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環太平洋--Pacific Rim

环太平洋/悍战太平洋(港)

6.9 / 536,447人    131分鐘

導演: 吉勒摩戴托羅
編劇: 吉勒摩戴托羅 崔維斯畢奇漢
演員: 查理漢納 朗帕爾曼 伊卓瑞斯艾巴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貴陽沃美影城

2013-08-23 19:07:16

簡析《環太平洋》劇本


 哎等等,那諾蘭的《全面啟動》怎麼解釋?它的劇情就挺複雜啊。《全面啟動》同樣是一部復合類型片,但它原始概念恰恰源於這個多層夢境空間的噱頭,你拋開這個噱頭,事實上它的故事還是最基本的動作、冒險故事核。《駭客帝國》三部曲也是同理,如果拿去matrix的概念,第一集就是傳銷組織下迷藥騙人的開端,第二集就是傳銷組織大探秘,第三集就是徹底被蠱惑後誓死捍衛大本營……而《環太平洋》也有它的原始概念,就是怪獸+機器人的設定,在這個設定的前提規律下,影片的著重點已經是被釘死在戰鬥場面之上了。不要說創新什麼的,創新在這個級別預算的電影中是極其不負責的。你一旦跳脫出類型電影的既定規律,那麼別說普通觀眾,就連影評人也會因為你的輕重不分而不買帳,哪怕是諾蘭的《蝙蝠俠3》也沒有創新,他只是把主要的焦點放在人物內心層面上,我們說過故事核還是一樣的。
  
  再退一步說,你認為Guillermo del Toro拍不出複雜有深度的電影嗎?他可不是沒有能力去把這個故事說複雜的導演,他2001年的《鬼童院》恰恰有著很曲折的故事,而且裡面對西班牙內戰歷史的符號學隱喻更是可以寫上一篇小論文。《潘神的迷宮》就更不用說了,所以了解類型片的客觀因素是我們去評判這部電影劇本的前提。
  
  那麼說,這種商業片的故事就一定是簡單的嗎?《虎膽龍威1》的故事簡單不簡單?但它卻是一部可以載入教科書的電影。我們所說的簡單是指很多層面的,所有的故事核(或者戲劇目標)都是簡單的,但是過程中的節奏,氣氛,人物的塑造,事件的安排,想像力的運用缺是極其複雜的運作結構。我們來看看《環太平洋》到底有沒有劇情。
  
  劇情分析開始,讓我們同步吧!
  
  電影除了當之無愧的主角是Raleigh和Mako,但此外還有像Stacker(黑人將軍)以及Hansen父子這樣並不平面的人物。再往上一層,這群人因為長期相處在一個環境但有著共同目的,它可以被視作是復合人物(kind of)。
  如果說這群人物唯一的威脅是開菊獸會怎樣?那直接進入後半段殺怪獸好啦!在主情節(plot)之外,我們發現了次情節(sub plot),他們之間彼此構成了戲劇阻礙,如何將人物的次情節交織在一起相互影響是一個看似簡單(當然,電影呈現出來的都簡單)但卻很困難的工作。
  以下是幾條主要的次情節:
  Raleigh和Mako的悲慘過去,他們是否能互相幫助並順利共同駕駛獵人機甲?*此外兩人的性格也是兩個對立面。Raleigh是自由隨心ego的代表,而Mako則很明顯的是台詞中一直反覆提到的服從obey。兩個需要同步的駕駛者將如何協調性格的差異?*
  Stacker將軍和Mako之間的關係十分微妙,他一直壓抑著熱血的Mako是為何?
  老Hansen對小Hansen的教育失敗導致他對主角的敵對態度。
  Gottlieb和Newton對於怪獸研究方向的衝突。
  劇本裡的人物一般是由衝突和選擇來構建完成的。可以看到,復合角色里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和所引發的衝突。而迫使人物做出選擇的威脅不僅是怪獸,還有其他層面的,如:社會、自我、環境等等。如你們在螢幕上所看到的,每條次情節的高潮在影片後半段都相互影響並推動了主情節的發展直到結尾。大多數的國產電影(不是這個類型)的情節上可能是複雜過《環太平洋》,但仔細看來劇本之下要嘛是完全不存在這些碰撞,或者就是處理得過於幼稚。
  
  拿我認為人物寫得最好的《蝙蝠俠3》說一下。它的主角事實上很明顯就只有一個——布魯斯•韋恩,而且側重點本身就在於蝙蝠俠對於身份的思考糾葛,給予了這部電影足夠的人物深度。
  我拿這兩個例子比較確切的意思是:《環太平洋》2個小時裡說的是兩個人+一票人在同一空間有著同一目標的故事;《蝙蝠俠3》說的是2個半小時裡一個人+一票人在不同時空有著不同目標的故事。《蝙蝠俠3》在二部曲和足夠的時長、空間場景下相對更容易出人物,所以你會覺得更有力度。
  《環太平洋》的時長(類型前提起碼有40-60分鐘要留給戰鬥,而且人物是從零開始構建)及空間集中的故事情境十分有侷限性,可是在這種侷限性下他們仍然完成了每一條次情節的交互影響;人物也建立起了足夠用的深度,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所以我們無簡單的以所謂深度評判高下,請理解兩者是完全不同路數的劇本以及處理思路,且都是非常優秀的人物構建。
  
  除了在人物衝突與主次情節之外,單場的寫作也非常匠心獨運,值得去學習。電影之所以和文學、戲劇區分開來的原因是,電影只寫只拍我們所能看到的東西,內心世界的展現如果通過對白來揭示,就失去了藝術價值。而《環太平洋》里這些複雜內心層面人物之間關係的化解也符合了我們說電影視覺敘事的要素。我特別喜歡本片的劇情中點(middle point,一個把故事正負價值顛倒的劇情點),Mako在同步時去找兔子了,陷入了童年回憶,而我們跟隨者她的視角去目睹了人物的過去,再結合到下意識的啟動武器,回憶和現實兩個空間的結合,同時劇情的危機感加劇了(一般的電影只會發展為女主角快死了的那種場景)。多麼出色的視覺化表現場景,沒有通過多餘的對白就讓我們知道了背景故事又揪心。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是這樣處理的話:
  Mako抽了口煙,用日式英語口音對Raleigh說:實話跟你說吧Raleigh桑,我打小的時候就遇到了開菊獸,爹娘都死了,是黑將軍救了我,並撫養我長大,我覺得他就像是我爸……
  巴拉巴拉Mako把自己身世講完後Raleigh拍了拍Mako的肩膀:真是同是天涯淪落入啊,看來每個人的過去都是鼻涕都是眼淚啊。
  黑將軍突然出現在他倆身後一語不發,Mako衝進黑將軍懷裡:就讓我叫你一聲爸吧……爹!!!!!
  黑將軍留下了感動的鼻血。這時兩個主角才得知他命不久矣。
  
  See?所以說劇情弱嗎?我並不覺得,它只是為了純粹性而處理得沒有那麼多糾葛。相比之下可能你會覺得《變形金剛3》的劇情更複雜更糾葛,御天敵還在最後玩了一出反骨仔的戲碼,但仔細想來它的復合人物寫得好嗎(最後大戰居然讓人類佔了頭功,汽車人是吃齋菜長大的嗎?為什麼電影名不直接叫human warrior算了)?有哪個場景的處理讓你印象深刻?而勒伯夫所飾演的Sam就更不用說了,完全就是一個漫畫式人物。所以說複雜變來變去的劇情真的會比較好嗎?那就叫有故事嗎?
  
  劇本是一個先宏觀設計再細節再宏觀的創作流程。要把劇情處理得再糾葛一些,對於Guillermo來說不是問題,但是剛才說了,電影並不是只有一個角色,宏觀大結構也是要考量到的問題,這關係到影片的整體節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