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BOO

2013-09-02 10:03:43

別人的家園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We have travelled so far , it's time to return to our path.

當上校喃喃唸出這句的時候,我腦中浮現的是另一句話:流亡者,沒有祖國。

流亡是最悲慘的命運之一。永遠的異鄉人,漫無止境的流浪,與陌生的環境時常衝突,對於過去難以釋懷,對於未來滿懷悲苦。

一個曾經處在權利頂端,家財萬貫,受人景仰的家庭移居美國,不僅意味著事業上的從零開始,更意味著自己的文化、學識、素養從此無用,後者才是真正痛苦的。

為了逃避母國的專制,被迫將伊朗文化的精粹,乃至本民族血統一併捨棄,本身就是悲劇。

任何真正的流亡者都會證實,一旦離開自己的家園,不論最後落腳何方,都無法只是單純的接受人生,只是成為新地方的另一個公民。或者即使如此,在這種努力中也很侷促不安,覺得幾乎不值得這麼做。你會花很多時間懊悔自己失去的事物,豔羨那些一直待在家鄉的人。因為他們能接近自己喜愛的人,生活在出生與成長的地方,不但不必去經歷失落曾經擁有的事物,更不必去體驗無法返回過去生活的那種折磨人的記憶。

對於上校來說,他其實並不能把風光的過去體面的埋葬。四年的時間他們過著根本負擔不起的生活。豪華寓所,奢侈的女兒婚宴,幾乎耗去了所有的財產。年近中年的新移民,要融入主流社會相當吃力,更不用說behrani上校這樣從政多年沒有任何技能的人,只能淪落到去小賣部打零工,工地做苦力,開始學著記帳,過精打細算的日子。

當他站在那扇窗前,眼見太陽餘暉漫射過窗簾的星星點點,有如神蹟,給他混沌不堪的生活瞬時打開了一道門。這裡的鏡頭非常寫意,言簡意賅。

behrani本來在房子問題上的處理無可非議,就像他所說,kathy應該去告郡政府,憑什麽自己要為他們的無能買單。kathy想馬上拿回房子也沒錯,媽媽很快就到事情勢必穿幫。政府已經同意原價購回,behrani肯退一步,事情就解決了。如果他們能把各自的境遇對對方說清楚,或許不至矛盾激化。但細想之下,兩人的性格又決定了事情的最終走向。

同他的國家一樣,behrani的家庭也是典型的父權體制,他獨斷專行,不允許質疑,愛面子,很有責任感。作為軍人,這是他棲身子十年的母國的深深烙印。就像他理所當然的認為律師樓是男人開的,西裝筆挺的跑去跟工頭說我不幹了。他希望被人尊敬,至少是被平等的看待。他缺乏同情心,認為美國人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活,眼光幼稚,著眼膚淺。

kathy則醉生夢死,她的關鍵詞就是逃避,在回憶裡流連,不肯向前邁步。失去房子多少讓她開始警醒,明白現今還擁有的一切之不易,於是奮力想挽回。她同lester一直看見behrini高貴顯赫、咄咄逼人,卻看不出其來自與之相同必然較卑微的人的源頭。

lester第一次拜訪behrani的時候,完全是國家主人的姿態,他蔑視這個外來者,順道譏諷了伊朗國王,這讓後者立刻穿上盔甲,進入戰鬥狀態。在lester看來,隨便一點錯誤都能讓移民局送他們回家,而這恰恰是behrani的軟肋所在。在他睜著眼睛直到天光的那一宿,他一定深深的領悟到這始終是別人的家園,一個小小的警察就可以威脅到他的安全,他的家庭。而我們從他和夫人的爭吵中得到的資訊是戰鬥機,國安局這些敏感的字眼,就像無法揮去的夢魘。對於他們,沒有退路,只能在這片土地上頑強的生存下去。

behrani顯露出的是更加的強硬。一方面,在這個相對自由的國度,他學會依仗法律保護自己,認為要不斷抗爭才能獲得;另一方面,他仍未脫離自己原來的身份與行事方法。

behrani犯的錯誤是,即使是軟弱的人,被逼急了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時刻,比如lester掙脫之後喊的那聲fire。再比如kathy在他門前吞槍,他沒報警,反而遵循祖訓將之抱進屋內,悉心照料。

而kathy要面臨的是一輩子良心的譴責,或許她從來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過錯,只一味的遷怒於他人。她的一意孤行害死了這些善良的好人。影片的末尾,她終於幡然悔悟,自己想留駐的只不過是逝去的片段,那早已是別人的家園。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