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渦輪方程式--Turbo

极速蜗牛/极速(港)/涡轮方程式(台)

6.4 / 110,553人    96分鐘

導演: 大衛索倫
編劇: 戴倫連可
演員: 萊恩雷諾斯 山繆傑克森 蜜雪兒羅莉葛茲 保羅賈麥提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inside

2013-09-21 05:01:07

《極速蝸牛》:賽車題材已成雞肋了嗎?


不知不覺地,最近三年我已經看了3.5部賽車題材的動畫電影了:《賽車總動員2》、《波魯魯大冒險》和《極速蝸牛》,所謂的0.5部是去年的《無敵破壞王》。所以,當我知道《極速蝸牛》要在中國上映的時候,並沒有為它準備多少心理期待。事實上,你還能期待它什麼呢?難道期待主角經過不懈地努力、朋友的幫助、心情的低落與復燃之後,仍然不是第一個衝過終點線嗎?

這個題材已成雞肋的最核心原因就是,觀眾還沒有看就猜到了全部結局。更何況美國動畫向來只是在過程中膽大如牛,對於結局卻一向膽小如鼠。

考慮到一部動畫片不是一天就做出來的,而是經過至少兩三年的時間,所以我們不能用今天的題材庫來衡量這部影片在策劃時是否足夠新穎。我查閱了資料,關於影片最早的公開資訊,是2011年2月夢工廠動畫官方發佈的截至2014年的電影排期,而根據導演David Soren的一段闡述,我們知道這部影片其實早在10年前就開始醞釀了。當時David Soren參加了夢工廠公司內部的題材招標會,並成功憑藉把慢速蝸牛和快速車賽結合的絕妙創意而中標。可是Soren參加了《鯊魚黑幫》、《怪物史萊克》、《馴龍高手》等多部影片的創作,等他真的有時間全力製作自己這部影片的時候,環顧四週卻發現賽車題材已經不再新穎。

如果《極速蝸牛》在《賽車總動員》之前推出來,或者至少在《賽車總動員1》和《賽車總動員2》之間推出來,那它的競爭力至少會提升50%。

賽車題材淪為雞肋的另一個原因,或許不能算這個題材獨有的原因,而是一個美國動畫普遍的特點,就是它往往表現了主人公自我認可後必然成功的一個理想主義路徑。一個小人物擁有夢想,堅持餞行,最終它總能實現夢想,無論那個夢想有多麼遙遠與艱難。這種東西看一個兩個是感動,看三個四個是接受,看五個六個是平淡,看七個八個是作嘔,全都是這個你就根本不用再看了。真的有這麼多嗎?其實也不用仔細去算,僅僅今年暑期,好萊塢就給我們帶來三部這個主題的作品:《怪獸大學》、《飛機總動員》、《極速蝸牛》。

或許也正是因為毫無期待了,所以影片反倒還能帶給我一些簡單的思考。這部影片立足於賽車題材的影片之林,還是有一點獨創性的。最主要的是兩點:第一、蝸牛做主人公,此前在動畫中是個絕對的冷門。如何把蝸牛做可愛——本片發佈的第一款海報上的那隻蝸牛看上去很張狂,到了後期海報就回歸到一種可愛的味道上;以及如何描寫蝸牛的世界——本片開頭部份菜園子裡形形色色的蝸牛,還是很有想像衝擊感的。第二、蝸牛與賽車的結合。這是影片的重點,也是其成立的價值所在,所以影片一直在創造可信性,讓觀眾相信蝸牛與速度不僅是可以結合的,而且結合起來是很酷的。

比如,它安排了專屬於極速蝸牛Turbo的藍色光跡,它安排了Turbo獨特的賽車策略——可以從牆上走或者從別人的車下超車,它安排了蝸牛團隊與人類團隊兩大陣營來為Turbo的取勝保駕護航,當然它安排的Turbo之所以可以極速起來的那個科學依據可以忽略不計。而且,它還安排了一個偶像,承載著Turbo的夢想,並最終成為它的終極對手。

我個人覺得,賽車世界冠軍從偶像變為對手,從正義英雄變為道貌岸然,最終讓Turbo從速度與道德兩個方面進行趕超,從而完成自己成為新英雄的成人禮,有點不妥。它讓我感到原來我們在電視裡看到的英雄都是假的,甚至他們最後要用踩死敵人的惡毒方式來捍衛自己的地位,這種道德淪喪本不應是「偶像」這個詞來承載的。更妥貼的策略或許是,讓Turbo繼承前世界冠軍、它的偶像未完成的事業,挑戰一個新的敵人,這樣可能觀眾更容易接受一些。

我對影片的另外一個直觀感受是,前後分裂感。菜園的30分鐘演出,很接地氣,很生活化,無論是對蝸牛的生活狀態還是他們與番茄的關係的講述都讓人沉浸在其中。我們幾乎可以確信,這部份能如此生動的原因一定是,導演家中有這樣一個菜園子,有這樣一個騎著玩具車的小孩子,菜園子裡有這樣一群蝸牛在棲息和生活著。然而,當影片來到修車店的場景以及終極賽場的場景時,我們就逐漸脫離了一種生活化的舒適狀態,進入到導演所刻意描寫、精心安排和故意拔高的一些情態之中,之前的那種舒心感就逐漸消逝了。

從這個角度看,蝸牛是生活化的,但是極速蝸牛無論怎樣都是人為造作的東西。這個創意雖然出類拔萃,但想表現出現實感和可信度容易,想表現出生活感來那就很難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