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王小葉兒

2013-09-01 11:31:50

三記重拳:視覺飽腹感,鏡頭前瞻性,普世價值觀


長期以來,電影特效、特技一旦和美國科幻大片搭配在一起,就會產生「魔法」般的力量,能讓我在一秒鐘之內變成曬蔫的茄子。好萊塢為全球尤其是中國觀眾準備的「標配超值午餐」看似豪華,可吃久了終究會生厭,於是我一直忍受著「師太,你就從了老衲吧」的無力感。

記憶猶新的是看「機器人情色片」的開山之作——《變形金剛3》IMAX3D版本,電影裡打得熱火朝天,我卻硬是睡得酣暢淋漓,只記得女配兩條頎長而筆直的大腿,自此對機器人打架及打群架徹底斷了念想。

所以,大抵劇情、愛情、奇幻類的3D才是我喜歡的感覺,比如《雨果》、《鐵達尼號》和《少年派》,但這幾部電影裡,吸引我的也不是什麼視覺奇觀,還是故事本身和情感。所以,去看《侏羅紀公園3D》並沒有期待過多的視覺效果,只是想補上在大螢幕觀看的經歷而已。可或許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在影院看4DX版《侏羅紀公園3D》時,我感受到了極大驚喜。

《侏羅紀公園3D》不僅讓我對3D技術大為改觀;也讓對鏡頭設計,鏡頭調度有了更深刻地理解;更讓我明白,只有承載著思想的鏡頭才能經久不衰,歷久彌新,單純的炫技終究會被歷史拋棄。

【一】視覺飽腹感:4DX效果好於3D

這是我第一次看4DX電影,看之前很好奇,帶著很多疑問,看完之後也很興奮。簡單來說,4D就是在螢幕的3D效果之外,多增加了一層環境感受,比如:振動,煙霧,雨水,乃至氣味,它的好處就是會有更強的代入感,讓你覺得身臨其境,很容易入戲。口說無憑,會舉幾個例子給大家。

心理模擬

一開場的時候,有這樣一段情節:一些工人在搬運裝有恐龍的箱子,然後一個工作人員突然不小心被恐龍抓住,於是其他人施救。這時候,座椅是跟著震動的,一方面是模擬顛簸的狀態,而更重要的是一種心理模擬,你會覺得自己是那個被抓住的人。因為被恐龍抓住,所以身體搖擺移動,一切都不受控制。

動作模擬

主人公格蘭特、艾麗和園主哈蒙德一干人等在飛機上的時候,座椅會震動模擬飛機飛行的狀態,當飛機轉彎的時候,座椅就是傾斜的,當飛機在空中晃動,座椅也會上下振動。
同理,在汽車上的時候也是如此。

聲音模擬

初見恐龍的時候,出現的是一隻脖子超長的恐龍。中間有一個細節,幾個人靠近恐龍,恐龍抬起前面兩隻腿吃東西,當腳落地的時候,座椅一同振動,加上螢幕的效果,那感覺真的太棒了。別太較真兒,比較天馬行空的人,真的會覺得自己就在侏羅紀公園裡。

視覺模擬

主要是在主觀鏡頭時,座椅的前後移動,模擬仰角和俯角。比如上面提到的初見恐龍的情節,幾個人仰著脖子看恐龍,去猜測它脖子長度。還有,在侏羅紀公園中,抬頭看護欄。這一點,我會在下面結合鏡頭的部份做進一步闡述。

綜合效果

綜合上面的效果,從心理,動作,聲音,視覺全方位模擬當時的情景。比如很驚悚的霸王龍攻擊汽車一段,霸王龍行走的振動,汽車被撞擊,心理的恐懼,多種4D效果融合在了一起。

【二】鏡頭的前瞻性:4DX下大放異彩

3D鏡頭

地球人都知道導演史蒂文·史匹柏導演對鏡頭的運用爐火純青,我亦無須贅述。即便想要去做,可那些精彩的鏡頭要是逐個分析出來,恐怕早已不是影評而是專著了。

而鑒於此次上映的為3D版本,所以本文中,只舉幾個例子著重說一下那些原本被忽視,卻在3D下「鯉魚打挺」的鏡頭;或是原本平常,卻在3D下「大放異彩」的鏡頭。

※ 鯉魚打挺篇

景深鏡頭

這個鏡頭真的太平常不過了,此圖片只是這個情節單元的一幀而已,但有趣的就在這個箱子上。這個畫面里,箱子右側邊緣在3D螢幕里是有很強地溢出螢幕感的,連角度都恰到好處,整個段落都是如此,有極強的立體感,瞬間讓觀看者和螢幕裡的場景建立聯繫。(因為鏡頭是運動的,截圖很容易模糊,所以這個截圖並不是很說明問題,大家看得時候可以特別留心一下。)

還有一個鏡頭,就是男女主角出場,挖恐龍化石那段,一個帶罩子的電腦螢幕。和箱子有異曲同工之妙。

虛焦鏡頭

\走路\

這段真的太平常不過了,鏡頭中男女主人公為焦點,前景的土地是虛的,轉成3D之後,土地延伸到眼前,男女主角像是踩著「七彩雲霞」。

\吃小恐龍\

同樣的還有大恐龍吃「似雞龍」一段。當時男主角帶著兩個小孩兒躲在斷木後,為虛,恐龍處為實,一來把注意力集中在了恐龍身上,此外也和心理效應相對,一種想要隱匿的感覺。在畫面上,尤為突出。

※ 大放異彩篇

特寫鏡頭

之前對特寫鏡頭印象深刻的應該是《巴頓將軍》和阿涅斯·瓦爾達《南特的雅克德米》,很少會注意到大片裡的特寫,一來很多時候會被情節的緊張掩蓋,二來多半是浮誇做作,很難從情感上打動人。之前很多次在電腦里看《侏羅紀公園》,下面幾個鏡頭一眼帶過,此次卻在3D大螢幕上被震驚了。

第一個是眼睛和嘴的鏡頭。開頭的工作人員被恐龍抓了,幾次切換到嘴的大特寫。
第二個是恐龍眼睛和人眼的切換。當這些充斥著整個螢幕的時候,真的太震撼。
第三個是手的鏡頭,在螢幕上變得碩大無比,伸向你,像是在求救,看得到手細微的掙扎,才知道,原來手也是有演技的,真應該給這個演員頒一個最佳男配角。畫面對心靈和視覺的衝擊完爆電腦、電視螢幕。
其他類似的段落還有很多,比如廚房一段,迅猛龍眼睛對著圓形的玻璃窗口,喘息都很可怕。

弧線運動

電影裡有很多弧線運動鏡頭。在2D的時候,感覺不到它的美。但是一旦變成3D,隨著弧線運動角度的變化引發的立體感便呈現出來。本片中,飛機,汽車,恐龍群體奔跑,包括飛鳥,都是弧線運動。
這再次證明了導演的先見之明,也讓我深刻地明白,除非有特殊的思考,電影中的調度要儘量做到多元化,不要一成不變,尤其要充分利用不同的空間的特點。

4D鏡頭

此外,電影中的仰角鏡頭尤為突出,3D效果本已近乎完美,加上4D座椅前後移動,仰俯效果更加逼真,而且氣場會完全不同。

△ 史詩氣質的仰角

恐龍出場的時候,採用的大仰角,座椅向後,仰角的角度更大,不僅使螢幕中的恐龍更高大,整個場面也營造出一種史詩氣質。

侏羅紀公園出場的時候,有一組鏡頭的運動模式重複了幾次:鏡頭先是仰角,然後下降,突出了高度;然後與實現平行,交代運動物體;而後橫搖,跟隨物體前進。伴隨這個調度,座椅跟著變化,感覺很流暢,極具詩意,鏡頭有音樂般的律動。

△ 另類搞怪的低角度鏡頭

配合仰角,電影裡面也有很多低角度鏡頭。尤其是送「容器」的「拎包客」出現的時候,為了把注意力集中在包上,從計程車停下,鏡頭就是角度很低的。此時,座椅又是後仰的,在3D的螢幕下,計程車顯得更小,甚至會有些滑稽可笑,和DVD里看完全不一樣,尤其是包的特寫出現的時候,鏡頭跟著它移動,非常帶喜感。但是之前,我真的是見到那個狼吞虎嚥的胖紙才開始覺得有趣。

因為我看的是4D版本,還有一層環境因素,所以就單獨拿出來說一下。如果不是3D版本重映,就沒有機會在大螢幕觀看,這些鏡頭很可能一直被忽略掉,也就不會知道它們原來是那麼考究,是那麼不可或缺的存在。

此外,每一個鏡頭裡都有導演思考的痕跡,而不是把機位一擺,幾個景別拍一拍,後期剪一剪,連成一個電影,靠,對付要飯的呢?!當我想到這些的時候,這部電影在我面前散發出了別樣的光彩。我提到的只是九牛一毛,更多的精彩有待大家親自去挖掘,那種美好很難用語言描摹。

【三】普世價值觀:潤物細無聲

除了鏡頭的可塑性,電影重映,也讓我對電影的價值觀進行了再度思考。最初只覺得這是一個奇幻的,把我們兒時的夢想搬上螢幕的一個造夢的故事。但此時發現,電影裡傳達了很多價值觀念,而且多是「普世價值」。很多大片,經過20年後,難免會有價值觀的偏差,這些偏差可能涉及到政治、民族、宗教及種族,可是這部電影沒有,我想,這也是它可以重映的一個前提。

本片的價值觀是什麼?

1、生命總是在尋找出路。人要對自然充滿敬畏,尊重自然發展的規律,技術固然強大,但不應濫用。
2、損人利己是自取滅亡,背信棄義無好下場。
3、愛,我們身邊的人,才是最重要的存在。

可貴的是,這些想法,導演並沒有苦口婆心地灌輸給觀眾,而是有條不紊地傳達出來,並讓觀眾毫無壓力地欣然接受。總結一下,主要通過以下途徑:

人物中的價值觀

導演還把價值觀與人物塑造結合起來。還記得剛挖出恐龍「屍骨」那段嗎?在螢幕面前,一個小胖子突然「語出驚人」,說恐龍就是六英尺的火雞。當時男主角走過去「嚇唬」小胖子,還拿出「彎鉤」道具。

之前,我對這個場景的理解僅限於搞笑,而且覺得男主角很沒風度,嚇唬小孩子,另外就是覺得恐龍可能真的比較厲害。

但是這次看突然意識到這是人物塑造的一部份,起碼說明了三點:一來男主角不允許別人對恐龍詆毀,說明他對恐龍充滿了情感;二來,說明他深刻地了解恐龍;第三、就是因為了解,所以對其帶著的敬畏。這是此人的性格基調與行為基礎,直接影響了之後的情節,他之後凸顯的警惕,冷靜與專業便有理有據,也是他之所以存活下來的重要原因。

在樹上,男主角和兩個小孩兒有過一段對話,女孩說她還是喜歡「吃素」的恐龍,男主角告訴他,這只是它們的天性。沒有批判,凸顯著對自然及天性的尊重。

而園主哈蒙德最開始是一個充滿著熱情與野心的人,他要給每個小孩兒夢想成真的機會,也給自己一個機會,他執迷不悟,即便是親人命運未卜的時候。但最後,當格蘭特開玩笑地告訴他,將不會為他的公園背書時,他淡淡地說了一句,他也是。其實登上飛機之前,他眼中的留戀說明了一切,不是他不愛這一切,而是他終於認同了艾麗的觀點,愛才是最重要的,周圍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而電影中的兩個反面人物,拋棄了兩個孩子獨自逃跑的「吸血鬼」投資人,背信棄義導致災難發生的員工都死於非命,這也是價值觀的一種體現。

言語中的價值觀

即便是用言語,也不是人臉廣播似的,而是找了一個頗具「搖滾范兒」的墨鏡帥哥,他是最初發出質疑的人,雖然並不討喜,像是一個異類,沒事找事,但一股子玩世不恭,充滿「男人不壞女人不愛」的魅力,根本不會讓你覺得是在說教,相反卻成了情節的鋪墊與氣氛營造的關鍵環節。

情節中的價值觀

最開始,一群人把恐龍關進箱子,像運輸物品一樣玩弄於股掌之上,好似掌握了全局。而後,恐龍奪走了一個人的性命,這是電影最開始統領全片的情節單元,奠定了整個電影的基調,這就是不尊重不敬畏的下場。

恐龍雖然遺禍不淺,但難得的是導演並沒有站在上帝般道德審判者的角度,因為這樣一來,便會與電影尊重自然規律及懷有敬畏之心的主題相衝突。

恐龍沒有被人類槍殺,而是被同類致死,導演構建了一個弱肉強食的進化論世界,當大號恐龍驀然回首,侏羅紀公園的條幅像花朵般凋零,徐徐飄下,像一曲輓歌。

鏡頭中的價值觀

之前提到本片多用人物主觀的低角度鏡頭和仰角鏡頭,一來是為了打造視覺奇觀,突出雄壯的史詩氣質;此外,這也與敬畏、尊重的主題不謀而合。

導演把思想、鏡頭和情節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模糊了界限,有著潤物細無聲的完美效果。

【幾點補充】

關於表演,不得不說,經過時間的洗禮,男女主角的表演顯露出一些缺憾,尤其在反應鏡頭時,很不自然。相比來說,哈蒙德和伊安·馬康姆的角色的表演就好得多。

此外,電影中插入的動畫非常有趣。

綜上所述,不是任何一部影片都可以在20年後轉成3D上映,它需要滿足很多條件,從電影本身來講,「視覺飽腹感,鏡頭前瞻性,普世價值觀」這「三大法寶」無疑是個重要的必要不充分條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