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唐人街--Chinatown

唐人街/唐人街

0 / 0人    130分鐘

導演: 羅曼波蘭斯基
編劇: 羅柏湯恩
演員: 傑克尼柯遜 費唐娜薇 約翰休斯頓 黛安賴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俠客光影

2013-09-16 06:05:44

阿拉美達1712號——評《唐人街》


當1970年代的好萊塢電影觀眾坐在黑漆漆的電影院中觀看《唐人街》這部電影的時候,可能不會像我們現在這樣能夠強烈地感受到,自己是在觀看一部近乎完美的電影。但他們多數人在走出電影院的時候大概都免不了要罵上一句——「他媽的」,就像當年的紅軍小戰士忍不住要槍殺舞台上的黃世仁一樣。在《唐人街》這部電影的結尾,反面角色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把那個我們為之傾注一切情感和力量的主人公徹底擊敗,這樣的結局即使是在當代的好萊塢電影中仍然極為罕見。但當你發現它的導演是羅曼•波蘭斯基時,這樣的結局就顯得稀鬆平常了。

熟悉波蘭斯基的朋友大概都不難發現,在他的電影中總是瀰漫著一種神秘而近乎鬼怪的邪惡力量。它不像上帝那樣給人們帶來安寧和快樂,卻擁有像上帝那樣操控萬物的能力;它當然也不是撒旦這類莫須有的鬼怪,但似乎比撒旦更能吞噬一切。我們很難把它訴諸於影片中某一個具體的人物形象。作為一個超脫物外的邪惡的他者,它總是披著自己無形的外衣,徜徉在影片中的各個角落,只待我們可憐的主人公準備以自己堅強的信念對之發起挑戰,便一舉而將之毀滅。我們總是看不到但卻能真實地感受到這股力量的存在,波蘭斯基的影片也因此自然而然地被賦予一種特有的懸疑、驚悚的味道。《羅斯瑪麗亞的嬰兒》是這樣,《第九道門》是這樣,《影子寫手》也是這樣,《唐人街》這部電影當然也不例外。

表面上看,傑克•尼克爾森扮演的私家偵探傑克•吉蒂斯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實用主義者,他似乎總是關心金錢、糧食和蔬菜,民生和公益則被安排在狗屁之列而不予重視。他骨子裡也浸淫著不可一世的自戀傾向,因此在發現自己被人耍弄之後,才會不惜一切代價要揪出在幕後搗鬼的那個人。受一個冒充水利工程師莫拉雷夫人的女人委託,吉蒂斯駕輕就熟的完成了對莫拉雷婚外情的調查。但調查從一開始就被引向一個巨大的不可捉摸的陰謀之中,莫拉雷的日程已經指向了陰謀的最隱秘的環節。作為唯一一個有良心的知情者,莫拉雷很快就被犯罪分子幹掉。不過,吉蒂斯高超的偵查技巧倒使得他很快博得觀眾的信任,我們願意跟他一起深入重重迷霧之中,去探尋背後被掩蓋的真相。

作為一部主打懸疑的偵探片,《唐人街》的成功之處不僅在於它為我們編織了一個複雜的、驚心動魄的故事,還在於它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個頗具懸疑色彩的角色。影片中的人物始終不像他們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每個人都是那樣的形跡可疑。他們偶爾會在你不經意間猥瑣地對視,讓你以為他們內心的小九九早已在背地裡媾和一番。真正的莫拉雷夫人伊芙蓮總是給人一種不確定性,她看上去總是那樣的遲疑、難以接近,讓人感到她在隱瞞著什麼。她的扮演者費•唐娜薇對自己不是太自信,而且總是記不清楚自己的台詞。這在無形中反而強化了這種不確定性,一度讓人以為她就是陰謀幕後的操縱者。但是,隨著情節的推進,我們漸漸發現,她才是最無辜的那一個。她所隱瞞的不過是親生的父親給自己造成的傷害,她內心的潛在台詞總是——「吉蒂斯這個人是否值得信賴?」

而吉蒂斯也並不像他看起來那樣,是一個唯利是圖的小人。我們越來越能夠感受到,他自負、粗暴的外表之下掩藏著一個脆弱、孤獨、與失敗的靈魂。他偏安一隅、不理世事的無奈透露出一股看破紅塵的悲涼。在警隊副隊長路易斯冷嘲熱諷的言辭中,我們知道,吉蒂斯曾經是一名警察。但他厭倦了唐人街警隊的黑暗,辭職做起了偵探的營生。生活似乎還算有滋有味,但他探求真相的倔強本性卻再一次讓他深陷昔日的囹圄。他漸漸愛上了伊芙蓮。在兩個人的纏綿中,我們得知在唐人街曾經有一個女人因為吉蒂斯而受到傷害。吉蒂斯最終揭開真相,決心要幫助伊芙蓮母女逃離苦海的時候,命運卻再一次讓他回到唐人街。當伊芙蓮問吉蒂斯是否知道阿拉美達1712號在哪裡時,一個人物面部特寫的推進鏡頭,足以表現吉蒂斯當時震驚、悲痛與無奈的複雜情緒,它們與對伊芙蓮的愛憐交織在一起,僅僅通過一個字的回答就表現出來——「sure」——那裡正是唐人街。影片的結尾,伊芙蓮慘死在唐人街的街頭,吉蒂斯也再一次被吞沒在唐人街夜色的黑暗中。

《唐人街》的劇本被認為是70年代最好的劇作,我也不打算再多拍它的馬屁。影片的劇情恐怕早已為人所熟知而無需多做介紹,關於唐人街的隱喻也早已被許多有識之士評說。不過我們可以拿它和其他多數電影進行一番比較,你會發現為什麼它們大部份都最終淪為平庸之作。許多影片都大大低估了觀眾的理解能力,它們總是把不該說出來的說出來,該說出來的卻沒能得到很好的表達。而不該說出來的永遠都是最重要的。在《唐人街》這部電影中,每個人物的內心潛在台詞要遠比他們說出來的豐富的多,這也就是為什麼當你再次觀看這部電影時,他們反而顯得更加耐人尋味。影片中每一個場景、每一句話都埋下了深深地伏筆,隨著更多資訊的披露,人物真相與所有的陰謀都依靠我們出色的理解能力而得到分曉,這些真相自然再沒有必要藉由人物的口而加以評說。就像影片中絕少提到吉蒂斯的過去,但我們卻早已明了,吉蒂斯曾經大概是一個一心只想當警察、抓壞蛋的熱血青年。

影片的最後,所有的線索都指向了唐人街,所有的人物都在唐人街里彙集。但正邪之間的真正較量卻在之前的一場戲裡進行。吉蒂斯找到幕後的真兇——伊芙蓮的父親克洛斯,他約克洛斯來到殺害伊芙蓮丈夫莫拉雷的作案現場,打算跟他當面對質。這是一個三分多鐘的長鏡頭。我們看到一個景深鏡頭,克洛斯從門外的景深處走進來。他先是把吉蒂斯嘲弄一番,然後鏡頭跟著他緩緩橫搖。吉蒂斯把所有的真相都擺在檯面上。不過,這些我們早就以自己的智慧推斷出來,我們關心的是克洛斯將會如何面對。令人失望的是克洛斯一點都不惶恐,甚至都沒有感到吃驚。他做了一番驚心動魄的高談闊論,在其振振厥詞背後掩蓋的是為金錢和權勢所驅使的足以吞噬一切的瘋狂慾望。吉蒂斯馬上以自己灰頭土臉的弱小身影敗下陣來。通過適當的照明和鏡頭內的調度,波蘭斯基始終讓大導演約翰•休斯頓扮演的克洛斯站在明處,使得他即使不站在畫面的前景中也同樣能顯得十分高大。蒙太奇在這裡是真正值得被禁用的,任何畫面的分切都會徹底破壞正邪對立的內部張力,人物瘋狂的邪惡本性便會得不到淋漓盡致的表達而黯然失色。波蘭斯基始終和法國「新浪潮」保持距離,他也不是安德烈•巴讚的忠實信徒。但就這一場戲而言,波蘭斯基大概可以稱得上是巴贊長鏡頭理論的最好踐行者之一。當年在角逐奧斯卡最佳導演的時候,波蘭斯基輸給科波拉的《教父2》,或可被視為奧斯卡歷史上的又一樁冤案。

一部完美的電影總是那樣難以言說,特別是當你無比喜歡它的時候更會覺得無從說起。時到如今,和《唐人街》第一次邂逅時的觀感早已變得模糊,但我仍然會繼續一遍一遍地、不厭其煩地觀看它,就像大街上走過來的一個長髮美女,與你擦肩而過之後,總是忍不住回頭想多看她一眼……

本文系@俠客光影 原創,轉載請註明作者,商用需經作者同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