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全民目擊--Silent Witness

全民目击/SilentWitness

6.9 / 958人    119分鐘

導演: 非行
編劇: 非行
演員: 孫紅雷 郭富城 余男 鄧家佳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毓宸

2013-09-20 23:38:13

讓「無力者」有力:看《全民目擊》


  前幾天,法律部落格推薦了何帆先生的《法官眼中的》,接下來我看到好友「小南城」在引用何著。昨天,我們看到「天天向上」,又看到郭富城以「情理法」的醒目短語推薦新電影。出於對法律的熱愛,出於對電影的好奇,我也目擊了這部《全民目擊》。
  如果要我用一句話來明確這部電影的性質的話,我想應該是「披著法制外衣的倫理片」。整個電影是由情感所推動的,「情」成為串聯電影的主線,它包括:林泰對女兒林濛濛的父愛,童檢對林泰先驗版的恨,周律師對林氏父女的情感變化,普通人對這個案子的關注之情。無疑在這種父愛的大寫特寫之下,法律成了陪襯,甚至是反襯,因為法律要揪出殺人兇手並對之予以懲戒,法律這種目的的存在使得林泰對女兒涉嫌殺人的事實予以包庇和偽造證據。
  電影的主旨不是表現法與情的矛盾,目的不是突顯法律的權威,而是彰顯親情倫理,相比之下,法律倒不近人情!從法制角度看,這個電影確實不太好,黑了法律人,庭審程序也有些混亂,利用別人心理套取口供,有不少敗筆;從倫理角度看,主題還可以!
  談完整體的評價之後,說說幾個與法律有關的細節,希冀讓法律這個「無力者」更有力。
  這部電影發生在峰州市,但它只不過是個代號而已。細心地觀眾會發現,這部電影是充滿了港劇的味道。
  峰州市是中國大陸的一個虛擬城市,按道理法院佈局應該符合大陸法系的特點。眾所周知,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是當今西方乃至全世界的主流法系。雖然二者在種種形式上有所差異,但它們尊崇市場經濟、堅定法治和追求自由的精神內涵是別無二致的。它們在法律文化的形式層面的差異源自二者哲學觀的差異。大陸法系奉行理性主義,英美遵從經驗主義,因此就訴訟模式上,大陸法系適用職權主義,由此建立了法官糾問式的庭審模式,法庭以法官為中心,審判以法官的調查為主導;英美法系適用當事人主義,由此建立了對抗式的庭審模式,法庭以當事人及其律師、代理人等輔助人為中心,審判以當事人及輔助人辯論為主導,法官只負責類似於主持人,並在各自的辯論中發現案件真相。
  誠然,在電影中,我們看到中級人民法院在器物文化層面做的很到位,比如法院大樓中間的國徽、法院大樓前的正義標準、法庭內合議庭席位、公訴人席位和辯護人席位都各就其位,以及法官、檢察官和律師衣著。但是,即便法庭的形式做的如此貼切,可它在骨子裡透露出了一種英美法系的精髓。
  第一、一般在大陸法庭上,法官不允許公訴人和辯護人隨意在法庭上走動,雙方一般都是坐著進行訴訟活動,甚至連站著的情況都很少見。可在這部電影裡,我們看到童檢和周律師都是走到被告人和證人身邊去問話,這種風格與港劇中的法制劇很像。
  第二、就幾個特殊的位置而言,首先,被告人的位置一般與合議庭正對,可這部電影中,被告人的位置;其次,陸的法庭有書記員及其桌位,但在這部電影中沒有看到;最後,旁聽席位的設置充滿了港劇法治片的色彩,比如案件的公開程度、當然,電影裡如此多的新聞媒體為報導案件,開著那麼多閃光鏡頭,這無論是在大陸法系還是英美法系都不太可能。
  第三、就法庭的裝潢來看,大陸的法庭喜歡以白色為主色,法庭里顯得特別亮堂,而香港那邊的法庭喜歡以暗黃色為主色,法庭看來特別柔和。大陸的法庭喜歡在內室,一般沒窗戶,喜歡用照明燈保持採光,而香港的法庭雖然也在室內,也會用照明燈,但法庭一般有窗戶,而且以木式的百葉窗為特色。看這部電影的法庭總是讓我想起《算死草》中陳夢吉(周星馳飾)在英國在香港設置的法庭上為何歡辯論的場景。
  當然,這部電影也有一些敗筆。電影中的庭審程序存在混亂,與大陸法庭有些不合。還有就是,童檢和周律師雖然從傳聞證據那裡獲得案件資訊,在傳聞證據的指引下激怒證人,利用證人的心理,使其承認自己才是該殺人案的兇手。這種利用口舌之辯和別人心理的伎倆,雖然有利於推進故事發展,也能吸引觀眾的興趣,但這種重口供而不是實物證據的特色倒是與古代訟師的做法有點相同,這些在周星馳的《九品芝麻官》、《審死官》和《算死草》以及宋世傑的《壯王宋世傑1、2》中都有反應,但它已被新刑訴法排除,也不符合現實。
  當然,這部電影是否存在檢察官和律師的場景呢?這個確實有。首先,就黑檢察官而言,電影一開頭就告訴我們童檢與林泰向來有隙,童檢因為大學同學被林泰坑害,立志要找到證據將林泰繩之以法,但每次都因證據不足而敗訴。由此童檢琢磨出一個道理:林泰有錢,他可以用錢去買通被害人和證人,讓原本有利於自己的證據通通失效。所以,一次次地失敗增加了童檢對林泰的恨,因為他已經先入為主地認為林泰就是個罪犯,自己的目的就是找到確鑿證據讓他原形畢露。也正是因為這種先驗性的仇恨和罪犯觀念,林泰成功地利用這種心理,偽造殺人現場,將自己扮演成殺人兇手,拍下視訊,通過周律師之手把偽造的證據傳到童檢手裡。其次,就黑律師而言,主要是三點。其一是讓律師違背「誠實信用」的律師職業倫理,出賣當事人;其二是讓律師製造輿論,操縱民意(誠如他們說的「老百姓是最善良的」)其三,在法庭上,律師相互配合,演戲加煽情地去影響法官量刑。
  當然,看問題角度可以多一些,心態可以更平和些,或許把電影中這些情景看作是對現實的一些披露,目的是讓我們警醒。
  《全民目擊》確實值得中國的全民目擊,它的意義可以在「情——理——法」做上更進一步的引申。電影的主旨是張揚親情,它的方式是讓法律與親情相悖,讓法律向情感妥協,這是古代「情——理——法」衝突時,情凌駕於理法之上的傳統觀念。如果說情感是真善美的話,那麼真善美必須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就像柏拉圖描繪人們美好未來的圖景,而亞里士多德告訴我們如何去實現這種美好的圖景,前者是真善美具有的精神內涵,後者是真善美具有形式外觀。情是理法所要保障的,但對情的實現必須有合理的形式,那就是情必須是法律和天理之下的情。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法律對情理的考慮是在法律之內,具體到林濛濛案件,法律的人情味完全可以表現為定罪之後的量刑。
  電影的主題很好,但表達的方式卻選錯了,唯有把它從批判角度把它看成是對現實的再現,我想這個電影的意義才能突破倫理親情的困境,走向更高的境界——讓法律這個「無力者」有力,那樣,我們的情、我們的生命、我們的自由才有保障。

吳琪
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