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環太平洋--Pacific Rim

环太平洋/悍战太平洋(港)

6.9 / 536,447人    131分鐘

導演: 吉勒摩戴托羅
編劇: 吉勒摩戴托羅 崔維斯畢奇漢
演員: 查理漢納 朗帕爾曼 伊卓瑞斯艾巴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HN

2013-08-03 18:39:10

Pacific Rim (悍戰太平洋) – 維港滅獸記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流暢移動的畫面,
讓決戰的每個動作,走動的每個姿勢,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在故事情節、氣氛鋪墊、特效運用上都同步推上高峰的一場大戰,
正位處於香港的海岸內陸戰場,
長達近四十分鐘,打通港九新界,
充分展現導演對細節的重視,草圖與分鏡的細緻。

撇除 Google 翻譯的中文字及電腦正楷字體、地理位置的謬誤、路人面貌腔調的不真實,機器人打怪獸的精髓,確實只有香港的版圖上活龍活現,阿拉斯加海中心的朦朧雨戰、雪梨Darling Harbor的一撃即破、廣島投放核彈的同歸於盡,統統都不需再計較討論,就讓香港的四大機體決戰兩頭巨獸,成為場面調度的功力示範作。

選擇香港作為主要陣地的意義,
當然在於片中對白所說,
其曾經是貿易港口的輸送物資優勢,
其可彙集國際美食作糧的多元化;
亦或在於東京鐵塔已經於特攝片集中被破壞過太多次,
沒有了新鮮感;
不過最重要一點,是鄰近的亞洲城市中,
就只有香港有較具標誌性的地標,及較具繽紛色彩的燈牌,
於是看著背景那中銀的標誌建築物,五光十色的燈光,
再輔以香港長年有風雨有雷電卻不成暴的天氣特色,
為前方的決鬥,提供了璀璨百變的東方舞台。


(以下為「香港之戰」劇透)

因為與怪獸的神經聯結,兩頭進化巨獸入侵香港,
中俄的機甲獵人出撃迎戰,
澳洲代表因有重大任務在身,所以作後勤掩護。

二對一的維港大混戰,兩個機甲獵人集中攻堅一頭 Otachi。
中國的「暴風赤紅號」登場,
配以戰鼓與呼喊,打造打功夫的武俠氣勢,
「雷陣」的旋轉臂,都塑造了機甲的性能與格鬥風格;
俄羅斯的 Cherno Alpha,則是超重量型的份量,
厚裝甲如同堅忍的忍耐,在沉穩的低重音中顯現其外殼實淨的特色,
在雨灑水花中,顏色一鮮艷突出一低調冷冽,
其不同的作戰模式,造就中俄融合的「Double Event」,
暴風赤紅拋擲巨獸,然後Cherno Alpha抱獸頭緊鎖,清晰俐落。

只是神經聯結也許讓怪獸團隊知道了每部機體的特色,
因此 Otachi 的設計是有針對性的戰略部署,
牠有身在「暴風赤紅號」攻擊範圍以外的長尾巴,
於是尾巴一穿,機器人就應聲倒下;
牠有腐蝕性的酸液,
噴向 Cherno Alpha 的核堆反應器與駕駛艙,使其防衛能力盡失。

連日來已有不少觀眾與影評觀察到,
來自中俄這兩部,未曾在螢幕前撃倒過怪獸便已犠牲,
既宣揚大美國主義,又浪費了全球一體合作抗獸的宏大概念,
只不過站在電影的創作角度,
劇情是有寫最強大的機體都要敗陣的必須。

這場戲達到的功能有三,
首先前設將中俄介紹得天上有地下無,是戰無不勝的良將,
其滅亡便可突顯怪獸多強,形勢多危急,
是次還要是一頭獸就連殺兩部,
就可在觀眾心中確立第四級別的威力;
然後是炮製主角出撃的合理性,
讓Gipsy Danger非出動不可的必然,
就只有機體能力不足應付敵人之時,
讓真子有擔當全人類危難的背水一戰之感,
才可使仇恨恐懼排除於聯結之外;
最後是為後來的劇情留下伏線暗示,
觀眾或會疑惑,為何怪獸突然襲港,又如此輕易摧毀王牌組合?
雙向聯結讓怪獸了解對手的身份、戰略及弱點,
才知道:「暴風赤紅號」雖有靈活的手,但埋身肉搏力弱;
才知道Cherno Alpha走動慢及只懂近攻,避不到從遠處來的酸液。

之後忍不住要出手的 Striker Eureka 都一樣,
既是電子驅動,那就來隻 Onibaba 來斷其電,
造就 Gipsy Danger 來當最後的救命英雄,展開香港兩岸的漫長對決。
澳洲父子兵走出駕駛艙,在機器人膊上看 Gipsy Danger 出現,
面向大怪獸,背對大城市,
視覺上構成四層,每一層都是龐然大物,蔚為奇觀。

每一個戰鬥細節都交代得如此清楚,有賴於攝影機的運動走位,
近鏡捕捉了雙方的作戰狀態,並強化了「大頭」的威武,
多是近距離的拳頭衝撞;
遠景就展現了身處位置及空間感,
在利用身邊道具或武器攻擊時就可分清雙方的行動與方向,
每一格畫面都不停留固定,碎剪突顯速度感,
唯一有一幕連貫然後定鏡,是從大廈內圍的一邊,
一路穿梭到辦公室中的Newton’s Ball裝置,
小球在兩邊相互來回滴答,正好緩和當下勢均力敵的戰情形勢,
而這段打法,正好告訴觀眾,
原來鬧市中可以拍出疾徐有致的節奏掌控,
可以在亂衝亂撞中也能看得清,
Guillermo del Toro 示範了不用慢鏡,不用快接,
在高樓大廈林立的一座座道具障礙間,
仍可以在畫面中不只表現出一堆散亂的無機垃圾。

香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郵局、
三十年來最近才翻新的華潤大廈、
路旁兩邊儘是小樹的告士打道、
窄小繁多的道路、
閃亮靡爛的霓虹燈、
一組組如積木的貨櫃,
每個招牌與廣告架,
成為戰場轉換的特色記認,豐富了地勢與色彩的變化。
之後一路衝上高空,
真子一聲召噢,屠獸劍出鞘,達到全片的最頂點,
拳拳到肉、炮火連天之外,冷兵器才是奇峰突出的驚喜殺著。

之前都是機器人獨領風騷,
怪獸卻了無生氣,造型招式都未有落墨,
不過最後好戲在後頭,
當黑市集團在灣仔採集怪獸身體部位時,
就有科學家巧遇獸胎的一幕。
突然間,怪獸片的那種「膠」的質感就回來了,
胚胎懂得跳,還懂得吞噬,那時輕鬆時緊張的氣氛,
調和了激戰的連環高潮,卻又不失危機仍在的張力,
是笑點與驚嚇點之間的平衡。
這一道探索怪獸的副線,
到達真相解開,直入最後的階段,就位於香港的灣仔垃圾場。
單憑這一場戲,本片其實就應該正名為《維港滅獸記》才對!

全文刊於:
http://onethirdfilm.wordpress.com/2013/07/27/pacific-rim-victoria-harbor/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