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請問總統先生--Frost/ Nixon

对话尼克松/福斯特对话尼克松/惊世真言

7.7 / 112,519人    122分鐘

導演: 朗霍華
編劇: 彼得摩根
演員: 法蘭克藍吉拉 麥可辛 山姆洛克威爾 凱文貝肯 馬修麥費狄恩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半枝煙

2013-09-02 04:06:44

新聞史上的詭異一戰


據BBC,David Frost爵士今日去世,享年74歲。於是想起了這篇舊文,不知道Frost自己對Michael Sheen的演繹怎麼看呢?
——————————————————————————————
2009-02-19

每一個學新聞的人(沒有「幾乎」,沒有「也許」)都知道水門事件。我還在大學讀新聞的時候,老師照例找機會放映了那部總統班底(All President's Men),相信其他開設新聞課程的學校也是這麼幹的。這是關於新聞史最感性的開始,也是走向職業榮譽感的第一步,自此我記住了華盛頓郵報,也記住了伍德沃德、伯恩斯坦和深喉。
 
此後還有許許多多同樣出色的作品,比如驚爆內幕(The Insider)欲蓋彌彰(Shattered Glass)毒家新聞(Veronica Guerin),但沒有哪個人或哪件事更適合水門事件作為新聞教育的入門教材,因為它幾乎是媒體力量的巔峰表演,是一個民主體制下新聞業的無上榮光。它不僅改變了一家報紙、一個總統,更改變了一個國家、一整套制度。
 
在這場轟轟烈烈的戰役之後,尼克森下台了。這個在總統生涯中犯下錯誤也建立過功績的人,其實是很不情願的。在離開白宮後最初的那些日子裡,他始終沒承認安裝竊聽器是一件可恥且違法的事,也拒不承認那些錄音和他有著密切關聯。這讓美國人感到憤怒,並且讓還沉浸在榮耀中的新聞業感到棘手,像邁克華萊士這樣的名嘴已經開始準備與尼克森的對談。
 
就在這樣的一個時刻——福特為了轉移視線心急火燎地赦免了尼克森、老謀深算的政治老人仍在負隅頑抗、各大媒體誰都還沒動手或束手無策——新聞史上的詭異一戰就發生了。一個名叫大衛弗羅斯特的娛樂脫口秀主持人詭異地拿到了和尼克森對談的機會,又詭異地在大敗虧輸後奮起一擊,讓尼克森親口承認了他對美國人民犯下的錯。
 
那是一段相當驚人的節目。尼克森眼神中流露出從未有過的衰老、頹唐和失意,他的無數政敵們都沒能做到的事,一個差點走投無路傾家蕩產的紈絝子弟卻做到了。弗羅斯特受盡了那些名聲赫赫的媒體同行的羞辱和鄙視,掏空了自己的腰包只賭人生的一道轉折之光,他終於成功地踩上了尼克森政治生涯的屍體,大搖大擺地招搖過市。
 
對話尼克森說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像兩年前海倫米倫扮演女王一樣,法蘭克朗格拉以神一樣的功力,見證了一個可能比尼克森本人還像尼克森的角色的誕生。濃重的口音,壓迫感十足的身體語言,看似不經意卻效果驚人的談話技巧,多年政治生涯磨練出來的心理素質,朗格拉從裡到外都是美國總統的不二人選。
 
更精彩的,是那一份被掩蓋的虛弱,又或者是失敗後的不甘,他實在演繹得太精準。天生的滔滔不絕的職業性演說,在一個前總統的老年休養生活中,似乎是為了填補一種莫名的失落和空虛。微醺酒後撥出的那個神秘的如夢一般划過星空的電話,不僅激起了弗羅斯特魚死網破的鬥志,又在他們之間建立起了一份微妙的信任和相惜。這是電影藝術超越原版話劇的豐富所在,也是對話尼克森的靈魂。
 
再來看看尼克森那渺小的對手。弗羅斯特的臉上永遠掛著職業性的媚笑,他混跡於娛樂場所,渾身上下怎麼也不會令人想到華盛頓或白宮這一類嚴肅性詞彙,就連談話開始的前一夜他都好意思攜著女友去參加一個電影發佈會慶典。觥籌交錯聲色犬馬間,他和他的團隊被總統班底打得落花流水,0:11,丟盡了臉,被逼到懸崖邊上。
 
以新聞的職業感來說,弗羅斯特的勝利,真的沒有什麼出奇的因素。他之所以先前一路潰敗,那只是因為他確實太不職業了。他完全沒有一個時政記者的機鋒和忍耐力,更缺乏本可以追根究底的調查野心和持久性——如果早聽身邊諸葛亮的話去調查那個關鍵人物,弗羅斯特也許可以早一點迎來大轉折。他畢竟只會時尚脫口秀,而沒有半點嗅覺和靈感。
 
歷史就是這樣,它誘使你去詰問無數個如果,它的無法逆轉讓這一切看起來格外誘人又真相無望。如果沒有那個電話?如果不是弗羅斯特而是華萊士?怎麼說都可以,哪一種都可以引向那個經典的鏡頭,尼克森的老臉會像迷宮的盡頭一樣一次又一次被不同的人不同的選擇打爆在螢幕上。弗羅斯特是歷史在那個關頭選定的幸運兒——他被低估,爾後狗急跳牆奮力一搏。歷史是充滿了偶然的必然。
 
對話尼克森最後樹立起的,當然還是尼克森。這個曾經擺平了毛和赫魯雪夫的政客,在自己的身體裡和人性、慾望搏鬥了好幾百回,最後終於有勇氣說出實話,放棄抱著謊言捲土重來的機會。這是非凡的信念和抉擇,對此我肅然起敬——政治是人與人之間的角力,但對話尼克森說明了一個道理,一個政客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尼克森曾經輸給了自己,然後又打敗了自己,他的生命交織著遺憾和收穫,不論對與錯,總歸有意義。美國人恨他,卻也該感謝他。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