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東京物語--Tokyo Story

东京物语/东京故事/TokyoStory

8.2 / 41,056人    136分鐘

導演: 小津安二郎
編劇: 野田高梧 小津安二郎
演員: 笠智眾 東山千榮子 原節子 杉村春子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尾生

2013-08-27 02:29:30

小津的落寞與蒼涼


親子的關係,是人生悲劇的第一章。
《東京物語》就是這樣一部悲劇。影片榮獲英國權威電影雜誌《Sight and Sound》選為電影影史上十大最佳電影第三位,日本電影史上最佳電影第一名,堪稱小津畢生代表作。這樣一部作品,小津自己的評價卻極為精短,「我試著通過父母與孩子的成長,描寫日本的家族制度如何崩潰。這是我作品中最接近通俗劇傾向的一部。」
這不是小津第一次講父母與孩子的成長,笠智眾主演的父親就不止一次,《父親在世時》的子欲養而親不待,《東京暮色》的白髮人送黑髮人,一個人孤獨終老,《晚春》里感人的父女,父親這個角色在小津電影中一直是重要的角色,二戰之前小津的「喜八三部曲」也都是講述的父親的故事,不同的是,坂本武主演的喜八們都是貧苦百姓,一個人艱難養育自己的孩子,而戰後小津拍的關於父親的都是講述父母與孩子之間關係,親自的關係,是人生悲劇的第一章。
《東京物語》的開頭是一輛遠行的火車,笠智眾與妻子要去東京看望自己的孩子,順便在東京玩幾天,這是再平凡不過的開頭,到了東京與幾個孩子歡聚一堂,享用了一頓還算不錯的晚餐。可是歡樂之中醞釀著不和諧的曲調。笠智眾夫婦的到來,孫子因為為爺爺奶奶騰地方與母親哭鬧,大兒子幸一帶父母出去玩因為出診取消,孫子們又開始哭鬧不停,出來東京的笠智眾夫婦很是尷尬。笠智眾妻子在外面和小孫子玩的時候,落寞地自言自語,「小勇長大後想做什麼?像你爸爸一樣當醫生嗎?你做醫生時,奶奶恐怕…」,也暗示著一個悲劇的開始。
東京,是小津最愛用的一個地方,也是小津悲劇最常發生的地方。《獨生子》里飯田蝶子來東京看兒子,可是兒子必須借錢給母親買中國拉麵;《父親在世時》里笠智眾一個人辛苦帶大兒子,最終兒子可以陪伴自己的時候病死東京;《東京物語》仍舊繼續著這樣的父子悲劇,面對來東京看望自己的父母,笠智眾的兒女們有著各自的事情和藉口,只能請已然寡居的原節子帶著父母在東京逛了一天,第二天就打發父母去熱海,可是父母來東京最初的目的呢?
熱海,是一個年輕人玩樂的地方,夜夜笙簫的生活哪裡適合笠智眾夫婦這樣的老年人玩樂,一個失眠的夜晚,讓母親的病更加嚴重,於是決定回到鄉下。可是,回到東京面對的依舊是兒女的不滿,當大女兒繁對客人說「熟人……家鄉來的」時候,真為這樣的女兒寒心。當笠智眾問「那我們回來的很不合時了?」時候,繁的回答讓這對老年夫婦怎麼辦呢?
笠智眾:我們該怎麼辦?
妻子:怎麼辦好呢?
笠智眾:不好意思再去幸一那兒,太打擾他們了
妻子:是啊,不如到紀子那邊吧?
笠智眾:兩個人去不太合適,你一個人去吧
妻子:那你呢?
笠智眾:我想去探訪服部先生,可以的話就在那裡睡。總之,先出去吧。
妻子:是!
笠智眾:終於無家可歸了!
終於無家可歸了!東京有兩個兒女,卻無自己的容身之地,這是多麼淒涼的事情,笠智眾笑著說出這句話的時候,笑容里有多少落寞!其實落寞的不止這個,來東京之前,以為醫學博士的幸一很有成就,原來卻是個街坊醫生。做父母的當然希望自己的兒女過得好,可是當初自己的努力換來的卻是這樣的結果,是多麼失望的事情。《獨生子》里飯田蝶子賣了家當來東京投靠兒子,卻發現兒子請自己吃中國拉麵都需要借錢,是多麼落寞和蒼涼!
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世間最痛苦而又最無奈的事情。看《父親在世時》時,感動於父子一起釣魚,感動於父子間那份理解與默契,可是最後有機會相聚的時候,父親的去世讓人默默落淚。子欲養而親不待,一直以為這樣的兒女是最痛苦最無奈的,可是看了《東京物語》,發現最無奈最落寞的不是兒女,而是父母,當父母需要兒女的時候,兒女們為了自己的事業,有各種藉口忽略了父母,父母只能默默承受著孤獨與寂寞,以致於孤獨老去,而父母去世後,兒女們又開始感嘆子欲養而親不待,可是,就像遠去的火車一樣,兒女沒機會陪伴父母,父母落寞離去。
小津說,我試著通過父母與孩子的成長,描寫日本的家族制度如何崩潰。其實,小津早些的作品《戶田家姐妹》,已經在描寫日本家族制度的崩潰了,中產階級的兒女在父親死後,在輪番照顧母親的過程中,對母親不斷產生厭惡情緒,最後住在一個破落的海邊別墅里,可是那部電影裡還有二兒子挺身而出,日本的家族制度還有希望,到《東京物語》的時候,日本的家族制度已經無可救藥了。
當笠智眾感嘆「終於無家可歸了」的時候,這個家族已經接近崩潰了。「沒有孩子,真是寂寞!可是有了,孩子又嫌棄你!沒有兩全其美的。」這是多少父母的心聲,也預示著家族制度的沒落和崩潰。而真正讓家族崩潰的並不是兒女的不孝,而是大時代背景下的人們,為了生存不得不冷落了父母,影片最後時刻紀子與京子的對話,才說出了日本家族制度崩潰的原因。
京子:他們太自私了!講完一堆空話,頭也不回就走了。媽一下葬就要她的東西做紀念,真替可憐的媽媽難過。外人還有感情,骨肉不該這樣!
紀子:可是,京子,我在你這麼大時,也這樣想。但子女長大後,會漸漸遠離父母,繁姐姐這般年紀,跟爸媽已不同,她有她自己的生活,她不是存心不良才這樣,大家都以自己的生活為重。
京子:真的?可我決不讓自己變成那樣,否則父母之女之間就太冷漠了。
紀子:不錯,可是每個人總會漸漸就變成這樣。
第一次看的時候,我也像京子這般憤慨,兒女們太自私,只顧著自己的生活,卻不考慮父母,忘了父母養育你們時候的艱辛,外人還有感情,骨肉怎能如此!第二遍看的時候,紀子的話讓我理解了繁代表的兒女們,可是這樣的事實過於殘酷,也過於無奈。
每個人總會漸漸變成這樣!
其實,在中國也是這樣的現實。有多少鄉下的笠智眾,以為考上大學的兒女很有成就,可是一個在通州開一間小診所,一個在豐臺開一間理髮店,另外一個在唐家嶺當著迷茫的上班族,每一個人都被生活的壓力逼得喘不過氣來,哪裡還有時間去顧念自己的父母,在這樣的時代里,家族是註定崩潰的,剩下的是一群忙碌的個體。
影片的結尾,又回到了影片的開頭的場景,大媽路過笠智眾的窗口,寒暄幾句,只是這時候只剩下笠智眾一個人了。「如果我知道她走得這麼突然,我就要對她好一些。一個人過日子,覺得日子都變長了。」都離開了,只剩下笠智眾一個人孤獨終老。窗外是行駛的船隻,遠去的火車,日子依舊要繼續下去。
生活仍在繼續,即便落寞,即便蒼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