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阿拉伯的勞倫斯--Lawrence of Arabia

阿拉伯的劳伦斯/沙漠枭雄(港)/阿拉伯的罗伦斯(台)

8.3 / 315,523人    216分鐘 | UK:228分鐘 (director's cut) | UK:187分鐘 (1970 re-release) | UK:210分鐘 (original version) | UK:2

導演: 大衛連
編劇: T.E. Lawrence 羅伯‧波特
演員: 彼得奧圖 亞歷堅尼斯 安東尼昆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feeling

2013-08-26 05:52:36

宛如初見——《阿拉伯的勞倫斯》4K修復版印象記


我上一次看《阿拉伯的勞倫斯》完全可算得上是long long ago的事情。
那次是在學校大禮堂,雖是螢幕放映,但以我當時的懵懂完全無法判斷所放到底是何介質。彼時對電影正燃起熱情,然而所知不多,不過顯然大家都懂得不多,因為當日放映竟然連排了《阿拉伯的勞倫斯》和《費城故事》兩部。結局一點都不難預料,《費城故事》被割捨,不過也無人抱怨,在與光溜溜的三合板座椅較勁了幾個小時後,能走出禮堂簡直讓人鬆了一口氣。
我看出了場面宏大、氣勢磅礴,也看出了男主角不美卻有魅力(我當時竟然覺得彼得·奧圖不美?!),但總體上還是不太明白。懵懂無知面對經典的第一反應就是不敢亂說壞話,但在我心裡估計還是隱隱埋下了「太長太慢太悶」的潛意識——因為經年之後我藏碟上千部,卻始終沒有收一張《阿拉伯的勞倫斯》。

這次在電影資料館看《阿拉伯的勞倫斯》4K修復版,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在電影院裡看一部有INTERMISSION的電影。在這個看電影吃爆米花的時代,這樣的行為簡直有朝聖的意味,依稀沐浴到古典電影黃金年代的光輝。
《阿拉伯的勞倫斯》4K修復版是莊重高貴的古典風骨與現代修復技術的完美融合,畫面色澤依然懷舊,卻清晰得宛若新成,既有無限貼近的逼真,又有時光積澱的厚重。彼得·奧圖的金髮藍眼在螢幕上閃閃發光,風吹黃沙的每個細節都曼妙流動,人與沙漠天地構成美輪美奐的宏大畫面,而其中的細小枝節也變得意味深長。許多鏡頭都會讓人產生「大衛·里恩是怎麼做到的」驚嘆,這樣的氣勢與質感不是依靠0與1編碼所能複製。
一旦全情投入,我絲毫沒有覺得影片太長太慢太悶,反而正是這種節奏造就了其史詩氣度。大衛·里恩以這樣的方式拍這樣一部電影,最好地貼合了勞倫斯的傳奇,他們同樣的張狂野心,也同樣的高貴不凡。

這一次觀影的另一大收穫是清晰看到以前所未見——無論是勞倫斯的同性傾向,還是他被土耳其人俘虜羞辱的經歷,對這些在那個保守年代還不便言說的內容,大衛·里恩留下了大量的意會線索。
勞倫斯被土耳其人俘虜鞭打這段,當年印象頗深,雖不明了,但感覺怪怪。從勞倫斯的藍眼睛到土耳其軍官的紅嘴唇之間的反打特寫鏡頭,多次表現土耳其士兵猥褻笑容的鏡頭,這樣的性暗示放在50年前是含蓄隱晦、不可言傳,而放在50年後的今天,儼然變成了誇張露骨,觀眾席里響起瞭然的笑聲就是明證。
彼得·奧圖對於勞倫斯的塑造明顯有柔美化的一面,不時會流露出女性化的肢體語言,這顯然出自編導演的合謀。近4小時長的片中湧動的全是男性角色,女的一個沒有。最MAN的是阿拉伯的勞倫斯,最娘們的也是阿拉伯的勞倫斯……

我不會把對《阿拉伯的勞倫斯》感受體驗的大幅提升都歸功於大螢幕的震撼效果和細膩傳達,畢竟,我也不是當年那個懵懂無知的我了。當然,觀影體驗依然是因人而異的,比如坐在我旁邊的陌生男士,觀影中不時低頭翻看手機,顯然小小的4寸屏比十幾米的大螢幕更能吸引他……

最後,還是用羅傑·伊伯特的評語來作結吧——《阿拉伯的勞倫斯》「就像一個高個子屈身於一間低矮的房間之中。你可以通過觀看錄像了解影片的大概情節並略略體會其偉大之處,但要真正感受里恩這部巨作就必須設法看到大螢幕放映的70毫米膠片版。對於一個電影愛好者而言,這是一生中必做的幾件事之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