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12 09:36:10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一開始沒有想到這是一部具有悲劇色彩的電影。
三個不同時代的女人的命運交織在一起,維吉尼亞是一個女小說家,她活在兩種世界裡,一種世界是她的小說里主人公的角色,而她的這本小說對一個生活美滿的家庭主婦蘿拉對死的渴望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然而,蘿拉布朗選擇了離開,離開愛她的丈夫和兩個孩子。她的敏感抑鬱以及後來的拋棄,使得蘿拉的兒子理察同樣受母親影響成為了一個天生賦有文學氣質,更加敏感的人。而理察作為一個喜歡辦派對為人親切大方的克拉莉莎精神支柱,一直在克拉麗莎生活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位置,最後理察自殺了,選擇了母親當年沒有選擇的方式,離開這個不斷折磨他從來就不屬於他的世界。
維吉尼亞,說真的,我沒看出來是妮可基德曼扮演的,感覺長的一點都不像啊,而且維吉尼亞給我感覺比妮可平時有氣質得多,倒是與伊娃格林 比較像,她身上帶有的那種死亡的氣質真的很迷人。她讓人感覺她總是不屑於溶於這個世界,冷眼的瞧著那些普通人的生活。她具有敏銳的洞悉力,總是將生命中的每時每刻放大,再放大,不管是湖水的波紋還是小鳥的屍體,生活中的每時每刻對她來說總是充滿著一種共鳴的頻率,這種頻率是在丈夫對自己的愛和心理醫生的建議里找不到的。
蘿拉布朗,一個天生的悲劇人物,也是《戴羅薇夫人》的化身,她既清楚地知道她不屬於一個家庭主婦好妻子的軀殼,但是又不得不接受她令旁人羨慕的美滿家庭,生活越是充滿著安逸與和諧對她來說越是一種不安定的表現。不願意苟且活下去,不如像戴羅威夫人一樣選擇死亡,產前抑鬱加上鄰居太太的疾病加劇了她的自殺願望。然而,可能是出於肚子裡寶寶的考慮,她選擇了離開,意味著違背道德的拋棄。
理察,作為蘿拉這個神經質的母親的孩子,小男孩天生就帶有一種敏感和第六感,再加上母親的拋棄,還有日後親人的離去,自己身患絕症等這一系列因素造就了理察這悲催的人生,他不會再愛任何人,再愛生活,他或許只是希望回到母親離開的那個早晨,自己能挽留住母親。對他來說,自己只是為了一直照顧自己的克拉麗薩而繼續活下去而已。理察說「戴羅薇夫人。你必須放我走,也放了你自己。」最終他還是選擇了他一直想做的事。
這三個人有共同點就是,她們有一顆天生不同與常人的心,他們不喜歡所謂的天倫之樂,與其假裝,不如死去。他們都有一個對他們很好,愛他們的人,然而這份愛對他們是一種負擔,愛的越深,越是一種束縛。人格獨立,靈魂獨立,也就必然孤獨至死。她們最愛的人還是自己,所以無論至親也無法剝奪追求死亡的權利。
克拉麗莎與她們都不同,她喜歡社交生活,喜歡得到大家的認可。然而這種人確實容易被不屬於他們的放蕩不羈的作家而吸引,她心甘情願寄生於他的生命,哪怕在他面前自己顯得那麼軟弱,懷疑自己,在理察走後,她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
「親愛的倫納德,要直面人生,永遠要直面人生,了解它的本質。最後,認清它,熱愛它的本質。然後,從中得到解脫。」
——維吉妮婭 伍爾夫
但是不要每個人對號入座,畢竟像主角那樣的人還是少數,我們只是在生活中要直面真實的自我,不要逃避生活,其實你還是幸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