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鐵達尼號--Titanic

泰坦尼克号/铁达尼号(港/台)/泰坦尼克号

7.9 / 1,288,616人    194分鐘

導演: 詹姆斯卡麥隆
編劇: 詹姆斯卡麥隆
演員: 李奧納多狄卡皮歐 凱特溫絲蕾 比利贊恩 凱西貝茲 比爾派斯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安東

2013-09-08 06:26:42

「生命之中,有時需要做一些不凡之事」


「這些快樂的乘客根本沒有意識到他們剛剛登上了一座浮動的墳墓。」
    這是美國作家克萊夫·卡斯勒的小說《倒轉地極》中的一句話,說的是史上最大海難的主角——德國郵輪威廉·古斯特洛夫號。這句話同樣適用於著名的鐵達尼號。
    1912年4月10日,被稱為「世界工業史上的奇蹟」的鐵達尼號從英國的南安普頓首航美國紐約,船上滿懷憧憬的乘客與碼頭上歡呼的人群都不會想到,這將是一次短暫的死亡之旅。4月14日晚上11時40分左右,鐵達尼號撞上冰山;兩個半小時後,這艘號稱「不沉之船」的巨輪緩慢地沉沒到黑暗冰冷的大西洋深處。
    因其傳奇與悲壯,整整100年來,這個題材為諸多導演所青睞,從1915年義大利拍攝的無聲片,到2012年英國iTV製作的迷你劇,曾數次出現在影視劇中。這其中最知名、最成功的,毋庸置疑屬於美國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的《鐵達尼號》,1998年在中國公映時,曾造成過萬人空巷般的轟動——《亡命天涯》開啟了中國的大片時代,而《鐵達尼號》讓中國觀眾真正領略到了大片的魅力。

    「生命之中,有時需要做一些不凡之事」
    1992年,38歲的年輕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在拍完《終結者2》之後已經賦閒了一段時間。一天,他漫無目的地從架子上拿起《冰海沉船》,看了一遍這部電影。電影結束後,他有了重述這部電影的想法:在史實的基礎上虛構一段愛情故事,再藉助最新的水下攝影技術,講述一個關於沉船遺骸真相的現代故事。
    這不是卡梅隆第一次對鐵達尼號產生興趣。早在少年時代,他就讀過華特·羅伊德的紀實文學《冰海沉船》,以及羅伊·沃德·貝克據此書改編的同名電影。對於載有2223名乘客的鐵達尼號來說,此次事故堪稱世界末日——而這正是卡梅隆一直所痴迷的主題。
    彷彿命運的安排一般,看完錄像的他隨手翻看信件,居然收到一封邀請函,請他觀看紀錄片《鐵達尼號:深海的寶藏》。這部紀錄片更激起了他的興趣,他對導演說:「我要把這個故事變成我的下一部電影。帶我去俄國。」
    俄羅斯的凱爾迪什號科考船上有兩艘和平號潛艇,是當時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能夠潛到約四千米鐵達尼號廢墟的深度的幾艘潛艇之一。正在為科考經費匱乏而苦惱的船長與卡梅隆一拍即合,兩人痛飲伏特加,不過誰也不曾想過,在此後的十一年中,他們將會共同在船上度過十個月的時光,乘坐和平號下潛超過五十次,最深時將近五千米。
    因為拍攝《異形2》、《終結者》系列及《深淵》,卡梅隆在好萊塢已是炙手可熱的人物,構思鐵達尼號之前,他先拍完了《真實的謊言》,並再一次票房大賣。此時回過頭考慮《鐵達尼號》,他反而躊躇起來:想法能否實現?深水攝影會不會成功?有沒有人願意看這部電影?在他舉棋不定之際,凱爾迪什號的船長髮來一封傳真,上面只有一句話:「生命之中,有時需要做一些不凡之事。」卡梅隆被打動了,這句話在他眼裡似乎閃著金光一般,他當即打電話給電影公司:我要拍《鐵達尼號》!

    「鐵達尼號上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1995年3月,卡梅隆去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找到主席彼得·徹寧,他沒有準備任何書面材料,只帶了一本關於鐵達尼號歷史的繪本讀物,他提出的概念是:「鐵達尼號上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只一句話就打動了徹寧,也讓他在之後的幾年裡體會到了從生不如死到欲仙欲死的人間百味。十四年後,徹寧回憶說:「拍攝《鐵達尼號》簡直是場災難,這是好萊塢有史以來最困難的製作,每天我都以為自己要被炒了。」
    卡梅隆說服徹寧,要通過對鐵達尼號殘骸的實體攝影來加強電影的歷史真實性,爭取到了四百萬美元的潛水費用。他召集了俄羅斯、美國和加拿大的科學家、攝影師、水手和歷史學家,於1995年組織了12次潛水。潛艇的駕駛室只有兩米寬窄,擠著三個彪形大漢,每次往返需要十個小時,相當於從紐約乘飛機到東京,而廁所只是一個杯子。
    與所面臨的危險相比,這些困難根本算不上什麼。海底到處都是扭曲的鋼板和垂掛著的鋼索,而俄羅斯駕駛員對新型聲納又極度陌生,小小的和平號潛艇隨時面臨著滅頂之災。事實上,第一次下潛,卡梅隆的潛艇就險些撞到鐵達尼號的側舷;第三次下潛時,更是遇到電力不足和強烈洋流的雙重危險,由於每次下潛需要花費四萬美元、又只能拍攝12分鐘,所以卡梅隆不願取消任務,險些葬身海底,經過三次上浮,電力幾乎完全耗盡才僥倖浮出水面,用「九死一生」來形容絕不為過。

    傑克和羅斯
    詹姆斯·卡梅隆挑選男演員的眼光向來不靠譜:拍《終結者》時,公司推薦施瓦辛格主演,他不同意,想請施瓦辛格吃頓飯,找個事跟他吵幾句,然後回頭跟老闆說施瓦辛格是個混蛋。結果買單的時候發現自己一分錢沒帶,還是施瓦辛格付的帳,再加上吃飯時聊得還算投機,這才起用了他。前妻凱薩琳·畢格羅拍《驚爆點》時選了個男一號,卡梅隆極力反對,說這小伙傻乎乎的肯定不行。結果這部電影大獲成功,而那個被卡梅隆看扁的小伙,就是後來紅得發紫的基努·里維斯。
    《鐵達尼號》的選角也是如此。對於男主角傑克·道森,他起初意屬馬修·麥康納或者克里斯·奧唐納,至於李奧納多·迪卡普里奧,卡梅隆的看法是:「他看上去長得太瘦弱,不像個男主角,長得也不夠漂亮。」不過出於禮貌,他還是邀請李奧來公司一談,結果發現辦公室裡所有的女性員工都跑來參加會議,甚至包括會計和秘書。他這才意識到李奧對於女性觀眾的殺傷力。
    卡梅隆曾經詢問過克萊爾·丹尼斯是否有意出演女主角羅斯一角,但是丹尼斯剛剛演完《羅密歐與朱麗葉》,以感覺兩部電影太過相似為由拒絕了。之後卡梅隆雖然還接觸過格溫妮絲·帕特洛,但當他看到凱特·溫絲萊特時,立刻被她典雅的氣質迷住了,他告訴她:「這個角色肯定是你的。」為了表示感謝,溫絲萊特從英國給卡梅隆寄來一支玫瑰,署名是「你的羅斯(Rose)」。
    李奧當時的片酬只有兩百五十萬美元,溫絲萊特更少,還不到一百萬。片中最大牌的演員是凱西·貝茨,短短幾場戲,她索要六十萬美元的片酬。二十世紀福克斯覺得這個價格太高,卡梅隆把價格講到五十萬美元,並自己掏了十五萬美元,這才雇來貝茨。
    飾演老年羅斯的是時年八十六歲的老牌明星格洛麗亞·斯圖亞特,老太太很牛,有一天凌晨三點,工作狂卡梅隆敲門請她拍戲,老太太勃然大怒:「你們好大的膽子!」把卡梅隆一通臭罵,他也只好乖乖地讓她繼續睡美容覺。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為了拍攝《鐵達尼號》,二十世紀福克斯在墨西哥的海岸買下一塊16平方公裡的土地,工人們奇蹟般地在一百天內建成了一座龐大的影城;更奇蹟的是,他們在差不多的期限內,造出了一艘與原船宏偉程度大致相當的鐵達尼號的複製品。要知道,當年的鐵達尼號是動用了一萬四千名工人,花了三年多時間才完成的!
    為了追求完美,卡梅隆對船上的道具都進行了精確考據,從壁燈、地毯、瓷器、傢俱到一個小小的菸灰缸,他不放過任何一個微小的細節。卡梅隆用來說服徹寧的那本繪本讀物的作者受邀來到建成後的鐵達尼號參觀,當他看到自己曾精心研習並加以繪製的場景竟被如此逼真地重現出來時,幾乎流下了眼淚。
    對品質的苛求肯定意味著投入的增加。卡梅隆最初估計需要八千萬美元的預算,福克斯給了一億一千萬,結果拍到最後,加上宣傳費用在內,一共花了史無前例的兩億美元之巨,對於當時來說它是電影史中最昂貴的電影了。卡梅隆主動要求放棄800萬美元的報酬,只拿後期分紅。而那艘巨大的鐵達尼號,在拍攝結束後也被拆掉當作廢鐵賣掉,來補充一點拍攝經費。

    「我是世界之王!」
    過長的拍攝週期、超出預算之外的高額投入、一再延後的發行日期、同期上映的大投入影片《未來水世界》的票房慘敗……《鐵達尼號》還未問世,前途就被打上了一連串的問號。
    第一次試映時,卡梅隆雖然做出一副信心爆棚的模樣,其實心裡緊張得要死:他的聲譽、電影公司的錢、別人的飯碗,都指望著這部電影了。幸運的是,這部長達三小時十五分鐘的電影迅速征服了觀眾,票房走勢一路飆升,甚至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連續十六週登頂美國票房榜,打破了歷史記錄;全球票房總收入高達十八億美元,同樣是歷史最高——這項紀錄保持了13年,直到2010年被卡梅隆自己的《阿凡達》取代。
    在第七十屆奧斯卡評獎中,《鐵達尼號》總共獲得十四項提名,平了《彗星美人》的最高記錄;贏得了十一項大獎,平了《賓虛》的最高記錄。在登台領取最佳導演獎時,卡梅隆抑制不住心中的興奮之情,手握獎盃高呼:「我是世界之王!」就像李奧在鐵達尼號船頭上高喊的一樣。
    有趣的是,直到這時,詹姆斯·卡梅隆的老爸才勉強承認,導演這個職業還算靠譜。在此之前,父親一直希望兒子能跟他一樣,當個工程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