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浩劫奇蹟--The Impossible

海啸奇迹/惊天巨啸/浩劫奇迹(台)

7.5 / 248,345人    114分鐘

導演: 胡恩安東尼奧巴亞納
演員: 伊旺麥奎格 娜歐蜜華茲 瑪塔圖拉 湯姆‧荷蘭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時漆

2013-08-30 05:00:46

《海嘯奇蹟》:催淚教科書


文/時漆

    經過幾個月反反覆覆的跳票,這部品質相對較高的批片終於登陸了國內。考慮到Blue-Ray已然在網路上氾濫成災,本片的市場前景就極度堪憂了。導演胡安·安東尼奧·巴亞納算得上是西班牙電影同大陸市場接軌的領航者,他的代表作《孤堡驚情》就曾以「恐怖片」的姿態引進國內,作為中國觀眾能體驗一回正兒八經跟恐怖元素沾邊的片子,還是屈指可數的。那些為數眾多的逗你玩兒的國產恐怖片,總能讓人笑出一身雞皮疙瘩。

    時隔八年,拿印尼海嘯作為母題,主打親情牌,從創作立意上看,角度雖討巧,但難度係數卻極大。藉助災難來兜售親情,其結果往往會弄巧成拙,光看9·11題材的影片就有諸多失敗到家的範例。親情並不像萬金油的愛情,都得來得那麼轟轟烈烈,去得那麼肛腸寸斷,它既不需要製造美妙的邂逅,也不需要點綴浪漫的插曲。親情是與生俱來的平凡元素,平淡樸實是它最本真的註腳。愛情可有可無,親情卻是絕計不可或缺的。為此,想要在螢幕上表現普羅大眾最習以為常的親情,撩撥觀眾的心弦,觸碰最柔軟的內心區域,最常用也是萬變不離其宗的伎倆便是「繞彎子」。於是乎,便有了用恐怖、懸疑、驚悚之類的與平日生活相差甚遠的元素來包裝的《孤堡驚情》,事實證明這很有效。西班牙人尤其擅長這種逼仄的表達方式,安德斯·穆斯切蒂的《媽媽》就是本年度脫穎而出的典型。又諸如《朱莉亞的眼鏡》、《黑暗面》、《當你熟睡時》之類的,一樣的包裝下詮釋的均是不同的主旨,無一例外都獲得了一定的肯定。反觀《海嘯奇蹟》,值得稱讚的是,胡安·安東尼奧·巴亞納完全摒棄了以往的繞彎子,而是單刀直入的有什麼事就說什麼事,不整吊人胃口的奇技淫巧,用災難下的眾生相來直面人們最為悲愴之處,脫掉厚重的靴子,直接撓癢癢。

    可以說,《海嘯奇蹟》就是一本單純催淚的教科書,它一覽無餘地展現了人類在災難面前的無助與羸弱,生命如草芥一般隨時可能會消亡得無影無蹤,得不到大自然的一絲憐憫。人類在大自然面前,已經不再有昔日肆意妄為的霸主影子,而是淪為了微茫脆弱的螻蟻。對海嘯赤裸裸的寫實,影片點到為止,有些惜墨如金的守財奴相,但導演冰雪聰慧的再之後的場景里適宜的插入了海嘯發生當時的零星片段畫面。一來是簡單的回閃,表現人們驚魂未定,噩夢揮之不去;二來又時不時的加一些額外的佐料,比如表現母親瑪莉雅在水中從掙扎到昏厥,在被大兒子盧卡斯呼喚之後,又重燃生命鬥志的情景。這裡的表現力度,都被娜奧米·沃茨拿捏得非常精準。事實上,《海嘯奇蹟》所最終呈現出的生命感染力,很大程度上都得歸功於兩位主角的完美髮揮。拍電影好比炒菜,廚師再如何大師級,若沒有頂級的食材,依然難為無米之炊。伊萬·麥克格雷格自打《大魚》之後,就再也沒有什麼驚世駭俗體現演技的作品,印象中就一部同伊娃·格林配戲的《完美感覺》有些迴光返照的架勢。反倒是一部賣相平平的災難電影讓他的臉龐能有再度鐫刻於觀眾心上的機會。那些對《海嘯奇蹟》本身不感冒的觀眾,我想應該沒多少人會對他的表現評價是乏善可陳的吧。同樣的,母親的飾演者娜奧米·沃茨,犧牲之大,大抵是所有能從螢幕上感覺出的「痛」,都來自於她的身上。

    影片的故事整體就是個見證奇蹟的閤家歡式套路,不過一旦打上「真實改編」的標籤,我也就不樂意再去吐槽其刻意違和的痕跡了。幸運的人相似的幸運著,結局殊途同歸,把30萬遇難者的數字擺到桌面上來,這一家子人的命運真像是上帝開的一個慘絕人寰的玩笑。可以肯定的是,在胡安·安東尼奧·巴亞納紮實功力的催化下,淚點一般的觀眾,絕大多數都哭得涕泗交頤,好不痛快。即便是鐵石心腸,怕是也熬不過男主角亨利打電話向家裡報平安的那段極端失控的橋段。火候的掌控,不僅僅是強弱總相宜,關鍵是在對時機的把握上,掐准了鼻淚管的長度,撲面就是一擊,誇張一點形容,如同催眠,是一種植物性神經的條件反射。至於影片節奏前緊後松,敘事效率低端,全景式角度俯瞰還不夠淋漓盡致這些詬病,也沒多少值得拿到檯面上來剖析的。對於一部純粹到不分國界、不分人種、不分貴賤,一心一意聚焦親情所拍攝的災難寫真,是完全不需要做任何技術上的理性思考的。我們總呼籲人人平等,但平等究竟是什麼?這回,大自然給了我們一個值得深思的答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