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囤兒
2013-09-21 15:54:03
《激戰》: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文/滿囤兒
今年八月底,大家驚訝地發現在擁有七夕檔的這個愛情月份里,口碑最高票房也相當喜人的影片,不是那些純愛的、虐愛的、狗血愛的諸多愛情片,而是一部由兩個老爺們兒主演的,打打拳抱抱摔電影----《激戰》。這一反常現象讓業內外都感到有趣。這部片子從參加上海電影節以來就好評不斷,上映後更是成功逆襲。
難道是這部片子已經做到了「最好」?No。有同類型經典《勇士》(Warrior)的珠玉在前,《激戰》離優秀還差了一大截。然而,即便沒有做到同類型最好的《激戰》已經在這個混亂的8月裡,成為那個比別人都「更好」一點兒的勝者。這還真是給了那句老話「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一個新的詮釋。
還遠沒有做到「最好」
《激戰》之所以無法超越《勇士》成為最優秀的有關MMA(綜合格鬥)的電影,主要還是源於香港電影人和北美電影人創作理念上的差別。雖然現在美國的商業流水線電影席捲全球票房,但是他們的獨立電影環境一向很好。像《勇士》的導演加文•歐康諾這樣有獨立精神的導演,是有機會將自己的藝術抱負借商業明星和商業製作的殼來實施出來的。而香港電影的環境從一開始就是商業為主,票房為主,討好觀眾為主。真正如許鞍華這樣堅持用藝術領域的電影語言去拍電影的,往往舉步維艱。雖然偶爾有像杜琪峯這樣玩商業玩出了風格,反而被國外的同行追捧成藝術的現象出現,但是目前活躍著的香港導演,尤其是「北上」後的這批香港導演們,拍片子更多地還是依靠自己的實戰經驗,而不是深厚的藝術涵養。
《激戰》的導演林超賢是80年代末期給陳嘉上做副導出道,一直以來都是主攻商業類型片。久而久之,他的創作角度和創作視野,自然會更加商業化,不夠開闊。於是我們看到《激戰》裡的諸多元素都無法給人以新鮮感。張家輝和李馨巧的大叔+蘿莉模式,高捷和彭於晏是loser父子的相互激勵,張家輝和彭於晏則更是幾乎所有打拳類體育動作片裡都會見到的師徒關係。在角色關係上,《激戰》只是個大雜燴,把成功的模式借鑑而來罷了。
《激戰》離經典最大的差距就在於創新度上的欠缺。營造戲劇張力的手段都是類型化的模式。而且矛盾的雙方都過於孤立。如上所說的三對兒角色關係,都是孤立的,沒有形成一個更加緊密的矛盾體。這就使得與主人公做對手的安志傑這個角色變成了功能性的道具。比賽時,觀眾的傾向是一邊倒的。這種一邊倒的心情,遠不如《勇士》里那擰得死死的糾結高明。
已足夠比同輩「更好」
把離同題材的《勇士》還有一大截差距的《激戰》,放在完全不同類型的七夕愛情月裡,它的優質反而一下被凸顯了出來。原因就在於作為商業片,面對更多的是普通觀眾。沒有超大的閱片量,沒有對電影類型的主動區分,沒有對電影語言的認識與運用經驗的這群普通觀眾,對影片的需求更多地是細節上的自然、新鮮。他們更喜歡看到一些具體的東西。比如李馨巧和張家輝這對關係很老套。但是他們分月餅、踩腳丫、講規矩、演故事等互動細節,都設計得非常自然、有趣、生活化。兩人的表演毫無矯情和做作,令人信服。
在表現MMA的時候,本片延續了香港電影浪漫化的表現方式,雖然不如《勇士》真實感強烈禁得住推敲,但是對於不熟悉MMA的人來說,夠新鮮、夠刺激、夠熱血。張家輝和彭於晏9個月時間打造出來的肌肉和技術,令這次的拳台不用撒狗血、煽眼淚。張家輝演技的成熟,也幫助他塑造的這個賤輝的形象更加豐富,不同於美國的loser,也不同於華語片中常見的過氣英雄。這種有骨氣的不恭,正是他PK掉強敵,摘得影帝頭銜的法寶。也正是諸如此類主創們在細節上的用心,才使得《激戰》能夠在當下內地影院內,成為了更好的那一部。
原文刊載於《影博影響》雜誌,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