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The Reluctant Fundamentalist

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我不是拉登(港)/原教旨主义者

6.8 / 14,586人    130分鐘

導演: 米拉奈兒
編劇: Ami Boghani Mohsin Hamid
演員: 里茲阿邁德 凱特哈德森 李佛薛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西慕藏之

2013-09-05 04:38:05

《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誰是誰的陌生人?


人類棲息於這小小星球,已不知多少萬年;為生存而結成群體,以改造、對抗大自然,求得繁衍生息,亦不知多少萬年。你、我、他,究竟要多少年月,才能相遇並相知,由陌路變為同路?是數萬年光陰太短,還是人的一生不夠久長?
  
不說萬年,萬年太久,渺茫難尋。近眺千年,東西方均孕育出璀璨的文明,並紛紛向著陌生的存在投以尋幽探微的問詢。而近世數百年,隨著工商業文明的飛速發展,人類不同族群間的交流更是日益頻繁;來自不同地域、文化的人們,紛紛向陌生的彼此發出了「宴會的邀請」。但,這場宴會裡,誰是主人,誰是來賓?興許你要說:「既然同為地球的原住民,則又何分賓主?應當平等相待。」
  
可偏偏就有賓主!這就是現實,這就是現代社會的叢林法則。具體到《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中:以美國人為代表的西方人便是主,以穆斯林為代表的東方人則是賓;以金錢、利益為追逐對象的現代經融資本體系便為主,以情感、信仰為人性光芒的傳統價值體系則為賓 ... ...
  
於是,主、賓之間,日益「陌生」,終於裂出一道鴻溝天塹。主人日益驕固,賓客日陷困頓。主、賓之間,充斥著敵意與仇恨,孕育著欺凌與反抗,上演著矛盾與衝突。人間彷彿地獄。一如薩特在《隔離審訊》(或譯《禁閉》)中借加爾森之口所言:「你們的印象中,地獄裡該有硫磺,有熊熊的火堆,有用來烙人的鐵條......啊!真是天大的笑話!用不著鐵條,地獄,就是他人(或譯『他人就是地獄』)」。人,若不能與他人平等相待,建立良性有效的溝通,而是相互排斥、相互敵對,則他人便會成為你的夢魘、你的地獄。
  
而影片借一位巴基斯坦青年才俊Changez從故鄉到美國,又終返故鄉的種種荒誕遭遇,所要表述的也正是——來自不同文化背景、地域民族之間的(如Changez與其美國女友、同事、上司及美軍特工Bobby,又如2003震驚全球的「911事件」、巴基斯坦恐怖份子與被害的美國人質)及同一文化背景、地域民族的傳統與現代之間的(如Changez與其詩人父親、土耳其老派出版商人、激進的巴基斯坦民族主義者,又如華爾街菁英與被裁的美國企業員工)——當今世界中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群體與群體之間的互不理解、互不信任、互相為敵的生存困境。片中,作為特殊歷史背景的「911事件」,不過是藉以窺視這齣荒誕生存境遇的一個典型觀測點,它既非「前無古人」,亦非「後無來者」。
雖然,「911」之後,美國政府籍種種草木皆兵式的安檢防範措施,保障了本土公民的人身安全,但在報復恐懼心理及巨大利益的驅使下,新一輪的種族歧視與種族對抗之火又被公然點起(種族歧視如Changez在機場遭到侮辱性的裸體搜身檢查、下班後遭到莫名其妙的逮捕與隔離審訊,種族對抗如影片中未正面提及的美軍反恐戰爭)。戰火瀰漫於廣大中東地區,造成了千百萬中東平民的喪生。地獄的圖景並未隨著「911」的逝去而逐漸黯淡,反倒更加濃墨重彩、陰森恐怖。
雖然,Changez通過資產評估項目與企業裁員行動,看到了華爾街利益法則的冷酷無情,並最終毅然辭去錦繡前程,向著以詩人父親、土耳其老派出版商人為代表的偉大傳統致敬,但,他所暫時消弭的,也僅是來自傳統與現代之間的無形隔膜,而他力所能及的,也僅是在金錢與良知之間作出個人抉擇。而Changez與其美國女友、上司等人之間,卻終究難以避免地生出巨大而持久的意見分歧,他無從解決,唯有逃離。
雖然,當Changez返回巴基斯坦成為一名大學教授後,提出了「巴基斯坦夢」的偉大命題,並毅然舉起了融東西方文明之長的民主自由、博愛和平、反暴力之旗,——如聖雄甘地,然而,他的努力,仍遭多方利用(如被巴方激進民族主義者)與猜疑(如被美軍情報人員)。雖然,在富有象徵意味的片尾一幕中,拉合爾茶館裡的兩個陌生人,衝突過後,不再「陌生」,似乎建立起某種隱秘的理解與信任;然而,這一來之不易的理解與信任,僅是建築於兩個渺小個體(Changez與Bobby)——經過一番爭鋒相對暗藏殺機的角力,並以一名巴基斯坦年輕抗議學子的意外死亡為代價——基礎之上的。無辜生命的黯然離場,使黑夜中的人們猛然一驚,暫時卸下沉重的憤怒,朝著黎明前的天邊望去。
  
這既是一出只有美好展望而無包袱笑料的喜劇,更是一處非理性時代難以覺察的荒誕悲劇;既不無樂觀美好的祈願,更飽含悲涼的感傷氣息。這無疑預示著「陌生的雙方」——不同文明(或種族)之間、或傳統與現代之間——由相互接觸、至相互牴牾、至相互磨合、至相互理解並信任的歷程,將長路慢慢,荊棘塞途,任重道遠,——如現實世界中的天朝與其臣民、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美國與其所謂的邪惡軸心國及眾多想像敵;並且,「陌生的雙方」,仍將以無數鮮血與悲劇作為有形或無形的獻祭品,爭取著互為地球原住民的平等與自由的權利。
  
《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裡的世界,正如20世紀由西方現代派及後現代派大師——卡夫卡、艾略特、喬伊斯、薩特、加繆、貝克特、海勒等人所描繪的荒誕而陌生的異化圖景,只不過《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並不像微澀難懂的現代派及後現代派作品,因為,它仍舊是一幅披著現實主義精密外套,內藏現代主義苦悶心靈的大眾通俗文本。
  
在破舊的拉合爾茶館裡,氣氛緊張,有兩人在久久對談。遠遠看去,這一切,彷彿一幅風格凌厲的抽象畫;畫中之人,面目模糊不清。他們是過去時代里那些消逝的面孔?還是未來時代中那些即將誕生的面龐?誰又是誰的陌生人呢?或許都是,或許都不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