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全民目擊--Silent Witness

全民目击/SilentWitness

6.9 / 958人    119分鐘

導演: 非行
編劇: 非行
演員: 孫紅雷 郭富城 余男 鄧家佳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十三

2013-09-23 06:07:57

目擊整個事件的真的是全民麼


    先是看到電影的宣傳片,不得不承認現在電影的宣傳片水平真的比較強,不過看完後還好沒有之前別的電影的那麼失望。
   
    坑爹的網速讓本來不到兩個小時的電影,讓我從半夜不到十二點一直看到了凌晨三點,不過沒讓我放棄說等到第二天再接著看。當然除了一個畫面讓我感到很亂入之外(女兒最後大雨中張開懷抱的動作真的很cosplay《肖申克的救贖》,然而卻不是那種偉大的自我救贖)。
   
   林泰對女兒的」救贖「,自我放逐,也許是天下所有父親龍背牆精神的寫照。對此情感如果跳出電影看看現實,可能大家會做出不同的評價。不管從法制來講還是從現實來說,我想我們都做不到那種看電影時對於林泰父愛的感動和其行為的佩服,可能更多的會是批判和唾棄。就拿「李某某」一案來看,最近沒完沒了的微信、部落格提醒全是李家的故事,也展開了雙方輿論上的持久戰,就這種媒體造勢的手段已經讓人們「審美疲勞」,至少對我是這樣。夢鴿作為母親的救贖兒子的行為,也很少得到正面評價吧。

    但是電影卻讓人產生了不同的感受,也許這就是電影的力量,讓人們能跳出現實,進入到一種似乎逃離本真的狀態,我不能說這電影把林泰的行為當做一種正面典型,但是作為一個賺取觀眾眼淚的人物形象來說,林泰一角可謂作用發揮到了極致。從這一角度來講,或許可以讓我們更理性的看待現實中的所謂好與壞。畢竟感性、情緒化被人們太多的使用了。
   
    好與壞,錯與對,如果能那麼容易的被判斷出來,一切都會變得簡單。人性與法制的對峙,也就沒那麼複雜了吧。

   人終歸到底是複雜的動物,感性與理性的距離不知道該怎麼調整,即使是偉人也有因此出錯的時候。而當這種情緒化的東西一股腦聚集在一定的時間空間中,便能放大成無比強大的力量。「善良的百姓」有時被反向的利用便是一定程度上利用了這種心理。周莉佈局辯護戰略時說到:「必須利用輿論的力量,讓廣大的群眾對萌萌展開同情,收買大量槍手,讓他們對即將的庭審,進行大規模討論,同一主題,單親孩子最可憐。」可見,同一時間段媒介同類資訊的共鳴效果和持續性的累積效果對受眾的影響是巨大的。大眾傳播總有一種社會地位賦予的能力,經過大眾媒介傳播的資訊往往會被廣大受眾認為是「優勢意見」,人類有一種害怕社會孤立的心理,大眾傳播便通過營造「意見環境」作用於這種心理以此來影響和制約輿論。可見,輿論的形成在有些情況下未必是全社會理性討論的結果。

   特別在這種真相證據不被「全民目擊」的情況下。現實中百姓的所謂善良會被輿論背後的」製造者」一次一次的利用。還清晰的記得電影中兩個小姑娘一邊刷著部落格一邊用同情的語氣說著「好可憐啊」。這何嘗不是現實中我們大多數人的寫照,我們被動的接受著資訊大潮中被挑選出來的重要訊息,接受著不知被什麼人附加在所謂真相中的既成觀點,然後把最後的觀點當成是我們自身經過大腦反應得出來的。這一連串的反應使人們更加確信看似自己得出的觀點是正確的。

   林泰說:「何謂真相,你相信它是真相,它就是真相」、「何謂真兇,在大家心目中,也更希望我是兇手。」林泰很聰明,懂得利用公眾的「有罪推定」,製造了自己是真兇的假像也最終滿足了人們的有罪推定實現了自己的目的。
    
   再說郭富城扮演的檢查官,何嘗不在「大大方方」運用著有罪推定,以顯示自己的要將罪犯繩之以法的正義感。所以我們更不能把這種有罪推定產生的不良後果歸咎於善良的受眾。我們沒有那麼多且權威的資訊渠道,社會環境越來越複雜,我們獲得有關現實環境的資訊大部份都是從大眾傳播媒介那得來的,現有的傳播到受眾的資訊環境就是這樣,又怎樣讓人們做到公正客觀理性呢。就算掌握著最接近一手資料的檢察官尚且如此,又能要求我們受眾怎麼樣呢。


    電影的名字叫《全民目擊》,然而就我的理解範圍來看,這並不是真正的全民目擊,畢竟廣大的受眾還沒有得到真正的結果。而這正是現實情況下許多事件的真實寫照。也許具體的某個案件真的與我們無關,但是經這些具體事件反映出來的法制狀況、大眾傳播應該起到的作用和效果狀況對我們每個人都有著息息相關的作用。

    當現實社會環境下的事情沒能達到真正全民目擊的程度,我們應該如何得到我們應該擁有的真相。

    誠然新聞框架存在是必然,就目前大眾傳播的發展來說,也需要更多的努力改善現狀。也許就我們自身來說,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先使自己成為現有資訊社會下合格的受眾。   舉報
評論