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搜索--Caught in the Web

搜索/CaughtintheWeb

6.5 / 1,157人    117分鐘

導演: 陳凱歌
演員: 趙又廷 高圓圓 姚晨 王學圻 陳紅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陸么么

2013-07-30 04:20:06

重心不在「搜索」以及女性想像的膨脹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1、重心不在「搜索」——影片主題的不確定
在現今的網路時代,網路的隱蔽性和開放性成為人們肆意宣洩個人意志的窗口,資訊的不對稱極容易以正義的名義煽動群眾的憤怒,對當事人造成極大傷害的網路暴力事件屢見不鮮。「人肉搜索」這個早在幾年前就已成為熱門話題的題材,無疑是吸引大眾眼球、使得電影叫座的賣點;陳凱歌在影片宣傳時甚至說高圓圓飾演的葉藍秋既是舒淇也是郭美美,都是被網路公器傷害的個體。但批判網路暴力或許是小說原作《網逝》的主題,卻並不是電影《搜索》的重心內容。
從電影的題目來看,《搜索》原定名為「人肉搜索」,英文譯名為「Caught in the Web」,明確地表明想表達的主題為網路暴力問題。但是影片中一系列細節可以看出拍攝結果與意圖的偏離。
電影中電視台實習記者楊佳琪錄下了不讓座的視訊,記者陳若兮將之推上「今日事件」欄目並聯絡各大網站的朋友幫忙推廣,欄目組安排學者專家討論這個事件並且採訪主人公中學班主任要求從她的道德品行來批判,同時拒絕播出主人公葉藍秋第二天錄製的聲淚俱下的道歉視訊……可以說葉藍秋從不讓座事件被曝光到後來輿論鋪天蓋地的口誅筆伐,都來自於電視台和網路媒體的運作,是電視台操控並牽引了輿論的走向。此外,視訊中戴著墨鏡、隱蔽性很高的葉藍秋從真實身份浮出水面到被爆料為「小三」,均非來源於自媒體的民間網路搜索,而是葉藍秋本人的同事唐小華以及上司夫人莫小渝的報復性曝光。所以所謂的「人肉搜索」以及「caught in the web」根本不成立。
這樣看來最後的女主人公之死也變得極為可疑。按小說的意圖來看,記者陳若兮利用媒體話語權逼死了葉藍秋,被認為是害死葉藍秋的兇手而反過來被人肉搜索、網路通緝,最後同樣不得不自殺,也就是講述網路暴力傷害的致命性。在電影中,陳若兮之死的情節被砍去,因為在陳凱歌看來這是一種「重複」。但是電影中的葉藍秋真的是被網路暴力逼死的嗎?她最後選擇自殺,是迫於網路上和現實中眾人的輿論壓力,還是因為陷於與上司沈流舒的緋聞,或是愛上相識七天的被雇用者楊守誠而不得,抑或是對自己已患癌症的現實的恐懼?影片中提到葉藍秋在城市中沒有什麼熟人,在遇到身患絕症這樣的重大人生變故也找不到一個可以敞開心扉的人。她一直獨自抵抗著來自自身以及外界紛繁複雜的巨大壓力。電影結尾時她的遺書中說:「我一直在掙扎,終於明白,與其在恐懼中等待死亡,不如直接面對。」這表明了癌症才是葉藍秋自殺的根本原因。
假如沒有身患絕症這一設定,葉藍秋之死也許會顯得更純粹、對網路暴力的批判力度更強。而癌症雖然可以讓劇情看似更順理成章地發展,卻也讓葉藍秋的處境變得更為曖昧。無論是原著還是電影,都有一個因為葉藍秋身患絕症所以更值得同情的內在邏輯。但反過來想,如果不讓座的不是這樣一個風華絕代、清高孤傲的美女,是否還會引起輿論這樣大的關注;如果葉藍秋並沒絕症,只是單純的不想讓座,最後被人肉搜索逼死了,是否就不值得同情。
在不痛不癢的網路暴力批判之外,《搜索》似乎還想更廣泛地探討現實社會存在的一系列弊病。如陳若兮與楊守誠蝸居著為買房而奮鬥,楊守誠因為誠實而丟了工作背了債款,陳若兮的新聞理想與個人私情的矛盾,空床闊太太莫小渝面臨著家庭冷暴力的痛苦……圍繞一個事件幾條主線同時展開,電影被稱為都市浮世繪似乎更加合適。這似乎是因為陳凱歌身為作者型導演,希望借用「人肉搜索」題材的話題引起關注,但不滿足於僅僅講清楚一個簡單的題旨,於是在表現網路暴力和展現社會現實中搖擺不定。
電影《搜索》將對網路暴力的批判削弱後,呈現出了一種主題不確定的局面。我們或許可以將其看成對中國電影審查制度的無奈適應,但也必須承認其中創作者的主觀選擇以及無意識投射的因素佔了更大比重。在當下中國,生活節奏極快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日漸疏離,人們普遍生活在缺乏安全感、孤立隔絕的狀態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疼痛和悲傷。個人經驗無法融入當下碎片化的大歷史中,於是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展示當下中國所真實發生的一切便失去了可能。而選擇一個較小的切入點,避而不談其他社會問題,也會因脫離現實基礎而成為空中樓閣般的想像性存在。無論如何,都會面臨身份模糊、主題不定的問題,這是當下現實社會題材電影所面臨的必然困境,也是電影市場中現實題材影片匱乏的重要原因。

2、女性想像的膨脹
陳凱歌拍攝《搜索》看似是遇到了一個好的藍本的偶然,實則為一種必然——遠離現實題材作品已久,陳凱歌本人以及中國影壇都渴望現實的回歸。從拍板接下原作《網逝》的改編拍攝,到擔任編劇與合作者唐大年反覆討論改編問題,再到具體劇本寫作時操刀每一句台詞的設定,陳凱歌都親力親為,花了大量心血,他在採訪中將《搜索》的準備過程比作「十月懷胎」並不為過。
那麼,這部投入陳凱歌大量精力以及承載他現實主義題材野心的電影便可視作他對現實世界的看法以及個人精神嚮往的投射。
正如陳凱歌在影片宣傳中說的這部電影改變他一貫「重男輕女」的風格、第一次將焦點對準了女性,《搜索》確實成功塑造了五位身份不同、各具特色的女性角色,陳紅甚至形容這部電影為關於女性成長和尊嚴的電影。以其中最主要的三個角色葉藍秋、陳若兮以及莫小渝為例,我們似乎可以看到陳凱歌的男性視角中所看到的女性的形象以及她們身上所寄寓的女性想像。這或許是男性主體關於性別認同的無意識,同時也是現實題材電影必須面對的性別設置問題。
相較於小說原著中亦正亦邪的妖女形象,電影中由高圓圓飾演的葉藍秋簡直被塑造成了一個全民女神。她的性格氣質與她美麗的名字相契合,清冷孤傲、純潔美麗,充滿了神秘的色彩。小說中狐媚妖嬈、能讓所有男人愛上的風韻在電影中被替換成為脆弱敏感、我見猶憐的氣質,影片中的造型也下了極大功夫——或寶藍套裙、墨鏡紅唇以及黑色大捲髮,如同重慶森林裡的林青霞;或貝雷帽、卡其色毛衣與螺紋包臀長裙的八十年代復古裝扮;或僅一件純白的吊帶連衣長裙,宛若清水出芙蓉。高圓圓在採訪中提到,在試了不下三十套衣服、始終找不到「不讓座」中拒人千裡的感覺的造型時,陳凱歌親自為她畫了紅唇,冷艷孤傲的氣質立現。陳凱歌甚至還在首映禮上無比自信地表示「是男人都會愛上葉藍秋」。可以說,電影中的葉藍秋是男性主體對於仙女、女神般存在的女性形象的想像,是慾望的對象。值得一提的是,戲裡的楊守誠與葉藍秋愛上了彼此,他們的扮演者趙又廷、高圓圓在戲外也墜入愛河。
記者陳若兮則是陳凱歌坦言最欣賞的一個角色。她是楊守誠的女友,為買房而努力工作,是典型職業女性的形象,精明幹練、勇敢堅強,有著極強的理想主義和新聞責任感。該角色的扮演者姚晨,亦是一個被稱為「部落格女王」、極為關注社會事件和時政新聞的女星。原著中陳若兮因為發現男友與葉藍秋在一起而報一己之私,利用職權大肆污衊葉藍秋的橋段,被壓縮到影片後半部份寫了一篇污衊性的稿件,但幾乎沒有對葉藍秋本人造成困擾。她的行為也被解釋為「我做了我所能做的一切,還是沒法兒讓我愛的人愛我」。影片最後,陳若兮在失業和失戀的雙重打擊下,努力打起精神重新開始新生活,並在楊守誠坦誠愛上了葉藍秋後豁達地對他說「是愛情就沒有什麼對不起」。相較於葉藍秋,陳若兮是一個更接地氣的理想女性,對於男性而言是一個工作上和生活上很好的紅顏知己以及婚姻上更生活化的擇偶對象。
而莫小渝的扮演者正是陳凱歌的妻子陳紅,在這個角色上也傾注了陳凱歌極大的偏愛。作為一個闊太太,莫小渝努力保持身材、保養皮膚,精心打扮來吸引丈夫沈流舒的目光。當她意外撞見葉藍秋與沈流舒抱在一起時,出於憤怒對葉藍秋冷嘲熱諷。但是與原著中莫小渝與陳若兮勾結在一起、在網上髮長文爆料葉藍秋的私事以及惡意揣測相比,莫小渝唯一過份的舉動也僅僅是在最開始打匿名電話到電視台爆料葉藍秋為小三而已。她知道自己的行為對丈夫造成困擾後,寫賀卡、想買名貴手錶道歉,在丈夫與商業合作夥伴的晚宴上舉止得體、落落大方,甚至與陳若兮聯繫上也只是想要為自己的丈夫正名。影片最有意思也極為深人人心的一個改編,是原著中被沈流舒逼著離婚卻還死纏爛打的莫小渝,在影片結尾自己提出了離婚,並且留下了沈流舒送她的昂貴的珠寶以及一封信:「我把這個家裡,能給我帶來美好記憶屬於我的東西,我帶走了,因為它們見證了我和你曾經共同擁有的那些我喜歡的日子。」在莫小渝獨白的畫外音中,畫面從家中放著珠寶和離婚協議書的梳妝檯切換到了正在平直的道路上開著寶馬Z4敞篷車的莫小渝,對著反光鏡為自己塗上了鮮紅的口紅,抿了下嘴唇後微微一笑,繼續朝著前方駛去。這個畫面極富隱喻意義,象徵著莫小渝錢財和美麗兼得,在象徵女性獨立和尊嚴的康莊大道上一往無前。可以說,莫小渝便是寄託了陳凱歌對婚後女性的想像和對自己的妻子陳紅的認同。
影片中沈流舒曾說過,「離婚得我說離才行」,莫小渝選擇離婚的行為不啻是對男權社會和家庭等級的勇敢反抗。從電影的情節安排來看,沈流舒並非如小說中那樣真的愛上了葉藍秋,他只是醉心於自己的事業、漠視妻子的情感而造成了家庭冷暴力的氛圍。莫小渝在提出離婚時已然一切真相大白,但她仍然要因為不斷被漠視和冷落而反抗、為自己的尊嚴而離婚。而且相較於《玩偶之家》中不管不顧未來出路便出走的娜拉,莫小渝清醒理智地找準自己的道路,而且絕不淨身出戶、屬於自己的財富該帶走的還是要帶走。
不僅於此,影片中還有很多展現莫小渝愛家、愛丈夫、賢惠體貼的細節,比如在對話中提到丈夫有夢遊症,於是自己晚上總是睡不著擔心他出意外;丈夫因為應酬喝酒傷胃,結婚十幾年一天沒落下地為他熬白粥養胃;她急著出門時看到門口亂糟糟的鞋,又小心地把它們放進鞋櫃……這些細節又充分印證了陳凱歌的「妻控」屬性,給妻子陳紅飾演的莫小渝角色安排了更多的戲份,但較之葉藍秋的主線,莫小渝這條女性想像的輔線顯然出現了過份冗雜、喧賓奪主的失控局面。這是電影的關於女性想像膨脹的一點遺憾。
對於男性導演而言,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性別問題似乎比其他任何題材的電影來得更尖銳及艱難,因為人物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活生生的存在,在身邊總能找到原型,必須進行有限度的合理想像。但從共通性來說,所有男性心中的女性想像都是相似的,她們都存在於男性視野和想像中,是慾望的客體。影片中三個女性的關係和命運因為兩個男人聯結到一起,她們雖都有各自的生存境遇、理想抱負和未來打算,但都離不開對男性的依戀、為愛而存活。但同時她們又有當下新時代女性的特徵,敢於獨立、開始新的生活。這一點似乎是影片的獨到之處。但是作為一部並非重心探討性別問題的現實社會題材電影,怎樣合理安排愛情故事與中心劇情的關係,怎樣有效地在所要表達的主題間穿插性別認同的探討,同時不過度表現以致於主次不分,則又是現實題材電影的一大困境。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