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缺席的男人--The Man Who Wasn't There [2001]

缺席的人/绿帽离奇勒索(港)/找错凶手杀错人

7.5 / 115,078人    116分鐘 | Spain:118分鐘


演員: 史提夫賈騰柏格 導演: 喬柯恩
編劇: 喬柯恩 伊森柯恩
演員: 比利鮑伯松頓 法蘭西絲麥多曼 Adam Alexi-Mall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明鑫

2013-07-29 03:09:04

喧譁、巫言,當我在偷情的時候其實愛你


現在,每天,可以看見新的事件在發生。比如城管打人,然後群情激奮一邊倒地指責某一方;當事人如果死了是女兒站出來陳冤;又改口供,謝謝政府……
這好像已經成了中國式突發事件的模板。在一個不能相信獨立司法、警察與政府的社會裡,在不能辨認誰是真的、不能確定誰在發言的網路中,我們只好乖乖做一名看客、不發言。
不發言。不論是出於厭倦、聰明、堅持,還是反應慢、事不關己任爾東西南北風,K就坐在那裡,抽一根煙堵住嘴、看所有人講話。
可是,他真的沉默嗎?這部影片裡,所有人都在高喊,用盡聲音及其他。科恩兄弟即使換了黑白色,人物還是一樣。肥到一直飆汗、黑紗幪面眼睛瞪圓、或者圓滑詭笑到虛偽、俊俏端然至於邪惡。可是好像《巴頓芬克》裡肥佬的宣言「你沒有聽我講話」,這些喧譁都被洗掉了,K才是最強有力的敘述者。
我稱之為「巫言」。一個誰也不相信,沒有理想、情慾、道德判斷,老婆出軌不心痛不羞愧,只是詐取一萬美元(還是碰巧),到死了也不恐懼,這樣的人,在低語。
他沒有說喜不喜歡你,你對還是錯,他沒有想殺你,只是看著你,敘述。
無論其他人在說什麼?其他理髮師神經質地講話,律師口裡的原理、事實、虛幻……到後來都被過濾。K搶佔了一切。
後來,不說話的人總是佔優勢,好像不說謝霆鋒的王菲對比說還愛王菲的謝霆鋒。

「每一個人都不知通往何處,我們只是在迷宮裡旋轉,遇到轉角轉彎,A或B沒什麼道理(當然後來賈伯斯會說沒有什麼是浪費的,換句話說就好像民國小說里所批判的女人說一切都是註定)。不過是飛碟臨時一回眸,吸引不是指引,了你。」
這是這部電影大致的主旨。概括出來不好玩,而且主人公也說了大半。可是有意思的是,科恩兄弟聰明的是,這段話在律師嘴裡說過。
「世界沒有絕對的真理,一切都是測不準的。你所見到的醜惡事實其實只是一段段極其自然人性的合成,事實本質只是虛妄、迷亂。」
如果我一直這麼寫下去你會覺得恐怖。首席胖子理髮師在法庭上打了K一拳,問:「你到底是怎麼樣的人?」可記得之前他去辦抵押貸款時自我安慰說:「這些人其實和我們一樣,翹著二郎腿。」或者你又可以想起律師也對陪審團說過:「這個人不是什麼罪犯,他是和我們一樣的人。」
深入一點:丈夫在自以為是地精神出軌,他愛上了彈鋼琴的純潔姑娘(當然他並不懂鋼琴,每一個姑娘十八歲看起來都純潔)(畫外音,當然,我也不太懂鋼琴);妻子呢?她或許也是以同樣的理由出軌。
後來,純潔的女孩為你口交,妻子卻自殺了。只有需要希望的人才自殺(所以最後你被人殺死,你早已失掉了一切)。

這部電影吸引我的,與其說是現實到底是什麼?有沒有一以貫之的命運存在?不如說是,誰才是敘述者?還是,所有說話的不說話的,出軌的沒出軌的,最後不過只是固守在自己世界的可憐蟲而已。
這也是科恩兄弟一直深入的主題。《巴頓·芬克》即是著力於此,一個沒有素材拼命尋找的人一直可以忽視真正的素材——生活。直到生活燃燒。
那一部戲與這一部可以視作同一個事實的兩面。芬克是作家,掌握著話語權。他以為自己在看畫,最後畫卻真實顯現在生活中。這一部反過來,巫言取代了喧譁。可是即使如此,即使這一次你沉默、你觀察、一言不發,生活依舊被忽略,走入不可知,走入註定地恐怖。

如果一直站在這裡,不去開拓,你怎麼能怨懟生活的寬廣與未知。你這缺席的人啊!

記這部電影的最後一句話:也許多麗絲也在那裡,也許我可以告訴她,這一切,世間難以形容的一切。

如果把這篇文章看完了,反過去看開頭可能會說:死的人與打死人的人不過是一樣的人。我沒辦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