往的科幻總是致力於發現一種特殊材料,有時候會在元素週期表上找一種特殊元素,附加極多的魔幻特性,或者用一種特別奇幻的技術,比如光速推進器、電漿軌道炮、全息物體遠距離傳送,把我們嚇得目瞪口呆。
可是。
------------------------------------------華麗的分割線
如果智子已經鎖死了我們向亞原子層次的探索呢?
我們僅可以利用和操作的,那就只有分子化學鍵了。分子化學鍵能做些什麼?沒有四力合一的宇宙真理,我們能把科技推進到什麼程度?不要迷信週期表的後面會有奇蹟出現,原子量特別大的元素之所以少,是壽命太短。踏實一點,還是讓我們看看排列組合的力量吧。
正式開始看片中,那些實在的,完全可能在未來一百年內出現的科技力量。
大小史密斯乘坐的飛船,我們看到大量類似動物骨骼的支撐骨架,這架飛船有著一個粗糙金屬外殼,但是有一個類似動物骨骼的內骨架。在墜毀之後,我們看到了大量折斷的骨架,內部都是纖維狀的斷面。我不得不說,這很有可能是近未來的飛船骨架模式。
我們的骨骼,包括同為脊椎動物的鳥類,都比同重的單一金屬更能承重,更耐彎折。因為骨骼中有大量纖維狀的組織成份,蛋白質組織和礦物質混合在一起,既有足夠的硬度,又有足夠的抗彎強度,還有韌性。鈣、磷、碳、氧等主要元素,組合出與本來特性完全不同的材料特質。
這架飛船的結構非常合理,沒有一點超出目前科技常識的結構。圓盤型的主倉,環繞一圈的座位和走道,駕駛室內配備透明顯示器(注意,之前小史密斯去軍官處接受未升職為遊騎兵的辦公室,顯示器是很普通的不透明顯示器。)地圖顯示器是針狀的密集排列實體顯示,艙壁大量使用柔軟有韌性而且輕便的織物,關閉艙門的是軟性薄膜,我隱隱看到的是這個劇組聘用了多位生物學家、物理學家、材料學專家,給出了一個非常合理的科幻條件下的星際飛船。那個皮革質地的貼身背包、艙壁內都是軟質的儲物格。我不得不讚嘆此片的科技顧問,這才是近未來的宇宙飛船。以往兩種設計,或者滿船艙都是閃閃發光的儀器儀表,到處都是金屬門和玻璃窗,或者乾淨簡潔得如同洗過一般乾淨,都不符合近300年科技所能達到的高度。前者是過去的科技高度,後者是掌握了更深層科技的高度,我們目前正在向此片中的船艙類型邁進。
片中墜毀的飛船,特別是尾部給了一個全景,可以看到除了堅硬的外殼,其餘的內部基本上都是仿生學材料,細軟的織物,生物膜一般的薄膜,細部充滿纖維結構的支撐件。無不昭示著材料力學向仿生前進的方向。
為什麼真皮纖維、多孔結構等等仿生材料會有如此大的魔力,其實說白了就是生物工廠的精細度要遠高於我們目前的製造業,前者是分子結構層次的精工細作,我們尚且沒有完全掌握原理,但是已經初探門徑。對於比生物工廠還精細的原子、亞原子層次的操作,我們連門都沒有確切知道在哪裡,因為分子層次還不涉及量子現象,我們在沒有摸清楚量於世界與宏觀世界的統一性之前,是沒法對原子以下級別進行製造類操作的。
最後探討倆個簡單問題:捕殺人類的怪獸真的沒必要在電磁波各個波段有視覺功能嗎?這真的很不方便也。在人類有各種強大仿生學武器的階段,難道弄個遠紅外探測功能的步槍,很困難嗎?在可以自己生成蟲洞的科技階段,竟然探測不到大片隕石?
總結,本片情節合格,感情副線非常精彩,小有科技bug,但是無傷大雅。最強大的是各種細節設定,感謝各位科技顧問的辛勤工作,也為我們的未來科技展示了一條發展之路,至少我們在亞原子級別實現全控制操作之前,也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材料仿生學的未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