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克里斯汀貝爾之黑暗時刻--The Machinist

机械师/迷魂杀阵/克里斯汀贝尔之黑暗时刻

7.6 / 420,774人    101分鐘

導演: 布雷安德森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珍妮佛傑森李 艾坦娜桑琪絲吉洪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Nolan_

2013-07-25 19:35:26

[搏擊俱樂部]+[記憶碎片]+[穆赫蘭道],卻並不失色


       當那戲劇性的一幕出現時,我第一個念想就是[搏擊俱樂部]和[記憶碎片]。自我的心魔加失憶,多麼好的題材,看起來雖然有些壓抑但種種線索與故事發展絕對會挑撥起你的神經。不過這裡面我還找到第三部電影的影子[穆赫蘭道]。看似不著邊際,一個是夢境一個是幻想,但在之中都浮現著對現實的映射,從而所到達主人公心中最理想的狀態。很顯然的,基本都體現在細節上。

    貫穿著的灰暗色調就不說了,只能說導演實在是個不嫌麻煩的傢伙。和很多懸疑片一樣,把結尾放在開頭;又用到了電影中萬能的神器:鏡子或玻璃,使觀眾達到一種窺視的狀態。片頭還有一個很容易誤導的細節,在Trevor用漂白粉洗手時,鏡頭下移,焦距對到了放在桌上的手電上。我第一反應就是Trevor殺人滅口。

    Bale的敬業精神就不說了,那真是"If you were any thinner,you wouldn"t exist."。這句台詞因為出現了兩次,似乎也有雙重含義,可理解為「如果你再冷淡點,別人都不會覺得有你這個人了」,以及每天回家路上繞道來機場盯著咖啡看,只有一個Whore為伴,一年沒睡覺等,道出了他的孤獨落寞。

    角色人物已經填滿血肉了,接下來就是伏筆與進展。在更衣室時,那個壯黑佬對Trevor說過"You used to be alright";機場那個只停留在1:30:01和1:30:02的鐘;看到點菸器後Ivan的出現;到最後Miller的工傷。此時Trevor的記憶逐漸清晰起來。

    同樣是用點菸嘴點菸,差點出了車禍;在十字路口中央又看到了那座塔;在第26分鐘,此時鏡頭漸漸淡出,銜接到Marie的臉,對應的即是Marie最後奔跑的畫面。就在這之後Trevor與Marie的談話中提到,「在其他餐館就不會有逃走的衝動」「等真實身份暴露時有人就會來追我」,間接反映出了他的內疚。而後面一句"A little guilty goes a long way"尤為突出。之後還提到的"Not knowing it would be the one...Seems unfair",等等都是他把Marie想像成服務員後對她的訴苦,希望能得到她的理解,對自己犯得過錯有一個暫時的詮釋。

    在他發現那輛車是他自己的之前,心裡一直在對現實做著有意識和逃避和推卸責任。上面說的他想獲得Marie的諒解,消除自己的愧疚;對那個詞"Tucker"的猜想則想把身份替換;帶Nicolas去Route666(對應車禍時他車上掛的牌子Route66)玩時,他潛意識中不想面對以前的現實(在這個遊戲中就有很多反映,比如在墳前送花的女人,上吊的那人樹旁掛著"Guilty",突然衝出來的打籃球的小男孩),於是本能地想去"Road to Salvation";加上Nicolas是因為癲癇而死,也意在此;機器故障,卻認為的Miller的報復(Miller開了個玩笑說他來工廠就是專門為此事而來的被Trevor誤解)。這眾多情節之中又有幾個伏筆,Trevor到Marie家時(實際就是他家),抱起的那個玻璃大腕和角落的木偶(後來搬家的時候都有給特寫);以及冰箱裡漫出來的血(這裡肯定大家都被耍了)。

    之後的情節暗中推進了救贖的進度。本來只是想知道Ivan的住址,卻不巧算是對自我過失的一個贖罪(撞他的是一個母親帶著小孩,正好角色顛倒)。此後順理成章,被告知車為己有,發現機場的吧檯服務員並非Marie,跟Stevie鬧翻吵架,跟蹤綁架Nicolas的Ivan(浴盆中並沒有屍體),殺死Ivan(毯子裡空無一物)。此時回到開頭,"Who are you"這問句在Trevor面對鏡子顫抖著重複著"I know who you are"中得到了答覆,埋藏著的記憶漸漸浮出水面。

    導演能把現實與幻想剝離的如此遙不可及,又在縫隙中處處埋下伏筆,不這樣又如何能把Trevor的內疚與負罪感表達得淋漓盡致。縱然有很多元素與那三部經典相符,但卻不愧成為第四個。

    順便吐槽一下,這片名跟內容沒有半點關係,如果排除「機械師」象徵著社會底層不被人注意和乏味枯燥生活的可能性的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