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東京家族--Tokyo Family

东京家族/

7.5 / 1,375人    Japan:146分鐘

導演: 山田洋次
編劇: 山田洋次 平松惠美子
演員: 橋爪功 妻夫木聰 蒼井優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木衛二

2013-08-02 23:35:13

老山田,老味道


在電影界,翻拍致敬向來是吃力不討好的事,原因不外乎拿人手短。你拍得像,說你便宜佔盡。你拍得不像,說你毀了記憶。總而言之,口誅筆伐,它比拍續集還難。續集電影,偶爾還能有優於前作的。但翻拍致敬,迄今為止,從沒有過超越這一回事。最好的也只能說,環肥燕瘦,各有千秋。

正因如此,看到一些小津擁簇痛批《東京家族》,我也能理解。可問題在於,這本來就不是小津作品,你非要照著小津的味道去看,那只能是自己找罪受。《東京家族》和《東京物語》,它們的情感基調是完全不同的。小津冷漠,諷刺意味重,兒女無情,長者寂寞。但山田洋次的電影,從來都是人情暖暖。別的不說,單看《寅次郎的故事》系列就知道。百折千繞,他都相信人世間的情感美好。放在片中,聽父親評價小兒子的那番話,其實已經道盡了區別。這是一部溫柔動人的作品,不會因為小津和《東京物語》的存在而失去光芒。

用更簡潔的詞語去總結差異,《東京家族》顯得更加通俗和煽情。單說居酒屋一段,山田的感慨更加直接,只是關於人生白頭,不勝唏噓。而在小津的版本里,居酒屋一段隱藏了過去的歷史。《東京物語》里,二戰背景的存在讓影迷津津樂道。它不僅帶出了離世的二兒子,同時塑造了一個幾近完美的兒媳婦形象——外人比親人還親。與之相比,《東京家族》已經往後六十年,日本社會風平浪靜了太久。即便加入了大地震的元素,但整個日本社會看起來沒有太大的危機影響。

有朋友看完後疑問:六十年前在東京沒地方住可以理解,但六十年後,老人家怎麼連個棲身的地方都沒有?言下之意,他覺得山田洋次照搬得有些刻意。那麼,在現代社會的大都市,老人家就不可能無家可歸?當然不是,這不是一個邏輯問題,而是家庭歸屬感的問題。《東京家族》想說的是「無以為家」,只有這樣看,你才會明白,為什麼還沒成家的小兒子成了戲肉。在山田看來,這個還沒組成的新家才是日本的希望,傳統三代人的家庭則回不去了。小倆口有擔當也有責任感,最重要的是孝敬老人,從而達成另外一種和解與平衡。這也是為什麼大兒子和女兒是在照搬《東京物語》,而小兒子的內容卻是重新加入。

更何況,《東京家族》並非為了致敬而致敬,在山田自己的作品體系里,它和《母親》、《弟弟》組成了家庭三部曲,但我一般喜歡把它們稱為「致敬電影人三部曲」。還有致敬這一回事,山田曾拍過一部傑作《兒子》,看過的都說神似《東京物語》。裡頭不僅致敬了小津,還順帶把溝口健二等人也致敬了一番。所以,與其說山田不懂小津,不如說,有些人實在是不懂山田。最不濟的,作為一篇命題作文,他完成得兢兢業業,你總不能奢望一個八十多歲的老導演去勇攀高峰罷。

經歷西方導演和評論家的推動,小津取代黑澤明成為了日本電影另一座高山,難以逾越。在松竹新浪潮時代,山田並非激進的變革者。他沒有像今村昌平一樣反感小津,也沒有像周防正行等後輩那樣,在學習小津的基礎上去顛覆小津。在這幾十年間,山田的姿態始終是謙遜、溫和,安安心心拍自己的電影,沒有太多的功利野心。或許,這和他一直在老邁的松竹公司大有關係,然而,如果說山田沒有自己的電影世界觀,反而需要去偷師小津,這未免有些貽笑大方了。

時代不一樣,但人的想法總是相似的。真要我說,看這樣一部電影,既然都知道幕後製作的來龍去脈,那就少談點形式,多投入點感情。六十年前的東京故事,它一樣會在今天上演。【中國新聞週刊】


http://cinephilia.net/archives/18296 渡邊浩對談山田洋次 「東京家族和東京物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