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環太平洋--Pacific Rim

环太平洋/悍战太平洋(港)

6.9 / 532,901人    131分鐘

導演: 吉勒摩戴托羅
編劇: 吉勒摩戴托羅 崔維斯畢奇漢
演員: 查理漢納 朗帕爾曼 伊卓瑞斯艾巴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侯曉林

2013-08-02 02:47:59

《環太平洋》:似乎很high,實際很菜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環太平洋》:似乎很high,實際很菜


走出影廳,身後有個妹紙來了一句,嚇點把眼睛看瞎了。
好像是玩笑話,但有一定道理。
《環太平洋》用力過猛,猛到3d視覺效果栩栩如生,電光火石飛濺如雨,眼睛的負荷可想而知,但更猛的是配樂靈動悅耳音效摧枯拉朽,兩耳轟鳴大腦發麻,耳朵比眼睛還要辛苦。

故事的場面概括起來就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海上狂風暴雨(渲染氣氛),打鬥烈焰飛騰(視覺刺激)。巨型機器人對陣巨型怪獸,打打打,轟轟轟。
片子的內容簡單到概括起來不會超過144個字,但超大篇幅的打鬥場面外加Imax的滿屏巨幕頂級效果,還是會讓很多觀眾在美帝充滿高科技的電影工業面前,欣然倒地撩裙抬腿屈服並享受以致於吶喊著歡呼的!

超高點機位與大仰角攝影讓曾經的「鐵甲鋼拳機器人」放大到了20倍,怪獸像是經過拆遷隊培訓似的,扒樓的功夫絕對一流,估計有領導會看完片子說,給那怪物打個電話,問問多錢,要是比推土機和鏟車便宜就雇它了,趕緊叫會計打款做帳!

還是說電影吧,電影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漆黑電影院裡的一次旅行,旅行的滋味,因人而異。

老實說,片子裡是有興奮點的,機器人大戰怪獸時,從地上撿起的「貨櫃貨車」,像不像打架時抄起的磚頭?機器人拖著貨輪,像不像打架時找來的棒子?最過癮的是機器人給怪獸來了一招「雙峰貫耳」,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啊!

但是不是這片子就像很多歡呼者傳說的那樣high到爆棚,秒殺各片了呢?
不,我覺得本片,似乎很high,實際很菜!
《環太平洋》中眾多的大戰場面暴露出了作者在駕馭動作片時的軟弱與貧瘠。尤其在大場面打鬥時,大量的近景和特寫似乎在強化鬥爭的激烈程度,但大全景鏡頭的缺失確是致命的遺憾,讓人在眼花繚亂中的風雨和火焰,轟鳴與怒吼夾擊下獲得快感,是比較難的,說白了,觀眾看不清招式,看不清打鬥雙方的人物關係時,是很難被帶入到故事中的。
同樣的是Imax,大家可以留意下《變形金剛2》裡面的叢林大戰,全景與特寫鏡頭的震撼力量互相促進配合得天衣無縫,擎天柱殺敵的暴力性(撕扯,拳擊,腳踢)事實上會帶給觀眾巨大的發洩快感(深層上,觀眾的心理傾向是和秦天柱在一邊的,所以他猛烈到近乎殘忍的殺敵時,才能夠帶給觀眾心理愉快),但《環太平洋》的導演顯然沒有搞懂這個問題,在片子裡,它讓機器人挨打(處於劣勢)的篇幅太多了,讓機器人在強敵面前並沒有彰顯出足夠有力的火力與暴力,這使得觀眾在觀看打鬥場面時只是為眼前的壯觀場面而驚嘆,沒有心理上獲得暴力宣洩得以噴射的亢奮與滿足!!!

儘管發達的美帝電影工業能夠保證畫面與音效的全球頂級水準,但從鏡頭語言上,《環太平洋》顯然並不能讓關注鏡頭語言的觀眾滿意。細心的朋友可以留意一下,作者用鋪面而來的海水作為轉場畫面就不只一回,打鬥時主要是靠特寫和眼花繚亂的剪輯(請注意,這往往是遮蔽鏡頭語言軟弱的最好方式),讓我們來看下《變2》中的打鬥,在正常速度進程中作者會讓慢動作加入,把細節放大,既有強化的效果,又有帶動觀眾情緒的作用,請注意,商業電影一定是要讓片子帶著觀眾的情緒、感受和想法向前走,如果說文藝片的觀眾是導演的聽眾,那麼商業片的觀眾,就是導演的情人,要懂得她需要什麼,什麼樣的前戲和姿勢,她會喜歡到什麼樣的程度,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如果導演覺得驚濤駭浪的畫面堆砌,機器人打怪獸,拍得巨大就會爽,剪輯特快就會讓觀眾反應不過來,然後沉浸在享受這種眼花耳麻的喧囂中而覺得值回票價,並且由衷地讚嘆:tmd,還得看人家老美的片子拍的多棒!那麼,導演恐怕並不得稱心如意。

對於《環太平洋》的主創,我只想說一句,這片子,你們真的很用心很用力了,但有點用力過猛,而且你們也沒搞明白到底動作片如何能讓人high起來了,在流水化的工業程序中,父子情,愛情,個人英雄主義,領袖演講,英雄救世這樣的俗套並不能成為一部佳作的必備品!叮噹叮噹的一頓打,你覺得觀眾就會買帳了嗎?你特麼以為全球觀眾的品味都是中國主流觀影水平嗎?





                                    有肉吃跟著你
                                     2013-8-1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