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在路上

2013-07-24 07:02:23

理想的嬌艷,現實的瑣碎


在南昌的時候,其實稍微看了一小段《林肯》,本以為想《最後的武士》那樣的史詩大片,結果發現一直在進行各種絮絮叨叨,磨磨唧唧的對白。
在去往襄陽的途中,要經過武昌站。這自然勾起了些許思緒。從南昌到武昌,從八一到到武昌,革命之於曾經我的我們,是一個相當時髦的事兒,儘管事後看起來很多事情並不偉大,也不崇高。但畢竟在歷史的關鍵節點上,扳了岔道口。所以,對後來人來說,也不僅僅是感慨和唏噓了。
 思緒至此,難免要應個景,我也自然想把《林肯》看完。
     這個片子通過很多看起來瑣事的事情,在交代故事的歷史背景,也交代了林肯的個人性格。
我個人其實對早期的美國有極大的好感,那是一個充滿陽光的國度,這從他們的國歌《星條旗永不落》就聽得出來。而不像法國,《馬賽曲》充滿了對壓迫的反抗,對自由的謳歌,也有很多怨憤;而小日本的國歌,敢情就是島國幽靈的哀怨。
這部電影,讓我們思緒回歸我們人性本來的現實和無奈。當然,真正的理想主義者,都是現實主義者,反而卻不盡然。
解放黑奴的歷史意義無用多說,為了這麼一個目標,美帝的先賢們為了國會的幾張選票,磨破了嘴皮子,用盡了手段。當看到最後以兩票的優勢獲得修正案的通過時,我當時哭了。在火車上,旁邊坐了一個剛剛和我辯論被我頂回去的哥們,我好怕他看到,只能看著窗外,讓電影暫停。
電影通過林肯的妻子近乎癲狂的憂傷,來體現林肯內心中那些逝去親人的痛。他也想發洩,也想傾訴。但是他是女人的丈夫,是孩子的父親,是美國的總統,很多事情等著他去做,他不能垮,不能消沉。作為民選,被各種力量制衡的領導人,又必須時刻保持克制。在自己的想法難以推進的時候,他也開始發飆,當然也僅限於黨內的親信們面前。
自由的花,單靠廣場上的熱血去澆灌是不行的,需要眾人,需要謀略,需要手段,當然更需要理想。
每當我覺得工作無聊或者沒有意義的時候,我總是想,或許我的人生可以有另一個選擇,那就是扛著自由的旗幟,走向血淋淋的絞肉機。或許世人健忘,但我相信,總有人會為了我的所作所為灑下熱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