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環太平洋--Pacific Rim

环太平洋/悍战太平洋(港)

6.9 / 536,447人    131分鐘

導演: 吉勒摩戴托羅
編劇: 吉勒摩戴托羅 崔維斯畢奇漢
演員: 查理漢納 朗帕爾曼 伊卓瑞斯艾巴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牛犇犇

2013-08-02 02:28:20

人類之光,人類之殤


       地球之所以被人類「統治」,而不是被其他什麼歪瓜裂棗的喇叭花(植物)、老鼠(動物)、蟑螂(昆蟲)、禽流感病毒(細菌)所「佔領」,原因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人們能如真理在握一般,給出許多合情合理、令人信服的答案。
 
        其實這個問題可以解讀為「人類與其他生物的區別」或者「人類為什麼敢自負地稱自己為高等生物」。
       人類有智商會思考?我想未必,海豚和猴子都挺聰明的。
       人類會表達感情?我想未必,家裡養的阿貓阿狗也會表達。
       人類會傳遞資訊?我想未必,群居的蜜蜂和螞蟻能做的更好。
       人類像梁文道所說那樣是因為會烹飪?我想更未必,烹飪和音樂、文學、藝術一樣,都是文明進步的「產物」。原始人不懂取火煮食、天天茹毛飲血,還不是照樣能進化不斷、生生不息、繁衍至今。

       在我看來,人類最大的不同在於:會思考、會表達、會傳遞、會反饋。單單有智商會思考,你也只能與猴子、海豚、大猩猩為伍。單單只會表達感情,你也只能做為了食物討主人開心的小貓小狗。單單發現「情報」後傳遞出去,你也只是龐大蜂群、蟻群里微不足道的「小兵」。以上三者缺一不可,就像一個思維的果實,在你的大腦中瓜熟蒂落,通過語言、表情、肢體表達出來,別人在目睹你的「表演」後知曉了你的訊息,如同從你手中接過了思維果實,這樣就完了嗎?不!光有思考、表達、傳遞,你還成不了「高等生物」。必須一口口細嚼慢咽吞下別人的思維果實,用思考來「消化」,提煉醞釀出自己嶄新的思維果實,並再次表達、傳遞出去。阿彌陀佛!這才是人類!

      於是,在思考、表達、傳遞、反饋「四位一體」的推動作用下,各不相同的人「培育」出自己各不相同的「思維果實」,人類世界裡也四處盛開著「思維之花」,我們把這美麗的花朵叫做「文化」,比如烹飪、音樂、文學、藝術等等,它們均來自于思維並服務於思維。同時,在「四位一體」的作用下,人類掩飾不了好奇、制止不了慾望,一步步向外擴張。輕而易舉地就「稱霸」了世界,獨孤求敗一般活在這蒼茫寂寥的宇宙中。人類成為「地球之王」、自封為「高等生物」後便再也找不到敵手一決高下,於是百無聊賴下自己和自己「動起了手」,民族、宗教、地區、種族等等一系列入類內部之間本不應該成為問題的問題便「應運而生」。而如今的人們也更願意獨立做事,不再願意三五協作完成工作,因為人多就代表著個性、麻煩、矛盾、衝突。人們習慣於專心致志的獨立創造,不願意在一往直前的路途中停下來,花心思解決一些因價值觀念不同而產生的不必要的人際糾紛。思維本是人類之光,卻不幸淪為人類之殤。
   
      《環太平洋》讓我們看到另一種可能,這是一部老套劇情融入全新元素的電影。老套在於:外星怪獸頻繁入侵企圖摧毀地球,男主角開場便遭遇挫折,電影前半部份描寫男主角在戰友(多為漂亮女戰友)幫助下一步步重拾戰鬥熱情與信心,電影后半部份用砸大錢做出來的超酷視覺特效來換取「保家衛球」大團圓勝利。這樣的劇情毫無新意,好萊塢拍過成千上萬次卻依然樂此不疲。但這部電影的亮點在於其中一些全新元素的展現,例如觀眾厭煩了超人、蝙蝠俠、蜘蛛人一類看上去「小個子」的人類英雄,也厭煩了像變形金剛一樣沒血沒肉的「傻大個」機器人英雄,便將人類和機器人合二為一,讓人類進入機器人本身去操控它,這樣的嘗試在我的印象中或許不是第一次(小時候看過類似的日本動畫片)。但《環太平洋》與眾不同的關鍵在於,控制機甲戰士(片中作戰機器人的名字)的並不只是一個駕駛員,而是兩個或者多個,這意味著他們必須默契協作,必須迫不得己接受對方的思想控制或者努力克制自己不去控制對方的思想。

        操控機甲戰士的兩個駕駛員,分別代表機甲戰士的左右腦。這就需要兩人必須有「心電感應」,相互進入對方記憶里並能良好適應,步調一致到如同是一個人在和怪物打架。可人類天生就是一種渴望個體自由、思維自由到頑固不化地步的生物,要做這種有悖「天理」的「妥協合作」簡直難上加難。所以為了儘可能找到能配合得「親密無間」的駕駛員去操控機甲戰士,我們看到了俄羅斯的兩口子、中國的三胞胎、美國的兩父子和兩兄弟分別去操控四個機器人迎戰外星怪獸。但就算天生擁有血緣關係、後天培養良好日常關係的兩個人,也有「牙齒咬到舌頭」的時候,因為他們始終是不同的個體有著不同的思想。於是我們看到這些理應配合得「嚴絲合縫」的機甲戰士先後被外星怪獸打敗。而最終合作共同擊退外星怪獸的「組合」卻出乎我意料,而故事也轉瞬間上升到國家、政治、種族三重層面。

        第一、片中名為「賊鷗計劃「的反擊外星怪獸地球保衛戰中,主力四個巨大的機甲戰士來自如今世界上公認最「強大」的三個國家:美國、俄羅斯、中國。而後兩國的機甲戰士在戰鬥中先後戰敗沉沒,最後只剩下兩個美國的機甲戰士打敗怪獸。不知是我多心還是多慮,這樣的安排是有意栽花還是無心插柳?

       第二、女主角菊地凜子扮演的森麻子在第一次機甲戰士「試車」中,被自己小時候遭遇怪物進攻的慘痛記憶所困,於是操控機甲戰士舉起武器差點炸毀主指揮室,這在暗指某國野心?

      第三、中國的黃種人三胞胎和俄羅斯的白種人兩口子先後戰敗之後,最後一場大BOSS終極戰役里,我們看到沒有血緣關係、摯友關係的白種人與黃種人、白種人與黑種人攜手並肩作戰(電影宣傳海報也可知),保衛地球家園。這對歷來深受種族問題困然的美國來說,體現的內涵或許別有一番滋味。

       影片裡讓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並不是那一場場絢爛勁爆的視覺特效。而是人們互相進入對方思維里,看到對方記憶中的苦難之源後,便更加懂得協作與團結的重要性。借用並改動張愛玲的一句話:記憶這東西像嗑瓜子,滋味自己知道,影相只是生命的碎殼。而若讓別人也能「將心比心」、「感同身受」品嚐到你記憶瓜子的滋味,將滿地生命的碎殼拼湊完整,由此投射出煥然一新的思維,才能叫做人類之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