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殺戮戰場--The Killing Fields

杀戮战场/战火屠城/杀戮之地

7.9 / 46,230人    141分鐘

導演: 羅蘭約菲
編劇: 布魯斯羅賓森
演員: 山姆華特森 Haing S. Ngor 約翰馬可維奇 朱利安山德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1w1

2013-09-18 05:22:54

The killing Fields的幕後


從IMDb上看了本片的一些幕後,挑選了一些搬運過來。


關於潘迪的飾演者吳漢(Haing S. Ngor)

吳漢一開始並不想出演本片因為他毫無表演經驗。但是導演羅蘭岳飛(Roland Joffé)實在找不到另一個柬埔寨人來扮演這個角色,因為紅色高棉有一項政策就是殺死所有的演員

吳漢是歷史上第二位贏得奧斯卡的非專業演員,第一位是Harold Russell (憑藉的是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

在當屆奧斯卡頒獎禮上,當吳漢贏得最佳男配角時,他帶著自己十五歲的侄女(外甥女)上台,在登台途中,約翰馬爾科維奇突然用柬埔寨語大喊,「這個獎是我的,傻—嗶—」。吳漢後來在自傳中提到了馬爾科維奇對於學習柬埔寨髒話有極大的興趣。

在演完了一段面對紅色高棉少女士兵的可怕戲份之後,吳漢不得不逃離這個佈景,因為這喚起了他太多生活在紅色高棉統治陰影下的恐怖回憶。

在現實中,吳漢的妻子正是死於紅色高棉統治時期。她在生產時內出血(孩子也沒保住),但是她知道她不能聯繫她的丈夫因為按照紅色高棉當局的政策所有的醫生(吳漢本身是個醫生)都要被處死。於是她在一片寂靜中內出血而死,從而救了她丈夫一命。

本片中有一幕吳漢扮演的角色必須交出他的手錶否則就會被殺掉,他於是交出了手錶並保住了性命。然而令人唏噓的是,在現實中,吳漢死於一次搶劫—— 匪徒們搶劫了他的勞力士手錶,他交出了手錶,然後他還是被殺了。

吳漢遇害後,他的侄女(外甥女)前去他的公寓整理遺物時,在他的餐具櫃裡看到了那座奧斯卡小金人,上面鍍的那層金已經全部磨掉了。

關於主人公的原型 潘迪(潘迪)

現實中的潘迪1942年9月27日生於柬埔寨的Siem Reap, 2008年3月30日因胰腺癌死於紐澤西。 逃離紅色高棉後,潘迪作為一個知名攝影師繼續為紐約時報工作,為揭露柬埔寨的種族屠殺而努力。在他最後的日子裡,照料他的是他的前妻和他最好的朋友Sidney Schanberg.

關於擦肩而過

根據倫敦的庫布里克檔案館的筆記和信件,Stanley Kubrick曾經考慮拍攝本片 但是他的一個重要助手認為原著並不適合電影化 (but a close aide reviewed the book as "un-cinematic"),

What a pity!

Roy Scheider, Alan Arkin and Dustin Hoffman都曾對扮演男主角表示了極大的興趣,但是製片人David Puttnam 和導演羅蘭岳飛(Roland Joffé)已經決定起用Sam Waterston。所以他們極力誇張拍攝地的危險,使得這些大牌明星最終打消了參演的念頭。
  
電影中的可樂工廠最初被設定為百事可樂,但是百事拒絕出鏡。 特此糾正某個短評裡的說法,這種涉及敏感政治話題的電影大公司唯恐躲不開干係,可樂工廠根本不是植入廣告,是純粹的寫實,希望你不要拿無知當幽默。

關於現實影響

製片人David Puttnam 認為這是他參與製作過的最好的一部電影。 本片公映時,烏克蘭正值兩極分化極其嚴重,許多評論家都認為內戰已不可避免。然而本片在烏克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特別是在年輕一代當中--年輕人通過此片了解到了當一個國家陷入內亂後會產生怎樣的惡果。 按照David Puttnam的說法,後來烏克蘭的橙色革命之所以沒有演變成內戰,其主要原因就是發起革命的那一代人深受本片影響,因此絕對不會選擇內戰這條路。
     
當本片在泰國拍攝時,Pol Pot(紅色高棉的魁首)仍然在柬埔寨堅持叛亂(此時紅色高棉政權已被越南軍隊推翻)。泰國當局對於將Pol Pot政權的惡行搬上螢幕抱有極大的熱情,他們寄希望本片能為該地區的政治局面帶來國際關注。
  
相關電影

本片是一系列描寫80年代戰地記者經歷的電影中的一部。 這些電影還包括Salvador, Under Fire, Circle of Deceit [Die Fälschung], Deadline, Cry Freedom以及The Year of Living Dangerously.
  
片中演員Spalding Gray 寫了一篇關於他拍攝這部電影的經歷的獨白,隨後拍攝成了 Swimming to Cambodia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