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

7.5 / 56,313人    146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劉恒 嚴歌苓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保羅薛納德 倪妮 張歆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一個阿狸鳴翠柳

2013-08-03 03:29:10

那些沉重的東西


——有人說遺忘有時候就是背叛,遺忘歷史就是背叛民族,背叛秉性和傳承。

    很多時候,歷史不是用來被記憶和重蹈的,是用來被銘記繼而淡忘的。某些精神,一旦深深根植於血肉、思想、精神,乃至民族的秉性之中,也就不再需要被強化和記憶了,作為傳承者,你甚至可以淡忘一些傷疤,結完痂的傷疤就意味著重生。我們不得不承認,有些東西有些思考,從來不需要想起,從來也不會忘記。

    我慶幸這個時代,還有那麼一些人,或文藝,或商業,或抱著這樣那樣的目的,將一幕幕歷史的情景劇搬上舞台。我無意追問他們的種種想法和目的,這個社會很多事情都受著利益的驅使,如果我們自己無法逃脫,那麼也就沒有立場去譴責他人。至少,至少,他們這麼做了,他們用沉重的思考、不止的追問,拷打歷史的真相,每一個發問都像是一道枷鎖,你被一層層套牢,進而不得不直面歷史,不得不承認生命中總是需要一些沉重的東西的。

    在我粗淺的認識里,這是張藝謀拍的特別震撼靈魂的一部片子。我不想贅述影片的內容,只是,脫離了華麗的場景和震撼的情節一部戰爭片也可以如此魅惑而優雅。導演是下了一番功夫的,14個秦淮河畔的風塵女子魅惑有餘,雅緻凜然。真的,戰爭離不開血淚和離別;離不開烽火和死亡;離不開迴腸盪氣的戰役,更離不開美麗聰穎的女人。如果從一個文藝的角度看待這個戰爭片,利刃的創口方拉出,女人的胭脂味便脫鞘而出,嗅著金陵古老的陳木香氣和民國時特有的脂粉味道,比不得大上海的迷亂小資,卻是一種別樣的情調,說不出,道不明,奢華到極致、悽美到極致。張藝謀正是將這種風情巧妙得發揮到極致,女兒香融入男兒淚,少了幾分強硬犀利,多了幾點綺麗奢靡、溫柔細膩,美得像一桿平衡,不忍打破。而,悲劇的淚點在於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你看,你看著天平一點點傾斜,然後瞬間崩塌,心裡的弦就像是斷了沒了化了,恍然若失。我常常想,很多成果的江南風情的影片,總是選擇在民國時代拍攝,迷離的雨、悠悠的紙傘、美人的淚、吱呀吱呀推開一扇結著蛛網的木門,略微嗅到檀木香氣,纏繞著哀怨徬徨,走在小石橋上,踽踽獨行。

    然而,如果僅僅是幾個女人在戰爭時代的命運和祈禱,那麼震撼的只會是眼球,絕非靈魂。

    我所驚艷的,是,在一個特殊的年代,時代賦予了一群人特殊的性質,個人存亡和國家命運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微小的生命繞射了幾乎整個時代的變遷。排除電影本身的典型性,這種繞射依舊不可小覷。

    看完電影,不斷重播的是兩個畫面。一是14位綺麗美艷的秦淮名妓踩著足尖,瑩瑩而笑,柳腰款擺,柔荑揮動,娉婷婀娜儀態萬方得走入破舊的教堂,那番氣質,那番從容,那番嬌媚,豈是普通女子可比的?即便是戰爭之中,依舊美得如此張揚而明麗,怎教人不為之心動?二是十三釵赴宴前淺吟一曲『秦淮景』,國讎家很,對命運的不屈,屬於女子特有的堅強與氣場,戰爭年代巾幗不讓鬚眉的魄力,鬥爭頑強血性,以及南方女子的嬌嗔嫵媚,滴滴是血聲聲是淚,咳盡最後的芳華,像要在最美好的年華去赴最美好的事業。

    14個美麗的女子,芳華正茂,她們各有個性,張揚而深刻。或許是人生不美好的事情經歷的過早,她們難免憤世嫉俗、冷漠絕情,只是這些熱情美好的女子,用美麗的容顏和生命戰鬥著,她們也有愛、有嚮往、有對夢想的渴望、對愛情的執著,可惜時代不允許,命運不安排。每一個生命的背後,都有著一段泣血的故事,悲傷沉重,年代特殊性使然吧。我覺得這些女子是豪邁的,即便在赴宴前夕,誰說她們不害怕?誰說她們不在乎?風塵女子就該承受肉體的折磨嗎?她們就該淪為戰爭的犧牲品嗎?她們不過只是普通的女子,渴望簡單的生活,渴望美麗的人生。笑聲壓抑住恐懼與顫抖,忙碌、嬉笑,忙著開不葷不素的玩笑,像往常一樣輕佻浮華。可是,最後她們含淚上車,每一雙眸子裡都閃著淚滴,你不知道她們為什麼哭,僅僅是害怕嗎?怕也不是吧。

    當個人的命運與家國的脈絡相連,那麼就不止是悽美了,找不到什麼詞語可以形容。悲愴太苦,傷感太輕,竟然沒有什麼可以承受幾個女子的生命了。千年前的杜牧恐怕也料不到這點。

    這是一部好電影,脫離了對戰爭大事件的描述刻畫,從小視角觸摸百味歷史,尤其是在那一個中國最悲傷的地方,浸透了血和悔恨,用最沉重、最深情的筆觸祭奠歷史和歷史上的他(她)們。

    我並不想討論反日這個敏感的話題,爭議是必然的。不過創傷不可能被抹去,結痂脫落,疤痕還是會留著的。沒有一個民族沒有過去,沒有一個國家不曾頹唐,泱泱大國以某種難以言說的姿態謙虛謹慎、和順大度地處世。民族與民族之間是平等的,有過冒犯乃至欺凌,過多的批判和抗議很多時候是無效的,能做的,只是靜下心來,認真地思考生命中那些沉重的東西,然後選擇一種姿態生活,無論是我們,還是整個民族。

2011.12.30
 
後記:兩年前寫的評了,現在搬到豆瓣來也算完整了。年少見解膚淺,大家看看就罷。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