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飲食男女 Eat Drink Man Woman

饮食男女/

7.8 / 15,835人    124分鐘

導演: 李安
編劇: 李安 王蕙玲
演員: 郎雄 歸亞蕾 楊貴媚 吳倩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阿日

2013-08-24 22:19:26

父與女


不知道爲什麽先入為主就以為這會是一部有許多色慾場景的電影,大概是「食色性也」的緣故?慶倖自己是早餐吃得飽飽的才看這部電影,不然看完那一廚房的食材,一桌子的菜,我大概再也吃不下媽媽做的河粉了,一定被我莫名其妙地嫌棄。
回正題,其實,這是一部講述親情的電影,關於一個大廚父親和三個女兒的故事,還有牽涉出來的很多故事。
大女兒是一個老師,已經快三十歲了,卻還沒有對象,原以為是因為對大學的情人唸唸不忘,誰知那是她編造出來的故事,那個情人根本不存在,為的是可以留在父親的身邊,照顧他。開始不明白這個謊言到底是爲什麽造的,直到剛才在豆瓣上看到一篇影評:戀父情結。才明白過來,大女兒對父親有愛,不過,這份愛是純潔的。想想也是,母親早早去世,父親一直細細地照顧著自己,高大的形象、厚實的安全感、溫暖、踏實,哪怕有作為剩女,被不一樣的眼光看待,閒雜的話語也很多,她也不願意離開了,甚至害怕離開。只不過,這份愛終有一天會被化解,她最後還是跟學校裡的一個排球老師結婚了。這段愛情的發展過程,也可以看出一個女人的愛的防線逐步被攻破的過程:最開始是膽怯,約她外出也避而不見,心中有的是對父親的愛的忠貞,死死守住;然後是懷疑,對戀父的懷疑,在收到學生惡作劇的情信時,衝出辦公室,看著排球場上的他;接著是漸漸的突破,上臺唱歌、打扮自己、追討情信的來源;最後是徹底崩潰了,知道是惡作劇的時候,他來安慰,她一下子就吻住了他……終於擺脫父親了。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情節設置——大女兒是一個基督教徒,而且很虔誠:在吃飯前禱告的畫面、唱聖歌的畫面,包括排球老師入教,她那欣慰無比的表情。昨天剛好同一位朋友談及基督教徒與婚愛的話題。我未曾遇到真的基督教徒,雖然有時候週末我也會去教堂里坐坐,聽聽講經,聽聽唱詩,但始終是一個無神論者。昨天當朋友提到這些的時候,一直覺得那位朋友有思想,見識很多,可是她卻說接受不了同基督教徒談戀愛,這讓我很驚訝。一直覺得中國(大陸)是一個沒有信仰的國家,尤其是宗教,不被認可的不被認可,受限制很多,很少人會考慮情人的宗教信仰問題吧。只不過事實卻未必如此,這還真是一個有趣的社會話題,值得人去探討研究。
至於二女兒,她是三姐妹中最漂亮,最聰明的一個。她繼承了父親的廚藝天賦,小時候經常跟父親去大廚房裡,可是父親卻阻止了她做大廚的願望,送她去讀書,她最後在一個太空公司里做高級主管工作。影片的最開始,她與父親的關係最冷淡,隔閡最深。然而,其實父親最在意的女兒是她。可是,她甚至用盡了積蓄去買房子,只爲了離開那個家。可是誰也沒想到,最後留在那個家中的卻是她,大概這就是生活。它需要平靜的時候,平靜得很,吵鬧的時候也吵鬧得很,說生活是大海,真是再貼切不過了。妹妹出嫁,姐姐的謊言,一個對自己很好的長輩去世,大姐出嫁,房子是個騙局……如此跌宕起伏,我甚至覺得,她就是這一部電影的主角,毫無疑問。她漂亮,許多人會愛上她,但她恰恰是最後孤獨的那一個。曾經的戀人要結婚,初識的情人只說保持親密朋友關係,真的讓人心酸。長得漂亮有罪嗎?聰明有罪嗎?似乎是很公平,一個人先天擁有了太多的美好,結局就應該要淒涼一些?
電影的最後,還是留給了二女兒。又是一個星期天需要家庭聚餐的晚上,大家都沒有時間去,二女兒做了一桌子的飯菜,卻只有她和父親。她按照母親留下的菜譜,做了一道湯,父親嘗了一下,說放姜太多了。父親的味覺原本已經失去了,這道菜,讓味覺重新回來了。最後的畫面是,女兒給爸爸盛湯,爸爸握住女兒的手,喊了一聲:女兒啊。女兒應了一句,爸。雖然有一種很刻意去用這樣簡單的對話和畫面去渲染那些很複雜的情感,意圖太明顯了,就有一點點濫了,不過,她確實是最愛父親的,小心翼翼地關心他,甚至因為知道他的心臟病後放棄了升職到異國的工作。人真是如此,愛得深,才能被傷害到。後來,還覺得她實在是好看,特意去查了一下,原來現在已經五十多歲了,不過,電影里,那些畫面里,她一直美麗著、青春著,多好啊。
最後是小女兒,小女兒在一家類似於麥當勞的西式快餐店裡做服務員,覺得這個職業的設置也很有趣,父親是大酒店的大廚子,做著最好吃的中國菜,小女兒卻在「兩塊炸雞」那樣的西式快餐店裡工作,好像是不合常理,但是生活又哪有規律可循。小女兒同父親之間的情感並不多,交集也不多,雙方之間,更接近於那一種監護與被監護的關係。這也許同兩位姐姐有關係,大姐姐有愛,二姐姐有天賦,自己的存在感太低了,以致於她最後成為最早離開家的一個,也是天經地義了。還有一個有意思的事情,她的愛情是從好朋友手中搶過來的。那原本是她朋友的男朋友。這樣的結果也許同她家庭有關,她搶奪不過父愛,可是她還是想要爭取愛,這種爭取的心理蔓延到了愛情之中了。電影還有一個很浪漫的畫面,她去到那個男生的家裡,同那個男生一起在昏暗的房間里洗照片,男生的手輕輕握住了女生的手,真是好浪漫,又可以列入談戀愛要做的事情中了。說到這個男生,長得也很清秀,沒有注意到是叫什麽了,有一個情節倒是記得,他在快餐店門口等女孩的時候,問他看的是什麽書,他說陀思妥耶夫斯基,老陀躺著也中槍。不知道這樣的設置又是什麽原因, 因為還沒有讀過他的書,不敢讀,怕讀早了,浪費了。
至於,電影中的父親,太複雜了。
他首先是一個父親,有很多畫面和場景都打動著我。比如說,父親從洗衣機里拿出一堆衣服,女兒們的胸罩、絲襪都攪和在了一起,他慢慢地耐心地把它們解開;比如說,父親早上起來,一間房間、一間房間、一間房間地走進,叫醒女兒:你要遲到了,你不要趴在桌子上睡覺;比如說,女兒們宣佈要離開,要出嫁的時候,他只是不說話,然後繼續吃飯,但是誰都能看出他心中的難過與不捨;比如說,他爲了女兒們,一直沒有再娶;最明顯的,是電影一開始,他精心地準備著晚餐,一個個動作,一道道菜餚,很多很多。這些所有都是父愛,愛從來就不是那麼宏大和魁梧,愛是很多很多的小事,一個動作,一道菜,一句話,而這些才是生活,才是家。這,才是一個父親,名正言順、名副其實的父親。說父親,也會想起自己的父親。其實自己小時候也是有戀父情結的吧。小時候每一天都在期待的事情就是,晚上看電視看到在沙發上睡著了,父親半夜回來,把我抱回床上。在爸爸的臂彎里,迷糊中,我也是覺得自己很幸福。如果是媽媽抱的,我就會有一點失望,鬱悶爲什麽不是爸爸。
其次,他是一個廚師。還在吃完飯的時候,酒店的經理一通電話來了,他立馬離開趕去酒店,幫忙解決問題。看他走進廚房的時候,廚房裡所有的廚師那尊敬他的眼神,對他的尊稱,甚至是遞菜譜的時候,後面有一個小廚師給他套上了眼鏡,這便說明瞭他的廚藝與資歷。發現魚翅買了假貨,無法上菜的時候 ,他毅然決定換菜餚,最終問題當然是解決了。當然,這樣的尊敬與資歷,也讓他有了作為一個廚子的高傲,他不允許別人質疑他,當二女兒提出問題的時候,他毅然否定,他甚至不願意承認自己味覺退化,味覺全無的事實。好朋友去世,難過的時候,女兒給他裝了一杯高山茶,他卻說,要白開水,而這一份難過,也讓他終於接受了自己沒有味覺的事實,他說,我沒有味覺了,要白開水。作為一個技藝超凡的中國菜廚師,他也對自己的工作是有信仰的,當酒店的經理請求他留下,不要退休的時候,他不願意了,因為他發現,自己做的菜餚被一些不懂得欣賞的人糟蹋了,他是一個對菜餚懷有敬意的人。
最後,他是一個男人。 說實話,電影的結尾,他在飯桌上突然宣佈自己要同錦榮在一起的時候,我是被嚇到了。錦榮是大女兒的同學,還帶著一個女兒,離婚不久。而錦榮的母親一直以為他是對自己有意思的,劇情發展實在有點狗血,但是細細回想,其實還是很多伏筆,比如說他給錦榮的女兒做便當,比如說電影最開始那個神秘的電話,比如說他願意吃完錦榮做的盒飯……只不過,最後錦榮懷孕的時候,我真的覺得哭笑不得,有點黑色幽默,又分明是黑色憂傷。飲食男女,確實是飲食男女。
這部電影是1994年的,距離今天差不多十年了。十年的變化很大,於是也有很多時代的印記:台式電腦、束身衣服、全是男生的學校、滿大街的摩托車、還有那很蓬鬆的電捲髮,最喜歡的還是電影中小女兒的服裝,一條漂白的牛仔褲束著雪紡的襯衣,外面再加一件長長的開衫,還有一個小小的雙肩背包,單肩背著,再綁上長長的馬尾,好喜歡。

2013.8.14寫於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