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監諜任務--Cold Eyes

绝密跟踪/监视者们/天眼跟踪(港)

7.2 / 4,839人    119分鐘

導演: 曹誼錫 金秉瑞
編劇: 曹誼錫
演員: 薛景求 鄭雨盛 韓孝珠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殺手里昂Leon

2013-09-08 07:30:48

《監視者們》:從《跟蹤》說起


文/殺手里昂Leon
  韓國電影《監視者們》翻拍自六年前的一部香港電影《跟蹤》。很有趣的是,在香港版本中飾演警察的跟蹤者任達華在韓國版本的結尾中搖身一變成為了被警察跟蹤的竊賊。韓國版本中這種突如其來的設定一方面可能是為了拍攝續集所埋下的「未完待續」的伏筆,另一方面也有向前作致敬的意味。

  無論是主要人物關係的設定還是故事情節的推進,韓國版本對香港版本的還原度都很高,有些情節幾乎就是赤裸裸的情景再現。然而,畢竟從屬於兩種不同的地域文化,根植於不同的電影土壤,即使情節上的高度重合仍然無法阻止兩部影片反映出的截然不同的精神氣質和電影風格。

  在游乃海執導的《跟蹤》中,有這樣一個橋段:以梁家輝為首的劫匪剛在一家珠寶店實施完搶劫,由於其中一個劫匪在搶劫中沒有掌控好時間而差點誤了大局,於是劫匪之間起了內訌廝打起來,正當雙方對峙緊張之時,林雪飾演的劫匪卻忽然發現對面樓有一個女人正在脫衣服,不一會,所有的劫匪都將目光投向了對面樓上的那個女人。於是,導演便將一場男人之間的暴力行為轉化為男人們的集體窺淫,用性這一對男人更具吸引力的方式取代了暴力進而轉移了男人的注意力,也順便緩和了劫匪之間的矛盾。而同樣的段落在韓國版中則是這樣處理的:鄭宇成飾演的劫匪頭目二話不說走向違反計劃的劫匪面前一通海扁,犯錯的劫匪被打的滿臉是血。通過這一橋段對比可以發現兩個版本之間的不同:游乃海版的《跟蹤》明顯打上了銀河映像的標籤,十分風格化,擅長控制影片節奏與觀眾情緒。而韓國版的《監視者們》則更具商業類型化特徵,對於暴力的處理簡單粗暴直接,目的就是能夠更為直觀的刺激觀眾感官,實現更多的商業娛樂效果。的確,在女主角的選擇上,也可以窺視出韓國電影的商業化運作,《監視者們》中的女主角韓孝珠明顯要比《跟蹤》中的徐子珊漂亮。

  如果按照類型來劃分的話,《跟蹤》與《監視者們》應該都屬於警匪片。只不過兩部影片中的警察作了更為精細的劃分,屬於警察內部監視犯罪者的特殊組織。這種以跟蹤或者監視為題材內容的警匪片在不同的地理空間和環境中便會呈現出不同的風格氣質。兩部影片便分別利用各自所處的空間環境為影片注入了不同的血液,打下了鮮明的標籤。

  香港雖為國際化大都市,但由於其地方狹小、人口密集,於是熙熙攘攘的鬧市區、狹窄逼仄的巷道、擁擠的居民樓、碼頭、茶餐廳、公交站、天台等空間環境便成為香港電影中經常出現的標誌性場景,也註定了這個彈丸之地不適合拍攝大格局的電影,小格局的電影在香港電影中便成為了一種常態。然而,就是這種小格局的地理空間卻為《跟蹤》這部電影提供了一種內在的敘事張力。因為這種警與匪的跟蹤與被跟蹤的近身行為在相對狹窄的空間格局中更容易營造出一種緊張氣氛與戲劇衝突,無形之中為電影的敘事添加了張力。

  雖然韓國在地理空間上也並不富裕,但在影片中卻盡力試圖營造出一種大片的格局與氣勢。在《監視者們》中,共出現了兩次比較大的激戰場面。第一次是劫匪第一次搶劫之後與警察的汽車追逐賽,第二次是劫匪在第二次搶劫未遂之後與警察的最後火拼。這兩個段落都是通過汽車追逐,激烈的槍戰等營造出一種商業大片的氣勢與格局。然而,在《跟蹤》中,這種激烈的槍戰場面卻相對弱化。在《監視者們》中出現的第一場警匪之間的激戰在《跟蹤》中直接省略掉。而《跟蹤》對於警匪之間的第二場激戰場面處理得也相對含蓄內斂。大部份場面採用手持攝影機的晃動鏡頭遠景拍攝警匪之間的混戰,讓攝影機時刻保持與這場激戰的距離,有一種疏離感。

  銀河映像出品的電影大部份都有這麼一個特徵:不管影片再怎麼冷峻殘酷,影片都會或多或少有一絲溫情的流露。在《跟蹤》最後,任達華被飾演劫匪的梁家輝用剪刀扎中了脖子的動脈,生死未卜。這時,導演卻讓任達華用一個笑話緩解了死亡的殘酷,為影片塗抹上了一絲溫情與希望。而在韓版的《監視者們》中,薛景求飾演的警察在身中數刀之後卻突然滿血復活,爬起來跟沒事人兒似的繼續追蹤犯罪分子,猶如打不死的小強,太過於追求影片的戲劇效果。

  或許,由於銀河映像電影的風格太過於鮮明,這種鮮明的個性化標籤具有易識別性及唯一性,以致於一旦觀眾在頭腦中印下屬於這種標籤的風格特徵,便很難再去融入這種標籤之外的風格屬性。雖然韓版的《監視者們》在翻拍這個故事的時候也進行了一些本土化的處理,將這一小格局香港本土的風格化電影向韓國商業類型化電影轉變,但是有銀河映像風格的珠玉在前,《監視者們》的確很難再給觀眾那種眼前一亮的驚喜。就如同香港的《無間道》,被好萊塢拿去重金打造出的《無間行者》一樣,華而不實。
  (影評原創,未經作者允許,私自將文章用於商業用途,一經發現一切法律後果自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