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玩命關頭6--Fast & Furious 6

速度与激情/狂野时速(港)/玩命关头(台)

7 / 418,651人    130分鐘

導演: 林詣彬
編劇: 克里斯摩根
演員: 巨石強森 馮迪索 保羅沃克 傑森史塔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TarViL

2013-08-21 02:09:26

人車共存


《玩命關頭》系列是在前不久看完《玩命關頭6》之後,渾身熱血的回家看完的。從第一部到第六部一氣呵成看下去的。腎上腺素被激發出來的那種興奮感難以言喻。
先說故事本身,飆車、速度、激情,美國的街頭文化已經給全世界一個很好的洗腦了,以及影片從頭到尾的饒舌R&P簡直就要HIGH到爆!還有故事情節本身的刺激,警察與罪犯,邪惡與正義,家庭與戰爭,這就是速度碰撞而產生的激情,難以讓人自控。而每個人的性格當中都有讓觀眾沉迷的人格魅力,brian當臥底時候的初出牛犢不怕虎的自信,Dominic作為老大哥的沉著,還有luke雖然是警員但卻是熱血有義氣。他們能演繹著一個又一個螢幕經典,那是因為他們能給觀眾們傳遞著一股正能量,因為他們身上散發出來的英雄光環,雖然他們是罪犯,但卻能超越一切的能力。這是美國式個人英雄主義例子中的一個而已。
這部系列電影從2001年第一集誕生至今,十多年來培養了大批陪伴劇中各位主角亡命狂奔的狂熱粉絲,不能不說這部影片在世界獲得的巨大成功,而電影的兩大元素:以各種名牌跑車狂飆於公路的激情,還有體驗著超過200KM/H的極限速度也恰如其分的表達了片名。他們是罪犯,但是在人們眼中卻代表著正義。警察本該是除暴安良,但卻在影片中顯得一文不值,甚至還不如這些亡命天涯的賽車罪犯。這些本末倒置的諷刺在美國電影中屢見不鮮,那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在這個國家,言論,不,藝術應該是自由發展的,它的文化是不是也是相對開放的呢?像前段時間看到的影片《驚天危機》,白宮的安保工作被批判的形同虛設,美國政府拉幫結派,政治一片混亂。像這樣子批判美國政治的電影不在少數,可以很多好萊塢大片都會多少牽扯出來政治問題。為什麼多的電影涉及這麼敏感的政治問題,而美國的廣電總局為什麼還會允許其放映呢?或許文章一牽扯到政治火藥味兒就會濃重一些,放輕鬆,這只是我的一點小小的困惑。
我是女孩,所以對汽車機械並不是很感興趣,但是看完《玩命關頭》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裡馬達的轟鳴聲在我的耳朵里都顯得十分的動人。這就是英雄夢的醉人之處。每個人小的時候肯定都有個夢想,那就是成為英雄拯救世界,就像奧特曼、超人一樣。可是長大了發現每個人都沒有超能力,那007就成了每個男人的英雄。而這幫靠賽車為生的罪犯卻在做著驚天動地的英雄計劃。他們沒有超能力,但卻能夠靠著賽車的本事打擊大毒梟,這些壯舉足以讓螢幕前的人們崇拜不已,讓我們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能憧憬一番不一樣的激情人生。
這是一部典型的好萊塢製作,不管是畫面的震撼力還是故事的緊湊性都能很出彩,很值得人們到影院裡去看看,欣賞一番。不過,我卻在看完這個系列之後明白了「窮玩車,富玩表」的意義。
可能這跟這部片子沒有什麼太大的關聯,但卻能反映出中美兩國之間存在的巨大差別。當我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很是不解,因為在中國,只有有錢人才能開的起豪車,不管是名表豪車統統是有錢人的象徵,我以為,這句話是錯誤的。可是看完《玩命關頭》我才明白為什麼說「窮玩車,富玩表」了。在美國,在街頭飆車的不是那些億萬富翁,開豪車的不是有錢人,《玩命關頭》裡的每一輛american mucle都是一頂一的好車,但是開這些車的人都不是有錢人,飆車是美國的一種街頭文化,是沒有地位象徵的。在美國,一輛車很便宜,幾萬美元就能搞定,而在中國,能上街飆車的只有那些吃飽了撐著了的富二代了。(我只是吐槽一下中國貴的離譜的車子和房子。。。)
很感謝brian一夥兒帶給我們的激情,期待《玩命關頭7》的開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