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全民目擊--Silent Witness

全民目击/SilentWitness

6.9 / 958人    119分鐘

導演: 非行
編劇: 非行
演員: 孫紅雷 郭富城 余男 鄧家佳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何適之

2013-09-15 03:26:55

全民目擊:告訴國產片該怎樣敘事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看《全民目擊》劇情簡介,你很難不把它與時下鬧得沸沸揚揚的「李某某強姦案」聯繫在一起,更何況,近段時間可謂是中國的「庭審季」。不過此片顯然不是這一案件的「應景之作」,據導演非行自稱,這部片子的靈感來源於幾年前的」我爸是李剛「事件。社會新聞題材被安排進文藝作品中,最忌諱的當是對社會新聞走馬觀花般膚淺描述一番。說得難聽一點,這等於讓觀眾進影院二次看新聞。前些時日,作家余華的新作《第七天》,就因夾帶了過多的社會新聞而廣為批評家和讀者詬病。文學與電影,形式不同,然藝術大同。

不過看完此片之後,這種疑慮變立即打消了,甚至於帶來了某種程度上的驚喜。眾所周知,中小成本的國產片以《失戀33天》為標記,開始大規模逆襲以前國產大片,甚至好萊塢大片。隨後的《泰囧》、《北京遇上西雅圖》、《致青春》、《小時代》、《中國合夥人》等更是搭上了這股順風車,在票房上大顯身手。可如果細看這些成功之作,類型卻是非常單一,很多影片的是靠所謂「喜劇「勝出,此一」喜劇「涵蓋兩個層面,其一是作為一種」喜劇「的類型,其二是觀眾愣是把一出」正劇「看成了」喜劇「,觀眾也笑了——如果嘲笑也算作一種效果的話。通觀那些能在影史上站住腳的電影,純粹的類型片寥寥無幾。即使是裹著類型片的外衣,其主題核心也必定蘊含著人類的普世價值、人性善惡的較量等必備元素。所以這些類型片即使取得了再高的票房成績,終究也會很快化作一陣過眼雲煙。

快速凌厲的剪輯配上深沉內斂的樂章,看得出導演非行深諳好萊塢電影和美劇中的一些敘事技巧、節奏。隨後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該導演曾稱:「在中國,我是唯一能製作出《越獄》《24小時》這種風格的電視劇的人」。這樣的中國電視劇雖然目前還無法目睹,但是電影卻先飽嘗眼福了。羅生門式的敘事與不斷交叉的閃回並行,倒敘的懸疑解謎——這類手法昔日裡只在諸如諾蘭這類擅長結構敘事的國外導演中見到,國產片導演對於這類手法還是常常採取一種避而遠之的姿態。當然,也許有人會說,那部國產大片的開山之作《英雄》難道不也是羅生門式的敘事嗎?的確,可《英雄》的敘事主題卻指向了一個愚蠢的大一統命題。

一個把敘事結構運用的十分嫻熟的導演,絕對不會把敘事主題打散。以上文中提到的諾蘭為例,在諾蘭的經典名作《致命魔術》中,兩個對手的敘事視角集中展現的主題都是魔術的」不瘋魔不成活「。而片頭與片尾的銜接也恰恰是整個故事的隱喻。同樣,《全民目擊》中敘事的視角是多元的,然而敘事的指向卻是唯一的——簡單純粹的父愛!影片中的男主角林泰是在國內影片中少見的人物形象,一方面,檢察官以及社會公眾的心目中,他是一個自私冷酷、心狠手辣、詭計多端的富商。然而同時,在家庭中,他又是一個可以為了自己的女兒用盡心思企圖矇混過關、委曲求全於對手、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換的女兒自由的好父親。相反,那個口口聲聲要聲張正義的檢察官,在這個人物的反襯之下,形象反而顯得有點單薄。或許是囿於審查之弊,國產片中的人物塑造總給人一種過於「黑白分明「的印象,然而經驗告訴我們,人性的複雜、善惡的爭鬥不可能是那麼涇渭分明,這其中隱藏的掙扎、糾結、無奈、救贖正是文學、電影等藝術形式要審視和觀照的。

當然,這部影片也有一些缺點,比如一些台詞欠精雕細琢、有粗糲之感。一些場景的閃回重複過多,難免給人一種冗餘的印象。而對於片名「全民目擊」的表達(或許是出於敘事連貫性的考慮),也欠缺一些足夠有力度的場景予以回應(新媒體等關注方式的展示)。

當人提起為何中國沒有好電影時,有一種觀點十分流行,大意是:中國觀眾去影院就是為了在煩勞的工作之餘去輕鬆一下,至於故事情節只要能讓人笑就行了,他們才不注重是否連貫。

然而我對這種觀點並不讚同,如果有一部賞心悅目的佳作與一部硬傷纍纍的爛片擺放一起,觀眾真的會硬著頭皮要去看爛片嗎?劇情片是時候成為國產片的重頭戲了,即使說觀眾的審美水準有待提高,那也得需要一些如《全民目擊》這類的敘事佳作先呈現出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