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17 04:25:43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在我有限的知識範圍內,我最討厭的運動有兩種,一是拳擊,二是鬥牛,在我看來,都以展示血腥暴力和真他媽有病為主。所以拳擊類的勵志片也一向為我所不能欣賞,除了這部。
國際電影節的時候把這片排在了週二,於是上班的我錯失了全國首映的時機。我討厭劇透,所以儘量避免跟這部影片相關的報導,但那時我換台換來換去都看見張家輝舉著他一根小手指,在鏡頭前說著什麼。我停下來聽他講完,他說這是拍戲時受的傷,這根小手指斷了,希望你們看在它的份上,去電影院看一看。
當時可惜沒有桌子供我拍案而起:大佬啊!你都四十六了別鬧了!你演戲這麼拼命是想逼死誰!
我心裡默默給來自台灣的演員彭於晏點起了一隻小小的蠟燭,不過還好我相信他,從他在《愛》里跳進糞坑那一幕起,我知道拼命三郎後繼有人了。
今天全國公映,在三十五度涼爽的天氣里我一步一磨蹭,為了防止中暑,艱難地踱進了影院。然後影院的播映員前十分鐘又忘記關燈,一片亮堂堂,王寶強帶著光出現了。幸好他只是個特別客串。
故事一直是由兩條單邊線並進,但中間又有數次交疊的。彭於晏和張家輝一個為了向自己的父親證明我可以,並且以此激勵生意失敗的父親,一個是為了延續自己年輕時的夢想,並且鼓勵合租的母女。兩人用了同樣不可戰勝的意志和決心,挑戰了幾乎慘無人道的魔鬼訓練,最終在擂台上展示了各自的價值。
總體而言,敘事節奏和傳承起合有所欠缺,某些地方屬於一條線生生斷裂,從另一條線倏然談起。在情感積累上也沒有預期的一氣呵成的爆發,未達頂端已先泄的無力和遺憾。但拋卻這兩點,此片已是近個把月影荒的救世主。
我小的時候一看港片就覺得天塌下來也不是個大事兒,如今想想那大概都是因為無論發生怎樣的意外變故發哥永遠都以一個迷人的弧度一笑而過的緣故吧,在槍林彈火中還保持著春風得意的賤樣。所以直到現在我也從不害怕天要絕人,何況還有周星馳。
港片的正能量見縫插針,他們談毀滅,談黑心,談淪陷,談末日,談往日一去兮不復返,但奇怪的是他們從沒有放棄。好像他們永遠都在梗著脖子跟命運叫板。港片始終自帶一種溫暖,像是打在每一部片頭的一個共同的logo.
而這部片子擺明了在賣「夢想」,香港人的夢想都不貴的,因為他們踏實。你有一千個天階要登,你每天登一個,那也只不過就是臺階而已,港片就是有迅速拆分夢想變成份期付款模式的喜好。
激戰不是告訴你要有夢,這個不是必須的。無夢的人生其實最奢侈。只不過是你一旦有了,那麼請盡全力去完成它。
影片中的張家輝四十八,為了完成擂台台主的夢想重新出發,苦練體能,技能。現實中的張家輝四十六,為了這部影片三個月塑身成功,成為毫無贅肉的觀賞型肌肉男。比起激戰,張家輝本身是更有說服力的夢想推銷員。
我還記得1999年他跟劉德華的賭神,在劉德華身邊他只能是小弟。為賭神跑腿的男二,樣子不俊,歲數不輕,個頭不高,所以哪天你才會出頭?
時間轉啊轉啊轉,他入圍的獎項越來越多,被提到名字的頻率越來越高,到後來,他成為許多屆影帝的有力候選者。那個時候我才能明白,如果一個人不肯放棄努力,那麼任何評價對他來說都為時過早。
劉鎮偉採訪時說過,「香港老一輩演員的品質在香港年輕一代身上剩下的不多。」(大意)但好在那些固執的老傢伙們數十年如一日,從沒扔下過這吃苦耐勞敬業專業的傳統。你看四十六歲的張家輝,拍好激戰算是他現階段的一個夢想,一次挑戰,而他為了這,是全力以赴甚至不惜小手指的。
影片中的張家輝為了贏得比賽也是不惜被對方卸下手臂拼死一搏的,瘋子就是瘋子,瘋子的堅持總有道理。
作為負能量愛好者,我從不被勵志片渲染成一朵天天向上的蘑菇雲,關於夢想,我還是堅持有則改之,無則萬歲的人生信條。但是倘若,非常不幸地,你竟然已身懷六甲,不,身揣夢想,那麼不要怕,張家輝叔叔說至少要老過他才可以放棄。張家輝四十六了,再強調一遍,更要強調的是,他一點要放棄的意思都沒有,還是在用生命逼死不努力的年輕演員。
這人多可怕,你說。
1. 彭於晏這個倒霉的演員我看了他起碼四五部片子了他還是在我這裡拿不到高分,雖然他在我心中的印像一部部地在提升。
2. 梅婷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