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愛,穹蒼--To the Wonder

通往仙境/爱穹苍(台)/爱是神奇(港)

5.9 / 24,594人    112分鐘

導演: 泰倫馬力克
編劇: 泰倫馬力克
演員: 班艾佛列克 歐嘉‧柯瑞蘭寇 瑞秋麥亞當斯 哈維爾巴登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清疏·楊

2013-08-05 01:57:30

評論通往仙境 :溫柔的爆發與灰燼


溫柔的爆發與灰燼(Between avalanche and ashes of tenderness)- 評To the wonder

前奏

(Tchaikovsky, 季節,op. 37b)
http://music.baidu.com/song/22854574#b252cd061fd5cf481607d0479c7755b2

美國影評家Roger Ebert去世前寫的最後一篇影評是關於他鍾愛的馬里克(Malick)的去年的電影,To the wonder (致神奇or 通往仙境)。影片的 」晦澀抽象」 不同於馬里克的上一部的The Tree of life裡的宇宙論般的宏辯與冥想, 而是應和了生命與愛情本身的難以捕捉卻又泉湧不息(」elusive and effervescent」). 幾個重要的主題,愛,拯救,背叛,寬容,隔閡,逃避,信仰與懷疑,在自然時空的變化與季節交錯中展開;各種音樂(共31個曲目!)從巴赫到Arvo Paert, 不同的語言(法英意西,考慮到導演的海德格爾哲學背景,很遺憾沒有德語) 和表現力極強的鏡頭,編織成了一組影像與聲音、面容與呢喃、情感命運(的聚散離合)與自然元素(水,光,風,野草,土地)相互滲透的交響詩。請隨著幾個主題音樂片段來一起進入馬里克精心搭造的八寶樓台。

1: 愛作為拯救?!
http://music.baidu.com/song/12512880
( 華格納 Parsifal, Prelude to Act 1.)
「愛高於精神」, 謝林那裡的愛作為原則和元素是用來反撥黑格爾的絕對精神的,但還是與基督教神性的愛相關的。同樣,影片裡的的愛(the Wonder of love)從一開始就與拯救連在一起。那位法國女子marina彷彿已經對愛情與生命不抱有奢望了, 卻在巴黎遇到了美國人neil, 讓她重新輕快地飛翔起來。 在聖潔光芒的穿透下,倆人的手觸摸融化,「合二為一」 un, deux, un. 鏡頭轉到諾曼第的St. Michel山上的城堡,兩人拾階而上,彷彿」走入神奇」 (we climbed the steps to the Wonder). 同時,主題音樂之一,華格納的parsifal的第一幕序曲也適時地響起,是高昂而給予希望的Dur大調版本,不是後來marina在motel偷情時所用的悲傷的Moll小調版本。在城堡里兩人的目光與身體在追逐中相遇,在猶豫中躲避,沉浸在突如其來的幸福中。鏡頭對神情姿態的敏感好像是法國導演拍攝的。然而neil的沉默寡言與憂鬱(整片的旁白多是法語,有些句子在字幕中導演有意沒有翻譯)與marina的寫在臉上的幸福所形成的對照為後來的矛盾埋下了伏筆。

從陰鬱沉重的歐洲來到陽光明媚簡單乾淨的oklahoma草原上的小鎮,柴可夫斯基的「seasons」 提醒著我們主題開始變奏。在戀愛初期的「溫柔的雪崩,avalanche of tenderness」後,marina在廣遠生疏的自然天地間開始在困惑中擴展了愛的涵義:「what is this love that loves us, comes from nowhere or from all around?」 愛愛著我們,無從中來卻又無處不在。接應這個主題,神父bardem的出場如同在007天幕危機(sky fall)一樣, 未見其人,在教堂佈道的聲音已先傳來:人性的愛不過是容易乾涸的溪水,而神性的愛如同地下湧動不息的泉水。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神父本人已經無法體驗和看到無處不在的基督的愛了,他內心已變得冰冷堅硬疏離。
他在向marina, neil大講基督徒應勇於擔當婚姻的責任與風險時,marina眼裡的世界已經變成了火苗燃燒後的灰燼了。冬天的河水終結了這一輪情感的輪迴,neil的年少時的女友jane出場,不再是法國女友那般細膩、風情與魅惑,但同樣的是無法再承受命運與愛情打擊的脆弱而帶著一絲憂傷的美麗。

2:憂鬱的「面紗」(the veil of melancholy)

(Henryk Gorecki - III Lento: Cantabile semplice (Symphony No. 3). Sorrowful Songs)
http://music.baidu.com/search?key=Henryk+Gorecki+-+III+Lento%3A+Cantabile+semplice+%28Symphony+No.+3%29

在農場的曠野上工作的jane雖經歷了離婚與喪女的痛苦卻仍相信婚姻並為此禱告,而neil 已沒有信仰了,這段感情也是無疾而終。而回到巴黎的marina卻已經無法適從,只能又回到美國。所以無論是隨著jane的金髮一起被風吹動的野草,還是巴黎陰冷的街頭,憂鬱悲傷的底色都是揮之不去。甚至神父冠冕堂皇的佈道時的腔調也有著一絲的憂傷的,與救贖的愛形成對位(contrapoint)。關於愛,憂鬱,自然,拯救的關係, 好像馬里克熟讀過謝林的論自由似的。之後,marina與neil重歸於好,結婚後卻爆發新的矛盾,外遇,背叛,原諒,到離婚的波折,是世俗愛情應有的程序。相比之下,神父的「you shall love」的愛的責任說則具有諷刺意味。有趣的是marina在偷情後在陽光下伸出的一隻手已不再像前面兩隻合二為一的手那樣透明了,而同時parsifal拯救的主題在mur小調中顯得那麼惆悵而無力。

亞里士多德的弟子Theophrast曾為憂鬱正名,認為憂鬱是神聖的瘋狂(divine mania)所不可或缺的,故大多數哲學家,詩人,藝術家都是憂鬱症者(Melancholiker). 那麼愛(eros)作為神聖的迷狂的主要形式之一,自然也含有這層憂鬱的底色。德語常用schwermut(沉重)與悲傷(trauigkeit)來翻譯解釋melancholy, 倒是恰如其分。

3:自然與柔和

蕭士塔高維奇,Piano Concerto No. 2, II, in F Major, Op. 102, andante
http://music.baidu.com/song/54265830#c45596064b78c464094446f8da16ec98

一個流浪漢在教堂里告訴神父,從窗戶射進來的自然光也是神聖的光,而神父則告訴我們神在我們內心,基督的愛是無處不在。但他卻經常把自己關在封閉的房間裡,苦於無法找到開啟神性的愛的門徑而心靈日趨乾涸。或許愛除了向上的拯救的維度,還可以向著自然的維度打開。這樣,自然的憂傷的面紗就不再期待著神性或人性的拯救,而是為愛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根基和背景(ground and back-ground)乃至隱秘的源泉。而愛因為有了自然性和元素性,則大於我們,像光,水,和草地上的風, 包圍著我們卻又不是高高在上地允諾救贖。
影片結尾,marina在草地上漫步,親吻著濕漉漉的樹枝,說出,感謝愛著我們的愛(the love that loves us, merci). 這時從地平線划過一道金光,打在她的臉上。

或許在溫柔的爆發與愛的幻滅後的灰燼之間有著開放的中間地帶,在其中我們可以柔和地「接納和給出」(empfangend und reichend, 「荷爾德林的土地與天空」- 海德格爾)。如同影片開始正在解凍的海灘,被漫起的海水滲透覆蓋,而主人公嬉戲的腳步在上面留下蹤跡,而後被潮水無聲的抹去。或許愛的本質不在於激情的爆發或神性的拯救, 而是更多意味著在溫和明朗的愛意的元素(element)里,追逐與躲閃,接納與給予的遊戲。

相關資料:
http://www.rogerebert.com/reviews/to-the-wonder-2013
http://www.imdb.com/title/tt1595656/soundtrack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