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七月四日誕生--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

生于七月四日/七月四日诞生/生逢月日

7.2 / 116,684人    145分鐘

導演: 奧立佛史東
編劇: 奧立佛史東 Ron Kovic
演員: 湯姆克魯斯 Raymond J. Barry Caroline Kava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哈哈怪

2013-09-11 15:46:17

Do you remember things that made sense?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第47屆金球獎最佳劇情片。第62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奧利佛 Stone的越戰三部曲第二部。繼《野戰排》之後,他再次獲奧斯卡和金球獎雙料最佳導演,從此邁入殿堂級行列。
由主人公Ron Kovic的同名暢銷自傳改編,他本人也參與了劇本的創作,並與導演一起獲金球獎。從小時候講起,喜歡騎馬打仗,愛聽甘迺迪總統的演說,立下加入海軍陸戰隊的志向;年輕時正值越戰,到處是共產主義威脅論,受軍官的鼓舞,血氣方剛的與夥伴們一起從軍;二赴越南前線時,錯傷婦孺、情急中誤殺戰友、自己負重傷、下半身癱瘓;回國療傷,醫院條件極差,醫護人員不負責任,病情沒有好轉,確定不能生育;國內反戰呼聲愈烈,一開始還極力維護,但在耳濡目染中,意識到自己當年的幼稚和衝動;親眼目睹學生示威被殘酷鎮壓後(為抗議1970年的肯特州立大學槍擊案),價值觀崩潰,終日酗酒,並一度跑到墨西哥逃避;向被自己誤殺的戰友的家屬道歉(此處是改編,真實的Ron未這樣做),並從此成為反戰遊行的積極分子,影片以他大鬧1972年的共和黨全國集會(尼克森慶祝連任)和出席1976年的民主黨全國集會結束。
影片前20分鐘描述Ron三軍前的熱血,之後20分鐘渲染戰場的殘酷,再後面的100分鐘都用來展現Ron的戰後創傷和思想轉變,反戰主題明顯。這個敘事結構很像十年前的《獵鹿人》,但本片因為是真人真事改編,故情節更加靠譜,但震撼性自然也降低。現實中的Ron在戰後很快就成為了反戰分子,先後12次因政治抗議而入獄;片中的Ron則經歷了一段起伏和沉淪,導演試圖以此涵蓋更多的反思和掙扎。不過總覺得這些片段有拼湊之嫌,就像那段無疾而終的愛情一樣,讓人有時摸不著頭腦。真不明白奧斯卡那幫人怎麼會給它頒了個最佳剪輯。
票房大賣的本片在第62屆奧斯卡上獲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剪輯、最佳配樂、最佳音響共八項提名,在第47屆金球獎上獲得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情類男主角、最佳劇本、最佳配樂共五項提名,這些都與三年前的《野戰排》驚人相似(本片只是多了個最佳配樂,另外把最佳原創劇本改為最佳改編劇本,把最佳男配角改為最佳男主角)。奧斯卡的中獎率明顯沒有上次高(上次中了4個,這次2個),且與最佳影片失之交臂;但在金球獎上的運氣仍然不錯,中了前4項大獎(上次3項),包括生於7月3日的阿湯哥的第一個金球獎影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