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邱公子

2013-08-27 09:39:18

後現代景觀


電影剛出時候就看過,旅遊期間重溫呂克·貝松的經典……貝松並非是對法國電影傳統的背叛,只是在好萊塢的空間和規則下進行合理的博弈,電影的角色設置十分有意涵,比如美國總統是黑人,而外星人變化的也都是黑人,這一方面是對黑人運動的妥協,但同時也強調了好萊塢骨子裡對黑人的鄙夷;神父是外星人的聯絡者,他遵從自己的神,這是對宗教的解構,在電影中,他並未發生任何效果,反而成了搞笑的工具,這似乎體現了作者的某種總教觀念;搞笑的主持人成了全劇最大的亮點,他那中性的裝束和打扮,使他表現得異常詭異且令人難忘,在發揮詼諧的同時,他也同時完成了電影同性戀和性的題材,同時是對未來媒介的一種討論;外形女歌唱家的角色比較突兀,但是卻無疑成全了電影經典的可能,因為那首充滿海豚音的高亢樂曲,人們幾年後已經忘了這部電影,但這首歌卻經久不衰,同時,呂克·貝松在本部電影中對音樂的使用尤其值得肯定,配合著動感的音樂,電影的節奏也大大加快,當然這也要有勞導演的剪輯,同時增加了這部本身存在邏輯漏洞和荒誕電影的流暢度,電影從始至終都不沉悶……後現代是這部電影最大的呈現,電影中並沒有唯一核心的主角,男主角和女主角的位置不斷互換,當然潛藏的依然是男權背景,但在某種意義上,豎立女主角為核心在當時還是具有開創意義的,電影中並未設置真正的敵人,因為能看到的敵人都是作為笑料出現的,而看不到的敵人當然也帶來不了絲毫恐懼,電影真正豎立的對手如結尾所言,是人類資深,這種探索式的詰問是俗套且淺薄的,但是符合好萊塢的一般規則……這部電影是一部奇觀,也是後現代的呈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