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白金數據:DNA連續殺人--Platina Data

白金数据/白金数据(港)/白金数据连续杀人(台)

5.8 / 430人    133分鐘

導演: 大友啓史
編劇: 東野圭吾 濱田秀哉
演員: 二宮和也 豐川悅司 鈴木保奈美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ucifer

2013-09-16 18:20:55

工具的逆襲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幾乎是《千鈞一髮》和《少數派報告》的混合體,既批判了DNA決定論,又批評了濫用工具的體制。電影的前半部份尤其帶來太多驚喜,頗具好萊塢科幻大片范兒,節奏緊湊技術科幻劇情多變,後半部份卻急轉直下,回歸了日本電影特有的溫情和溫吞水,人格分裂又恰好是我最嗤之以鼻的套路,如果用一句話形容我當時的心情,就是「褲子都脫了,你讓俺看這個?!」。
傳說中的「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值得矚目的大概也只有影片蘊含的思想了。

啟蒙運動給世界的寶貴遺產之一就是「人類中心論」——人是一切行為的終極目的,而非手段,更不是工具。這個原則用於個人是人道主義,用於政治是「人權大於政權」。
與之相對的則是非人格化的體制,通常是政府。以追逐權力為目的、嚴格等級化的體制不僅將體制外的人視為工具,任意盤剝、欺騙,體制內的人也難逃工具化的命運,只要有需要,就會被拋棄、犧牲。
電影中的日本政府就是這樣一個體制。由通過非法手段搜集來的DNA組成的「白金數據」是消滅犯罪的良藥,還是政府控制國民的刺刀?如果秘密收集DNA是用心良苦的話,隱藏政府高官及其家屬的DNA數據就只是用心惡毒;如果兇手殺死反對DNA法案的人是為了大眾的話,殺死要揭穿真相的科學就只是為了自保。
這個體制內的人也都只是一件工具。醫生將所有人和神樂視為工具,神樂將蓼科兄妹視為工具,神樂的上級將淺間警官視為工具,其上級的上級又將警視廳所有人視為工具……難道那些被隱藏了DNA數據的高官和其家屬們就不是工具嗎?政治鬥爭瞬息萬變,官員一旦失勢、脫離體制恐怕難逃清算。
神樂這個角色尤其有代表性。他是體制中人,且地位不低,他高傲冷酷,將所有人視為工具,甚至是數據,同時,他又是水上教授的工具,又是體制中的一個小小工具。而真相是,被他視為工具的女數學家是他一生摯友,被他視為母親的水上教授陷害了他,偷走了他生命中的十多年。

幸好,人畢竟不是螺絲刀、梯子、白紙片,人可以選擇,並且總是可以選擇。失去了控制的工具就不是工具,忘記這一點的人和體制難免反會被工具所傷——這是工具的逆襲。
有時出於人性。神樂、龍、蓼科視水上教授為母親,但這位母親卻利用了他們,親手殺死了蓼科。這足以讓神樂(龍)殺死水上教授。
有時出於良知。淺間警官一心追求事件真相,不惜丟官棄職也要挖出罪犯。

非常幸運的是,他們贏了,至少在電影中他們贏了,龍(神龍)為好友蓼科報了仇,淺間將強姦犯繩之以法,白金數據被補完。
當然,這只是電影,只是電影人的願景,在現實世界中,體制常常獲勝,個人通常敗落。電影中的日本媒體敢於報導事件真相,現實中的王護士長只好夜投美領館。再說最近的稜鏡門,民主國家的美國政府竟然秘密竊聽國民電子資訊,即使事件被曝光,仍然堅持運轉稜鏡計劃。Snowden本人與俄羅斯艾苟合更是為這個事件幪上了陰影——Snowden不是英雄,最終仍然只是一個工具:為了生計,他為稜鏡計劃服務,為了逃避引渡,他投入准獨裁國家俄羅斯懷抱。Snowden就像本電影,前工後拙,差點兒就成了英雄。
後來我才釋然,人之為了,不是因為人很高尚,而是因為人能選擇——只要有人,就有希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